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颂  董宇翔  蒋理  刘晓 《风景园林》2022,29(8):86-92
生态空间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权衡与协同关系,以提供多项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导功能的生态空间规划本质上是空间约束下的多目标弹性决策的过程。利用地理模拟与优化系统(GeoSOS)空间优化技术平台,以多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优化为目标,提出兼顾空间系统性的生态空间划定及弹性分级策略。以山东省栖霞市为例,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实现生物多样性维持、水资源供给和气体调节3项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的测算,基于空间优化技术和多情景分析,划定了4种类型的生态空间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弹性分级管控建议,分别是系统保护、刚性管控,稳定结构、限制开发,生态储备、适度开发,优化服务、弹性管控。可为后续生态管控策略的制定以及分区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管理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优化国 土空间格局的重要途径。城市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稀缺、生态环 境压力大、居民需求多样,面临着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异 大、生态管控复杂的问题。因此,量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和需求,识别生态供给与居民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是提升生 态系统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撑城市用地空间进行 科学规划管控的关键。以桂林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生态系统 服务供需比测度城市水源涵养、降温效益、雨洪调节、碳汇服 务、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游憩服务7项生态系统服务供 需水平,并基于聚类分析识别了5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簇,耦合 供需匹配与失衡区、生态保护区,划定三级生态保护与管控区 和两类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区。依据分区的生态本底特点、分 区内各类服务供需水平等,提出分级分类的管控指引和优化策 略,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雅茹  梅子钰  郑曦 《城市建筑》2022,(19):169-174
2021年,淄博市提出建设继成都之后国内第二个全域公园城市,通过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能够表征淄博市生态系统主导服务功能与权衡协同关系,为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立公园城市规划体系提供参考。文章综合运用InVEST模型、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指数、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淄博市6类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异及相互关系,发现淄博市生态系统服务南北空间分异显著,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之间为协同关系,供给服务、文化服务与其他服务类型之间多为权衡关系,并识别出林地生态保育区、复合生态过渡区、农业粮食产量区、城镇文化旅游区4类生态系统服务簇,以指导淄博市规划全域性、多层次、特色化公园体系,推动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颂  张浩鹏  裴新生  王颖 《中国园林》2023,39(4):121-125
科学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定量化分析视角,运用长时间序列数据,综合多种模型算法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芜湖市村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演变特征。依据其演变规律将芜湖市域分为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稳定供给区和波动供给区2个功能大区,并进一步细分为都市生态修复、长江生态保护、生态农业维护、丘陵生态保育、生态农业建设、都市农业发展和丘陵生态恢复区7个功能区,并提出差异化的生态系统管理建议。研究有助于提升生态功能分区客观性和科学性,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态红线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生态红线从政策和技术层面保护重要的生态空间和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法律的强制性。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生态红线的划定与管控提供了科学支撑:(1)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和分区为生态红线的功能分类提供参考;(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生态红线划定、管控提供依据,为生态补偿提供标准;(3)生态系统服务制图为生态红线方案制定和调整提供具体方法 ;(4)生态系统服务的尺度特征符合生态红线的层级管控需求;(5)生态系统服务网络理论为公众参与提供了路径,增加了生态红线管控的系统性和弹性。总体而言,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生态红线制度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国土空间资源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生态空间网络是促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同与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途径,但当前相关研究和实践很少 同时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和需求,难以充分发挥生态空 间网络的生态与社会效益。以上海大都市区为例,测度生态 系统服务的供需水平,通过热点分析识别生态源地和供需失 配区,运用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形成面向生态系统 服务供需协同的生态空间网络。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 出分级分类规划管控指引,以期为大都市区生态空间的规划 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景观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的提升对于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利用POI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数据,在分析北京市乡村景观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识别各个乡村邻域缓冲区内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北京市乡村景观资源分为11类不同组合主导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明确各空间的服务功能,以此制定乡村景观提升策略,为指导后续具体实施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评价是生态文明背景下"双评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敏感脆弱性评价来确定并持续发展中重点保护的地区.文章以淄博市"双评价"为例,识别评估区域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和关键生态问题,进而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推进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网络规划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关系的有效手段。城市发展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共轭性决定城市生态网络发展的一体性和有机性。本文以结构、功能为基础,立足社会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来研究城市景观适应性系统。本文以河南省汤阴县为研究对象,为实现预设增效目标,提升服务功能,通过识别重要节点空间、廊道及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构架不同等级生态廊道和景观斑块来修复城镇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完善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的生态连接,强化城镇发展空间与外围生态建设空间的相互联系和生态连接,使网络化生态系统功能的功效最大化,进而构建城景交融、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申佳可  王云才 《中国园林》2021,37(6):99-104
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极为有限,识别具有关键景观生态功能的生态源及其保护优先次序,对提升区域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的耦合模型,评价了生态空间的多重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指数;基于该指数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域的生态空间划分为6个优先级.优先级越高表明它的功能重要性越大,维持或提升服务的难度越小,...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化城市会带来一个快乐、方便、舒适的环境,但是不一定会带来幸福。幸福怎么能得到呢?其实最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共享快乐、分担痛苦。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成为一个生产再消耗的循环。人性的部分、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了。我希望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衣食住行方面,如何创造出一个小小的空间,把人们重新带回和谐的社会,进而带来一些幸福。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新型空间,但大都是为了工作,当一个事情做完,很有可能就下班回家了,然后回到框框里面生活,就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祁红卫 《中国园林》2001,17(1):87-89
分析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过程及地下空间在其中的作用;根据国内城市绿化的规划目标,分析因土地紧张而导致的问题及对策;出对城市绿化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的模式、优点的探讨,提出一些建议,认为进行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是我国城市走出绿化用地不足、功能不全困境的重要途径,并在文末给出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当代四个国家城市的地下空间发展历史进行7总结和分析,实证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进程中所共同表现出的趋势:(1)城市地下、地上空间一体化影响城市发展;(2)城市地下空间成为城市会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当代四个国家城市的地下空间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实证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进程中所共同表现出的趋势:(1)城市地下、地上空间一体化影响城市发展;(2)城市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下空间利用在新城市建设和旧城市改造中,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缓解城市矛盾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勿庸置疑。但是,城市要不断发展,不仅要实现现代化,而且要向更高水平的“未来城市”发展。在今后通向未来城市的漫长进程中,地下空间是否仍然应当而且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一问题,迄今还较少讨论。本文仅就地下空间在城市现代化和建设未来城市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左龄 《规划师》2007,23(12):107-110
1 引言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其发展受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平缓发展期内,城市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城市空间呈现缓慢有序的变化.但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在急剧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与平缓发展期不一样的多样化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7.
袁维婧 《建筑与文化》2016,(11):224-226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实质上源自于城市形态不断适应城市时代功能的要求。封建时期,权力中心决定了成都的政治军事职能,从而让城市限制在城墙中发展,也导致了重城格局的出现。而权力中心的解体、技术的进步与新思潮的传播必然会让城市冲出封建束缚,承担更加多元化的职能,城市的功能分区与公共空间体系也必然由传统走向现代。本文选取明清、晚清、民国三个城市变化最为突出的历史节点,从地理学、规划学与城市设计学三个角度探讨了成都城市空间的转型与城市职能、地理条件、政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纪晨  李珍琪 《城市建筑》2013,(24):50-50
近年来,由于城市公共空间问题而引发各类冲突事件频频发生,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实践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规划体系的分析,明确如何科学地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为创建和谐社会及城市发展更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王建  周凡 《中外建筑》2007,(7):39-40
性别差异使得男女在城市空间的占有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带来了一系列男女不平等等社会问题,女性主义也随即产生。笔者借助女性主义的理论,通过从客观、主观、社会意识形态三方面对男女城市空间占有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女性主义进行探讨,女性主义是否是一种都市乌托邦?呼吁城市规划中应多考虑性别空间的差异性,建立空间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20.
城市商业空间整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后军  黄晶  陈云琪 《华中建筑》2006,24(12):90-93
以城市商业空间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了城市商业格局演进的历程.并分析当今消费经济时代的城市商业特色,进而以此提出城市商业空间的整合特点和发展趋势,即城市商业格局均质化与互动化,城市商业空间多样化、城市化与体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