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针对尕斯库勒N~1-N_2~1油藏矿化度高,非均质严重,不具备常规聚合物驱的油藏地质条件,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抗盐交联聚合物可动凝胶体系,优化了凝胶体系的配方;并对凝胶体系的驱油效果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抗盐凝胶体系对该油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有效封堵高渗透层、改善注入水剖面,并有很好的驱油作用,提高采收率可达到11.34%左右。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尕斯库勒油田砂西区块N1-N2^1油藏上盘试注水特征,并就油藏下步注水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是青海油田的主力油藏之一,是一个往水开发的非均质油田,目前已进人开发中期,为了保持稳产或减少产量递减幅度,近年来,采油一厂不断加大注水力度,同时研究和应用各种强化开采方式和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复合解堵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解堵技术,它将旋转自振空化射流处理地层的物理方法与使用的化学工作液的作用结合起来,是一项新型的解堵技术,在尕斯N1-N2^1油藏进行了多井次作业,效果良好.本文对复合解堵在尕斯N1-N2^1油藏油井中措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适用性进行试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注入水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以尕斯库勒E31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异常高温、高盐油藏波及控制技术(SCT)研究与矿场试验。可动微凝胶体系性能评价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可动微凝胶调驱体系的SCT技术在目标油藏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现场实施有效期为100~120 d,通过调整注入粒径、浓度,能有效提高SCT技术实施成功率。不同于聚合物驱、聚合物凝胶驱通过提高波及系数机理提高原油采收率,SCT技术能够提高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其驱替机理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得到进一步论证。目标油藏实施6个井组SCT技术后,累计增油1.03×10~4 t,降水4.79×10~4 m~3,投入产出比1∶2.09。但当国际油价处于低位时,SCT技术在异常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应用可能会有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青海油田尕斯库勒N1-N2^1油藏、E3^1油藏进行的开发井探边测试具体分析,进一步了解油藏油水边界、断层分布、单井储能等多方面油藏动态信息,为指导油田下步生产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尕斯库勒油田发现于1978年,包括E3^1、E3^2、N1-N2^1油藏。其中尕斯E3^1。油藏具有埋藏深、异常高压、高温.低渗透等特点.是国内典型的低渗低粘油藏.十多年来。尕斯E3^1油藏以坚持完善注采井网系统。坚持加大分层注水.找堵水.调剖.分层酸化.动态监测等“控水稳油”方针,坚持扩边挖潜.保持储采平衡等措施,使油藏已连续高效开发稳产增产十三年。各项开发指标达到总公司一类开发指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跃进二号、七个泉及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套损情况,本文从油藏地层特征与生产开发造成套损的因素,分析出套损原因,并针对套损原因,提出预防套损的措施,进而得出适合不同油藏的预防套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尕斯库斯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的中期阶段,该油田的E3^1油藏和N1-N2^1油藏采出程度分别已达到26.1%和10.5%,综合含水分别为42.0%和33.0%。要保持尕斯库勒油田的长期高产稳产,继续实现高效开发,对该油田开展提高最终采收率研究已是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现有的三次采油技术,结合油田储层特点和具体实际情况,对尕斯库勒油田实施气驱采油提高采收率的可能性和潜力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调剖技术是油田普遍使用的技术,其机理是封堵地层的高渗层,使注入水在地层内部改变流向,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在尕斯N1-N2^1油藏开展的深部调剖试验,使用新型的调剖剂——聚合物微球。与其它的堵剂相比,聚合物微球具有不伤害地层、耐温抗盐等优点;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尕斯N1-N2^1油藏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从N1-N2^1油藏地质特征分析人手,分析了油藏的地质特征、储层物性、岩性和流体性质,进而分析了储层伤害的机理和程度,最后确定以分阶段混合多元酸酸化新工艺技术来对注水井酸化改造,并结合储层岩性室内敏感性和酸—岩溶蚀实验研究,选择出了有效的酸化液体系和合适的酸化液添加剂,确定出尕斯油田N1-N2^1油藏注水井现场优化注水量表达式,现场实施酸化增注后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大量展开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温油藏AMPS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先导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温油藏增加可采储量的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AMPS(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和能力.室内试验显示AMPS聚合物驱油体系较常规聚合物体系在高温条件下增粘能力强、粘度保留率高;岩心驱替试验证实在L21高温油藏下AMPS聚合物驱油体系驱油效果明显好于常规聚合物体系,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12.
旅大10-1油田化学驱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大10-1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中部海域,油藏具有高温、高矿化度和胶结疏松等特点。从海上油田开发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特点,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早期注聚合物和聚合物微凝胶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早期化学驱不仅大大缩短油田开发周期、节约操作费用,而且最终采收率也高于中后期化学驱的采收率。结果还表明,在化学药剂费用相同条件下,聚合物凝胶驱的增油效果要好于普通聚合物驱。  相似文献   

13.
针对胜坨油田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开展了胶态分散凝胶驱油技术研究,设计了胶态分散凝胶驱油配方体系,即选用胜利油区常用聚合物KYPAM和Cr^3+交联剂,聚合物质量浓度为600~1200mg/L,聚合物与交联剂质量浓度比为20:1。研究结果表明,胶态分散凝胶驱油配方体系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在温度为80℃、矿化度为19000mg/L的条件下成胶性能较好。利用可动凝胶调驱软件FAPMS进行了方案优化,设计了最优注入方案,预计比水驱可提高采收率7.1%,增加可采储量11.4×10^4t。  相似文献   

14.
弱凝胶调驱是改善水驱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适合于低温低渗裂缝性油藏的弱凝胶调驱体系CN-2的性能。乌尔禾S6油藏的弱凝胶调驱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N-2调驱可显著地解决提高低渗裂缝性油藏能量与抑制含水上升之间的矛盾,为改善该类型油藏的水驱油动态与提高水驱采收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润湿性控制油藏中流体的位置、流动和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由于油层润湿性的不同,油不运动规律有明显的差异,因为残余油分布状态和采收率也是不同的。本文在测试跃14-7井,跃3-4井E3^1油藏油层岩心样品润湿性的基础上,综合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其它井的润湿性资料,对E3^1油藏岩石的润湿性进行了分类,找出了润湿性在油藏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陇东侏罗系油藏,目前进入中高含水期,水驱增油难度大。通过研究低渗透油藏孔喉与聚合物分子匹配性,高矿化度注入水配二元体系增粘性、界面张力、岩心驱油效率等,评价低渗透高矿化度油藏储层特性对二元驱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二元体系具有较好的增粘性,可注入性较好,能形成超低油水界面张力,室内岩心驱油效率提高15%以上。室内实验研究表明选择与孔喉匹配的抗盐聚合物,与新型甜菜碱形成的二元体系在低渗透高矿化度油藏较高渗透率的区块开展驱油试验可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下盘跃375井区的构造、沉积相、录井、岩芯、试油及生产情况分析,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扩边潜力,扩边风险较小,扩边建设地利优势明显,并根据沉积相、油层分布、油井生产特点,对该区域的扩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面临自然递减快、水驱效果差、水驱情况认识不清、以及认识层次较低等问题,利用分流量曲线分析法对该油藏进行了详细的水驱分析,得到各个开发阶段的水驱前缘、前缘含水饱和度、平均含水饱和度等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水驱效率,为提高油田开发的可控性及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目前油藏正在进行二次开发和调整,分流量曲线分析法极大地指导了油田开发,产生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发挥弱凝胶深部调驱作用,解决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评价了缔合聚合物弱凝胶体系的应用性能,明确了缔合聚合物弱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性、明显的抗盐性、稳定性和抗剪切性能,对高渗透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封堵能力,且当岩心极差较大时,驱油效率提高值较高。证实了该体系可以进入油藏深部,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层,启动中小裂缝中剩余油,有效的控制了水体渗流通道,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改善水驱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二三结合"是指将二次开发精细水驱采油与三次采油层系井网协同优化部署,立足当前水驱方式精细挖潜,适时转入三次采油,追求精细水驱与三次采油衔接最优化、各类油层转换有序化,实现总体采收率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以"二三结合"开发理念为指导,对尕斯N1-N21油藏进行适应性评价,室内实验筛选出适合油藏的凝胶体系和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