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以N-甲酰-L-天冬氨酸酐和L-苯丙氨酸为主要原料制备甜味剂阿斯巴甜中间体(N-甲酰-α-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的合成工艺.以乙酸为溶剂,N-甲酰-L-天冬氨酸酐与L-苯丙氨酸进行缩合反应生成N-甲酰-α-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考察了乙酸用量、反应温度、时间和N-甲酰-L-天冬氨酸酐与L-苯丙氨酸的比例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 h,乙酸的量为L-苯丙氨酸质量的3.53倍,N-甲酰-L-天冬氨酸酐与L-苯丙氨酸的质量比为0.95:1,此时产物收率达95.46%.并且α-异构体与β-异构体的比例达到75:25.  相似文献   

2.
在常温下用四氯化钯酸钾和吡啶-2,3-二羧酸(2,3-H_2pydc)、2-氯-L-苯丙氨酸(L-2-Cl-Phe)反应制得新颖的混配配合物[Pd(2,3-H_2pydc)(L-2-Cl-Phe)],通过核磁共振~1H-NMR对配合物结构进行验证,应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光谱法对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证明:该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方式以插入结合方式为主.与此同时,通过凝胶电泳实验证明该配合物对质粒DNA(pBR322-DNA)的切割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L-酪氨酸、乙酰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乙酰-L-酪氨酸,再和乙醇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的氯化亚硫酸乙酯反应得到N-乙酰-L-酪氨酸乙酯,产物结构经IR、1H NMR确证.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N-乙酰-L-酪氨酸乙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L-酪氨酸)∶n(氯化亚砜)∶n(乙醇)=1∶1.3∶10,加热温度75℃,加热时间2 h.该工艺具有原料价廉易得、反应周期短、产物易分离的特点,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L-苯丙氨酸苄酯盐酸盐合成的新工艺路线,以L-苯丙氨酸为起始原料,先用二碳酸二叔丁酯保护氨基,再与氯化苄缩合得到N-叔丁氧羰基-L-苯丙氨酸苄酯,最后用氯化氢脱保护,得到L-苯丙氨酸苄酯盐酸盐. 通过实验探索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缚酸剂以及溶剂种类等工艺条件对合成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合成总收率为90.8%,为L-苯丙氨酸苄酯盐酸盐的合成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1,4-萘醌为原料采用Schlenk技术合成了非预期产物1,2-二[4-(2-溴乙氧基)-1-萘氧基]乙烷,利用1H NMR、13C NMR,尤其是借助DEPT和HSQC谱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证.该化合物与1-甲基咪唑反应,得到一个新型卡宾前体1,2-双[4-(1-甲基-3-咪唑乙氧基)-1-萘氧基]乙烷六氟合磷酸盐,并利用1H NMR和ESI-MS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确证了1,2-二[4-(2-溴乙氧基)-1-萘氧基]乙烷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4-硝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和氯磺酸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氢和酯化2步反应合成了4-氨基-N-[3-(2-羟乙基)砜硫酸酯]苯基苯甲酰胺。实验表明,加氢反应的较佳条件:4-硝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质量,g)与甲醇(体积,mL)比1∶18,Raney-Ni催化剂质量分数40%,氢气压0.4~0.6 MPa,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0 min,收率86%。酯化反应的较佳条件:n(4-氨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n(氯磺酸)=1∶1.0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8 h,收率92%。产物及中间体的结构经过了IR1、H NMR表征,确定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7.
提供了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合成M etoprolol酒石酸盐新工艺.产品以对甲氧乙基苯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400的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合成2-[4-(2-甲氧基乙基)苯氧基]环氧乙烷中间体,中间体再经过胺化反应合成M etoprolol,M etoprolol与酒石酸成盐生成了M etoprolol酒石酸盐.产物由红外光谱(IR)、核磁光谱(1HNMR)、物理及化学分析等方法证实与目标产物基本一致,总收率达50%.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的连接子4-N-(N-(L-丙氨酰-L-丙氨酰)-N′-三苯甲基-L-天冬酰胺酰基)-氨基苯甲醇(NH2-AAN(Trt)-PAB)的合成效率,设计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以N-芴甲氧羰基-N′-三苯甲基-L-天冬酰胺为起始原料,经过氨基酸缩合、氨基脱保护4步反应,高效合成了NH2-AAN(Trt)-PAB。LCMS、1H NMR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NH2-AAN(Trt)-PAB。该研究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可控、合成效率高、总产率较高等特点,有利于NH2-AAN(Trt)-PAB的放大生产及其在ADC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同时对其他蛋白酶可裂解连接子的合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经济高效和无污染提取钯,采用硫酸法从稻草中提取木质素,经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MAC)化学改性后合成季铵型稻草木质素,并利用其从溶液中吸附[PdCl_4]~(2-).利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差热-热重分析(TG-DSC)对木质素及其衍生物进行表征,同时考察pH值、[PdCl_4]~(2-)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季铵型稻草木质素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PdCl_4]~(2-)的选择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季铵型稻草木质素为表面多孔且不规则的块状体,在200℃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 469 cm~(-1)处出现季铵离子的弯曲振动特征峰.最佳吸附pH值为2,吸附平衡时间为8 h,在[PdCl_4]~(2-)初始浓度为4 mmol·L~(-1)时,季铵型稻草木质素对[PdCl_4]~(2-)的吸附达到饱和,饱和吸附容量为1.120 mmol·g~(-1),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模型与Freundlich方程拟合较好,表明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非均质化学吸附,盐酸浓度低于1 mol·L~(-1)时,季铵型稻草木质素对[PdCl_4]~(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降低盐酸浓度,提高[PdCl_4]~(2-)初始浓度和延长吸附时间均有利于提高季铵型稻草木质素对[PdCl_4]~(2-)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羟基乙酸-L-赖氨酸)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乳酸-羟基乙酸-L-赖氨酸)共聚物,以改善聚乳酸材料的神经细胞亲和性. 以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和溴乙酰溴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单体3S-[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吗啉-2,5-二酮,将该单体与丙交酯聚合生成聚(乳酸-羟基乙酸-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再经催化氢解脱苄氧羰基制得聚(乳酸-羟基乙酸-L-赖氨酸).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接触角测试、MTT实验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乳酸-羟基乙酸-L-赖氨酸)较聚乳酸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和神经细胞亲和性,聚(乳酸-羟基乙酸-L-赖氨酸)有望成为一种更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1.
白头翁皂苷酶解产物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白头翁皂苷酶解产物经硅胶柱梯度洗脱分离纯化。通过白头翁皂苷酶解产物的第28碳糖基水解反应、TLC和HPLC实验确定:酶解产物Ⅰ为白头翁皂苷Ⅳ,即3-O-α-L-阿拉伯糖-3β,23-二烃基-△^20(29)-羽扇豆烯-28-酸,其得率为4.08%;酶解产物Ⅱ为白头翁皂苷Ⅴ,即3-O-α-L-阿拉伯糖-3β,23-二烃基-△^20(29)-羽扇豆烯-28-O-糖基酯苷,其得率为44%;没有反应的底物为白头翁皂苷Ⅲ,即3-O-[α-L-鼠李糖基(1→2)-α-L-阿拉伯糖基]-3β,23-二烃基-△^20(29)-羽扇豆烯-28-O-[α-L-鼠李糖基(1→4)-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酯苷,其得率为0.5%,酶解产物Ⅲ结构有待进-步测定。HPLC(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所得纯品纯度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C60对-硝基苯甲醛和甘氨酸为原料合成得到2-(4-硝基苯基)吡咯烷[3’,4’:1,2][60]富勒烯1.通过正交试验对产物1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探讨了反应物计量比、温度、时间和溶剂体积等对产物1产率的影响,得到了合成产物1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物计量比为1:2:4、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8h、溶剂甲苯体积为80mL,此时产物1产率可达到79.6%(以消耗的C60计)。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检测手段对合成产物1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为利用糖链转移酶反应定量分析糖蛋白N-糖链,首先用d8-1-甲基-4-[2,4-二硝基-5-(1-哌嗪基)苯基]哌嗪(d8-PDPZ)与N~ω-(2-乙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萄糖基)-N~α-(叔丁氧羰基)-L-天冬酰胺(Boc-Asn-GlcNAc)缩合反应生成d8-PDPZ-Boc-Asn-GlcNAc,然后d8-PDPZ-Boc-Asn-GlcNAc再与碘甲烷反应合成了新的带正电荷的糖链受体d8-MPDPZ-Boc-Asn-GlcNAc.以Endo-M N175Q为糖链转移酶、SG-Asn为糖基供体,利用UPLC-QTOF-MS对d8-MPDPZ-Boc-Asn-GlcNAc的糖链受体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Endo-M N175Q的催化下,d8-MPDPZ-Boc-Asn-GlcNAc与SG-Asn发生酶促反应,生成糖链转移产物d8-MPDPZ-Boc-Asn-SG.如果优化定量反应的条件,d8-MPDPZ-Boc-Asn-GlcNAc可应用于糖链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改进的五硫化二磷法成功地合成出六种双二硫代α-二酮配合物:双[1, 2-双[4-(二甲氨基)苯基]-1,2-二硫代乙烯]合镍(BBMN),双[1,2-双[4-(二乙氨基)苯基]-1,2-二硫代乙烯]合镍(BBEN),双[1,2-双[4](二正丙氨基)苯基]-1,2-二硫代乙烯]合镍(BBPN),双[1,2-双[4-(二正丁氨基)苯基]-1,2-二硫代乙烯]合镍(BBBN),双[1,2-双[4-(二乙氨基)苯基]-1,2-二硫代乙烯]合铂(BBEPt),双[1,2-双[4-(二正丙氨基)苯基]-1,2-二硫代乙烯]合铂(BBPPt),其中BBPN,BBBN,BBEPt和BBPPt未见文献报导.并对合成化合物进行熔点、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给出了除BBMN和BBEPt外其它化合物的~1 H核磁共振谱数据.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辅助合成离子液体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声波辅助法合成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 Im]BF4),对产物进行了光谱分析、电导率和粘度测定,并考察了其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合成方法具有合成条件简单、反应时间短、能耗低、易纯化等优点.[BM Im]BF4在甲醇中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213 nm,IR图谱与文献报道吻合;分别以丙酮、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为溶剂,测得[BM Im]BF4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分别为237.94 S·cm2·mol -1、47.22 S·cm2·mol-1和1.5411 S·cm2·mol-1.  相似文献   

16.
以超声波辅助法合成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对产物进行了光谱分析、电导率和粘度测定,并考察了其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合成方法具有合成条件简单、反应时间短、能耗低、易纯化等优点.[BMIm]BF4在甲醇中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213 nm,IR图谱与文献报道吻合;分别以丙酮、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为溶剂,测得[BMIm]BF4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分别为237.94 S·cm2·mol-1、47.22 S·cm2·mol-1和1.5411 S·cm2·mol-1.  相似文献   

17.
以Boc-L苯丙氨酸和苯酚为原料,由DMAP-DCC催化生成苯酯,再制备β-酮硫叶立德化合物,然后得到α-氯酮中间体,再经还原、环合最终合成目标化合物(2S,3S)-1,2-环氧-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苯丁烷,总收率约为49%(以Boc-L苯丙氨酸计)。目标产物的结构经IR,MS和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18.
2-氯咪唑并[1,2-α]吡啶-3-磺酰胺是合成低毒长效除草剂咪唑黄隆的重要中间体,以2-氯咪唑并[1,2-α]吡啶为起始原料,采用氯磺酸磺化法合成了2-氯咪唑并[1,2-α]吡啶-3-磺酰胺.采用单因素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 IR)和质谱仪(M S)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磺酰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时间为4 h,氯磺酸与2-氯咪唑并[1,2-α]吡啶的用量比为1.2¨1,加入三乙胺可将收率由15.4%提高到70%以上;氨解反应的最佳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27℃,加入乙腈可将收率由60.1%提高到79.6%;方案经改进后,总反应时间缩短3 h,收率提高了5.5%.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水杨醛、氨水和丙烯腈为主要原料经3步反应合成了3-(二(2-羟基苄基)氨基)丙腈,其中水杨醛与氨水以物质的量比1∶4在冰浴条件下反应6 h合成2-[((2-羟基苄基)亚胺)甲基]苯酚,产率达98.2%;2-[((2-羟基苄基)亚胺)甲基]苯酚与KBH4以物质的量比1∶4在30℃条件下反应12 h合成2,2′-(二甲基胺)二苯酚,产率可达到84.2%;2,2′-(二甲基胺)二苯酚与丙烯腈以物质的量比1∶6在80℃条件下回流法反应72 h合成3-(二(2-羟基苄基)氨基)丙腈,产率可达到88%。并用红外、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以p-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氯(Ⅰ)为原料,经酰胺化和季胺化反应,制备了N-[3-(p-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胺基)丙基]-N,N,N-三甲基碘化铵(Ⅱ),用IR,1H NMR,19F NMR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N-[3-(p-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胺基)丙基]-N,N-二甲基胺(Ⅲ)合成的较佳工艺条件:吡啶为溶剂,n(Ⅰ):n(N,N-二甲基丙二胺)=1:1,85℃反应3 h,收率91.9%.Ⅱ合成的较佳工艺条件:乙醚为溶剂,n(Ⅲ):n(碘甲烷)=1:1.6,回流反应4 h,收率79.4%.Ⅰ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8.91×10-4 mol/L,此时的表面张力为20.7 m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