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布交互体系结构如DIS、HLA、TENA等解决了各自领域内的互操作问题,但体系结构间不一致的数据格式、不匹配的元模型和不同的仿真服务等因素阻碍了体系结构系统间的互操作。通用网关可将不同体系结构的仿真系统互联,通过通用数据交换模型实现异构系统间对象模型间的互操作,是当前最理想的互联方法。设计的通用网关架构包括接口服务、通用数据交换模型、模型映射模型和状态池,其中通用数据交换模型是网关具有通用性的关键。通过HLA-TENA原型系统的试验,验证了通用网关的性能,找到了影响网关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周媛 《兵工自动化》2022,41(6):91-96
LVC(live,virtual,constructive)是美军联合训练的重要手段,构建JLVC(joint live,virtual,constructive) 联邦是LVC 训练的技术支撑方式。在研究LVC 提出背景、分布式仿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美军JLVC 联邦构建中 的互操作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借鉴美军解决互操作问题的经验做法,得出加快构建我军一体化联合训练的3 方面 启示。结果表明,该分析可为我军联合训练环境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多种智能体需要相互协作,这时多个智能体是异构的,即智能体运动模型不同,针对此问题,以由一阶和二阶智能体构成的低阶异构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一致性原理,研究了异构多智能体系统时变编队控制问题。基于局部邻居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提出分布式时变编队控制器,并通过理论推导给出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实现时变编队的可行性条件,同时给出控制器参数设计方法,理论证明控制器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结果体现了控制器的有效性,解决了低阶异构系统的时变编队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精确定时和数据同步是保证系统实时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实时性较差,从而给半实物仿真试验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文中基于Windows平台引入硬实时系统解决方案RTX(real-time extension),通过共享内存方式实现了WIN32进程和RTX进程之间的数据交互,并使用MFC编写了各分系统软件.该设计方法在某型导弹半实物仿真试验中得到应用,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高度一致,并且整个系统可靠稳定,能够满足系统对实时性和确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袁俊 《飞航导弹》2004,(4):47-51
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已从作战领域扩展到导弹武器研制领域。阐述仿真、仿真模型和仿真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分布交互仿真和虚拟仿真与导弹武器研制的关系。以战术导弹为例探讨了仿真系统在导弹武器研制、试验、评估和降低成本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基于Simulink的导弹稳定控制系统仿真实时性与交互性问题,文中充分融合Simulink和C++语言的优点,利用Simulink和C++混合编程技术完成导弹制导控制仿真系统模型的建立;并依据HLA标准将仿真系统改造成一个可与外界交互的联邦成员,最终实现了基于HLA的可视化的数字仿真试验平台。该系统既可用于全数字仿真,也可经扩展后,进行导弹稳定控制系统的半实物仿真试验,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导弹武器系统的构成,论述了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在导弹模型计算机仿真软件系统架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导弹模型的各分系统功能和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论述了导弹分系统模拟单元以及其它外围功能单元的类模型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导弹模型仿真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并对基于共享内存方式的软件系统信息交互方式进行了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在协同仿真平台环境下对复杂系统进行仿真的方法.协同仿真平台支持异地建模、分布仿真,支持不同仿真工具之间的互操作.通过对系统的可视化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建模,实现不同粒度层次的模型重用,结合运行支撑和运行管理器实现系统的仿真.最后介绍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首先以Vicsek模型为基础,分析和建立了导弹集群模型;接着基于Vicsek模型中交互信息的思想,介绍了基于协调变量的集中式多导弹协同控制策略及Leader-follower协同策略。通过仿真研究说明了协同策略的有效性,进一步针对不同协同模型进行分析比较,为导弹集群攻击的具体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某型导弹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组成部分.仿真试验是武器研制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对导弹武器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全面准确的验证;本文介绍了分布交互仿真方法、仿真硬件CAN总线和嵌入式计算机PC/104以及硬件的典型特点,并且给出了一种基于总线的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分布式仿真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真实—虚拟—构造(live-virtual-constructive,LVC)联合仿真可信度评估问题,深入分析LVC联合仿真系统体系结构、模型构成、应用方向及仿真流程。将系统构建阶段的模型校验与仿真应用阶段的分析评估相结合,提出一套工程实用的仿真可信度评估技术框架,并结合具体案例给出可信度评估实施方法流程,实现LVC联合仿真可信度量化评估。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融合领域专家经验知识,客观反映仿真系统可信程度,形成与专家认知相一致的量化评估结论,可有效支撑仿真可信度提升与应用效益发挥。  相似文献   

12.
以某型导弹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组成部分。仿真试验是武器研制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对导弹武器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全面准确的验证;本文介绍了分布交互仿真方法、仿真硬件CAN总线和嵌入式计算机PC/104以及硬件的典型特点,并且给出了一种基于总线的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分布式仿真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全球快讯     
《飞航导弹》2012,(5):1-2,5,43,96
PAC-3导弹拦截巡航导弹目标试验获得成功2012年4月25日,洛马公司的爱国者先进能力-3(PAC-3)导弹利用联合对陆攻击巡航导弹防御增强网络传感器(JLENS)和爱国者系统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互操作验证试验,成功拦截并摧毁一枚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以导弹发射车人-机-环境系统评价方法需求为牵引,针对导弹发射车人机结合紧密的特点,把人与导弹发射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分析和研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完成对影响人机工效因素的指标权重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分别通过试验数据、仿真数据、测量结果及专家评分的方法完成初始数据获取,结合白化权函数完成工效指标的评定,最终实现对导弹发射车射手位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结果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枚导弹协同攻击高速机动目标的情形,将攻击时间和攻击位置的一致性作为需要实现的协同目标,通过多导弹之间的分布式信息交互和协同制导与控制,实现多导弹之间的协同攻击。针对这一技术,本文从几个不同的侧重点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考虑从飞行制导方法、飞行控制制导一体化方法、多智能体一致性方法、微分博弈相结合的途径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导航系统和GPS导航系统的相对导航系统,这一系统是智能导弹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之一,相对导航系统通过智能导弹之间的数据链共享导航信息,采用卡尔曼滤波融合相对惯导信息和相对GPS信息,从而实现相对导航.给出了两种相对导航系统模型,并通过仿真研究校验了相对导航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带有不同视场约束的多导弹,提出一种分布式协同制导策略。各导弹以固定周期与网络中的邻居导弹节点交互剩余距离信息,生成一致性误差。根据导弹视场范围和前置角,采用饱和函数将一致性误差生成协同一致律,以确保相关变量实现状态一致。当导弹相关变量状态一致且接近目标后,各导弹断开通信连接,独立导引至目标。依据反馈线性化、图论和矩阵理论,给出协同制导律成立的充分条件。与传统多导弹协同制导研究相比,所提协同制导律能满足导弹各自不同的视场约束要求,且通信负担较小。仿真结果表明,多导弹协同制导实现了对目标的齐射攻击,飞行过程中各导弹能始终锁定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评估结论的可信度要求与试验信息匮乏之间的矛盾,以导弹靶场为背景,构建具备内场仿真和外 场实装的内外场合成试验环境。在内外场合成试验环境体系结构和试验资源构建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任务需 求建立试验任务系统,通过对靶场试验资源进行分类,提出多样性目标系统的建设方案,构建半实物仿真系统,并 对时空一致性、参数化建模方法及试验评估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该研究可为开展边界条件下试验和作战试验 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导弹制导仿真试验系统的设备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使导弹制导仿真试验系统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仿真设备能够协同一致的工作,采用COM技术以及模块化思想对系统的主控软件进行设计开发,使主程序框架以及各功能模块高度独立,实现了半实物仿真试验全过程的高效控制以及状态的实时监测。同时,对不同型号的被试品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开发的主控软件在以太网和实时网双网络环境下运行可靠,控制灵活,且数据传输及显示的实时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仿真与试验系统集成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不同试验与仿真系统之间在时间、数据和结构三方面的异构性。针对系统集成过程中的数据关联问题,提出基于数据关系矩阵的动态数据关联方法,并设计了该方法的应用流程,在综合集成平台的应用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