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元素存在的不同形态造成其化学、生物效应差别很大,决定了它们在生态环境中和生物体内的化学行为,表现出不同的化学、生物效应,研究元素的形态对于了解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在农产品、海产品、茶叶及保健品等领域应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李彭勃 《中华纸业》2022,(22):29-34
通过综述茶叶滤纸的发展历程、基本性能和制备方法,以获得制备茶叶滤纸的工艺、方法和原料,指明茶叶滤纸的发展方向。通过茶叶滤纸推荐性国标,分析茶叶滤纸的基本性能要求。综述茶叶滤纸制备方法,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茶叶滤纸的性能。木纤维、麻纤维、棉纤维是生产热封型和非热封型茶叶滤纸的主要原料。化学合成纤维常作为热封型茶叶滤纸的热封材料,但其不可降解,污染环境。基于此,聚乳酸、玉米纤维等绿色环保材料有望替代化学合成纤维作为热封型茶叶滤纸的热封材料。在满足基本性能的基础上,茶叶滤纸具有抗菌抑菌性将是一个亮点和趋势。因此,茶叶滤纸用材料将会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在满足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茶叶滤纸的安全性将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客观质量评定及分级标准化对茶叶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化学计量学的引入,对大量茶叶样品的大量品质成分数据进行多元处理,可快速全面的将茶叶的化学信息进行鉴别归类,弥补传统感官审评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缺陷。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模式识别方法在茶叶品质分级、真伪鉴别以及产地鉴别中的重要进展,为促进茶叶标准化加工、品质智能化识别以及产地溯源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子感官科学的茶叶滋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感官科学是从分子水平上定性定量分析,筛选关键风味化合物,以揭示食品的风味本质,并对其进行重组和应用于生产实际;又是食品风味化学、分析化学、感官组学等多学科交叉、且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科学。滋味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分子感官科学研究体系,从茶叶滋味的呈味物质入手,主要综述了关键滋味物质的呈味特性、相互作用关系、重组与应用研究进展,并分析分子感官科学在茶叶滋味品质研究上的应用前景,旨在对茶叶滋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与茶叶的滋味呈正相关,同时它还具有抗肿瘤、降压安神等医疗功效。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有关文献,综述了茶氨酸的性质、应用、化学和生物合成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分子感官科学是分析化学、感官鉴评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科学, 其主要内容是在分子水平上定性、定量地研究食品感官质量。分子感官科学技术主要包括感官评价和检测分析。茶叶风味主要是指香气和滋味, 本文针对分子感官科学技术在茶叶风味上的应用, 本文对分子感官科学技术中的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技术以及定量描述分析法、滋味稀释分析法、半舌测试法、偏好性测试法、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在茶叶香气和滋味上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阐述了分子感官科学技术在茶叶感官质量分析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茶叶作为中国的特产之一是深受全世界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饮品,尤其在中国,茶叶有着深厚的受众群体和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条及加工工艺。我国种茶和制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根据发酵程度不同,可以将茶叶分为不发酵、轻度发酵、半发酵、全发酵4类。该文介绍不同茶类在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比较不同茶类制茶过程中的化学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茶类制茶过程中的化学品质变化对茶叶品质(色、香、味、叶底)造成的影响,明确指出六大茶类各自较优的加工工艺,使茶农在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方面得到更好的改进。对提高茶叶理化品质,丰富茶叶产品类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茶叶多元酚及其衍生物茶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项秀兰  李楠 《食品科学》1997,18(1):10-12
茶叶的化学成份极为复杂,现已见于文献的就有500多种[1]。多元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茶色素是茶叶的一大类重要的风味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这类物质占茶叶干重的20%~33%,其化学结构是以式1为骨干母校的一大类衍生物:远在十九世纪中叶,人们就开始了对茶叶多酚类物质的研究.直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层析法的应用,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等工作才取得迅速的进展。最近二、三十年以来,由于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发展和生理、药理学研究向分子学水平深入,茶叶多元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很快[2],成为制茶工艺学,茶叶生物化学,营养学,…  相似文献   

9.
茶叶是我国特色地理标志性产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区域资源优势。茶叶产地溯源及其品质鉴定,对于保护我国地理标志产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进茶叶进出口贸易、保护居民健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介绍了基于组学研究策略的矿质元素指纹图谱、稀土元素指纹图谱、稳定同位素指纹图谱、化学指纹图谱等技术在国内外茶叶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充分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势及不足;重点指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指纹图谱技术可极大弥补单一指标在茶叶产地溯源中的局限性,有效提升产品识别正确率,在茶叶产地溯源研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加强对茶叶产地溯源及品质鉴定的基础信息研究,建立和完善以地理标志茶叶为主的质量监测与溯源体系,以维护良好的贸易秩序及提高产品竞争力,是我国茶叶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当今世界消费量最大的饮料之一,它和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特别是在中国和日本,饮茶、品茶、讲究茶道,茶叶几乎遍及每个家庭。在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我国就发现了茶及茶的解毒作用。此后,茶从野生进入人工栽培时代,被人类作为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而应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茶的功效认识的提高而不断完善。一、茶叶的化学组成(一)茶叶的常规营养成分茶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以是一种健康饮料,主要是茶叶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据现代科学研究已发现500种。构成这些…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叶深加工是指以茶鲜叶、成品茶、茶的副产物为原料,采用相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生产出含有茶或茶叶有效成分的新产品的加工过程。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是有效解决中低档茶出路、提升茶叶附加值、拓展茶叶应用领域、延伸茶叶产业链的重要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现已基本形成以功能成分开发和有效组分开发为主体  相似文献   

12.
解决茶叶饮料混浊沉淀的方法及原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光友 《食品科学》1990,11(7):14-19
本文介绍了浓缩茶汁通过转溶、乙醇沉淀处理后,再配制成茶叶饮料,可以解决茶叶饮料在低温下出现混浊沉淀的问题。并结合茶叶化学成份的特点,较细地介绍了采用该方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茶叶籽毛油为原料,通过水化脱胶、化学脱酸、吸附脱色和汽提脱臭实验,确定精炼工艺操作参数,制备得到茶叶籽精炼油。  相似文献   

14.
茶的贮存     
赞记 《饮食科学》2003,(11):52-52
茶叶非常娇嫩,茶叶中的一些成分不稳定,在物理、化学的作用下易发生变化,就是所说的茶变。主要是由于茶叶中还有一定含量的类胡萝卜素.这是一类黄色素,成分复杂.是光合作用的辅助成分。具有吸收光能的性质,所以易被氧化。氧化后的茶叶有类似胡萝卜贮藏后产生的气味,使茶汤质变。保存茶叶的要领就在预防茶叶自身氧化和霉变,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持久的保持茶  相似文献   

15.
微波与远、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国内外微波技术与远、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上应用情况的阐述,以及在茶叶应用上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微波、远红外技术在某种程度上相比传统茶叶加工方式有着自身的优势,可提高茶叶品质和加工效率。近红外技术在茶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在线检测上有很大前景,是茶叶加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中含有的活性成分主要是茶多酚和咖啡因,茶多酚在抗氧化、抗病毒和降血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但是咖啡因对人体的健康存在有潜在的副作用,会导致高血压和流产等不良危害,因此,脱除茶叶中的咖啡因、保留茶多酚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主要对化学溶剂提取法、物理吸附法和生物降解法脱除茶叶中咖啡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茶叶加工》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和全国茶叶加工科技情报中心站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茶叶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以茶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技术成果,内容涵盖茶叶生产加工、机械装备、储运保鲜、品质化学、质量标准、功能保健、资源利用、经营管理、市场流通、文化历史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建立普洱茶等不同品种茶叶样品的指纹图谱。方法 28批茶叶样品经80%甲醇水溶液超声辅助提取,采用Waters C_(18)柱(4.6 mm×250 mm,5.0μm),以乙腈-0.5%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紫外检测器于270 nm波长进行目标化合物的检测。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不同品种、不同厂家茶叶的指纹图谱集。结果不同品种茶叶的相似度在0.772-0.981之间,有1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个共有峰。相似度结果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茶叶能被准确识别分开,此方法实现了不同茶叶样品的准确分类和识别。结论不同品种、不同厂家茶叶的品质差异明显,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工具能够很好地提取茶叶的化学信息,并且能够准确地分类和识别不同品种茶叶,为茶叶的品种分类识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作为世界产茶大国,在出产成品茶及消费的同时生成了大量的茶渣、茶末、茶花、茶梗等茶叶副产物,这些茶叶副产物中仍含有大量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潜力。介绍茶叶副产物中的有效成分及其功效,综述茶叶副产物在食品、医疗、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情况,最后对茶叶副产物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茶叶加工》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和全国茶叶加工科技情报中心站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茶叶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以茶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技术成果,内容涵盖茶叶生产加工、机械装备、储运保鲜、品质化学、质量标准、功能保健、资源利用、经营管理、市场流通、文化历史等领域。经中国知网等单位对《中国茶叶加工》多项学术指标进行综合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