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产Cu-Ni-Si合金在生产板带材冷轧过程中,物料表面出现起皮的原因,利用SEM、EDS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面起皮是由于Cu-Ni-Si合金中的金属、非金属夹杂物而引起的。这些杂物主要是以由0、Mg、Ti、C等元素所构成,使加工过程中受力不一致,从而出现起皮缺陷。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JS25Mn钢管内表面起皮缺陷进行分析,认为造成该缺陷的原因主要为:钢中含有高熔点及含钛化合物非金属夹杂;低熔点非金属夹杂在铸坯疏松缺陷位置发生偏聚。通过真空处理钢液及连铸工艺优化调整后,钢液纯净度得到提高,铸坯内部质量得到优化,有效解决了起皮缺陷问题。用户对产品使用情况给予了认可。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氢和氧化物是铝及其合金中危害最大的非金属夹杂物,是引起铝板表面起皮起泡的主要原因。去除铝液中的气体和氧化夹杂,提高铝熔体质量,只有加强精炼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和关键所在。现就笔者多  相似文献   

4.
对65Mn钢在轧制过程中起皮缺陷部位进行扫描电镜、金相检验等分析,确定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铸坯中裂纹是导致长条断续状冷轧起皮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气泡和针孔缺陷是导致点状冷轧起皮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通过优化连铸生产工艺,降低铸坯中裂纹、气泡和针孔缺陷的发生,最终使长条断续状起皮缺陷从1.7%降低到0.04%,点状起皮缺陷得到完全控制,使产品质量得到用户认可。  相似文献   

5.
河北新金东炼钢厂热轧卷板在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曾产生少量的夹杂、起皮等缺陷,给生产控制和产品经营带来负面效应,尤其是产品夹杂、起皮缺陷,一直以来断续出现。认真研究了相关文献及生产现场情况,通过调整炼钢操作和对起皮缺陷进行金相组织分析,找到了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中包塞棒的氩气流量和结晶器液面波动等措施,大幅度地减少了热轧卷板的夹杂、起皮缺陷。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节镍型含稀土耐热奥氏体不锈钢S30815生产过程中板卷起皮状裂纹缺陷。本文通过研究起皮状裂纹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确定了板坯质量缺陷是造成起皮状裂纹的直接原因。采取降低钢液氧含量、控制合理的钢液温度、选择合适的浸入式水口等措施减少板坯内部夹杂。采取降低硼含量减少晶界析出、设定匹配的拉速和冷却水量来改善板坯内部裂纹和表面凹陷。通过上述工艺实践,起皮状裂纹缺陷得到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7.
针对邯钢压缩机用酸洗板SPHD-YSJ焊接氧化铁皮起皮脱落问题,通过化学成分、显微组织、氧化铁皮结构、熔池深度及板料厚度等对比分析可知:邯钢氧化铁皮厚度较宝钢厚且外层Fe_3O_4比例高,外层Fe_3O_4厚度差异是邯钢氧化铁皮起皮脱落的直接原因;邯钢SPHD-YSJ C含量低,焊接过程中氧化铁皮生长更迅速、氧化铁皮更厚且有利于Fe_3O_4的形成是氧化铁皮起皮脱落的根本原因。提高C含量至0.05%~0.07%、采取微负公差或零公差进行厚度控制等优化措施,焊接氧化铁皮附着良好,成功解决氧化铁皮起皮脱落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厂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存在边部起皮缺陷的重难点问题,从热轧工艺角度分析了加热炉炉体结构和加热温度、粗轧负荷分配、立辊侧压等对边部起皮的影响。优化热轧工艺后,带钢起皮缺陷发生率大大降低,确保了带钢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下简称沧州中铁)热轧钢带边部起皮现象,经过金相分析,结合现场生产实际,确定起皮的缺陷与铸坯角部裂纹有关,从而采取优化二冷水、改造结晶器等措施,起皮缺陷发生率降低90%。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热轧硅钢片保护退火后表皮的成份结构以及起皮对电磁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起皮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认为,表层与基体化学成份、结构的差异是导致起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