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容量接触器都具有通用性,但采用专用接触器来通断电阻性负载是有好上的。用接触器可轻易地完成AC-1使用类别规定的操作任务(表1)。因为这时接触器只接通,传导和分断额定工作电流,而不必像在电动机,灯泡,电容器和变压器等负载时那样要接通,有时要分断多倍客贮工作电流。  相似文献   

2.
交流接触器在不同的使用类别情况下,应规定不同的额定工作电流。分析了4种使用类别下的使用情况,从实际负载起动电流去探求AC-4的额定工作电流。还分析了其他几个影响额定工作电流的因素。经分析得出,如果电压、功率因数、操作频率、负载因数等其他相关因素比一般情况更加恶劣,应将Ie4与Ie3的比值再适当减小一些。  相似文献   

3.
选择接触器容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设备的特性,二是按照一定的电寿命次数。按操作频率选择按操作频率选择接触器时,要根据大于或等于实际负荷的最大允许负载来选择最小的接触器。这种选择方法的投资低,在低操作频率时有其优越性。图1表示操作频率对接触器寿命的影响,显然操作频率越高,其寿命越短。  相似文献   

4.
蒋何  徐翊华  李文宏 《电源技术》2011,35(5):556-559,562
设计了一个数字自动选频DC-DC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负载情况自动选择一个频率工作,工作频率固定且成倍数关系,后级能进行有效滤波,降低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对于负载情况的判断,提出一种新的数字判断方法,省去了电流采样电路。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瞬态响应,系统添加了非线性控制技术。数字自动选频DC-DC控制器使用CPLD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显示,在输入电压3.3V,输出电压1.8V,DC-DC正常工作。在宽负载范围内,控制器通过自动切换工作频率维持了较高的效率,且能对EMI有效滤波。当负载在100~350mA跳变,电压过冲限制在50mV以内。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接触器的电寿命、带载能力和分断能力,提出分相式交流接触器控制技术。采用三相接触器分相式控制,在不改变现有小容量接触器结构参数的条件下组成大容量接触器,研制了分相式交流接触器控制器。其具有电流过零点检测功能,可实现主回路三相电流微电弧分断控制,使触头在微弧或者少弧的情况下分断负载电流,且给出分相控制的微电弧分断试验波形。试验结果表明,技术可有效地减少触头的损耗,能提高接触器的电寿命和分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补偿容量是决定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SAPF)补偿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戴维南等值模型,分析了SAPF补偿容量的决定因素,指出了依据补偿前负荷电流作为确定补偿容量的方法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波源注入的SAPF补偿容量预估方法,通过小容量谐波源在接入点分次注入谐波电流,预估SAPF的补偿容量。该方法还提出了谐波源特征系数和补偿容量放大倍数两个指标用于表征负荷的性质,为SAPF的类型和容量的选择提供方向。通过对不同负载模型的仿真验证,确定该方法比传统方法更加接近真实SAPF的补偿容量。  相似文献   

7.
按保证测量精度选择电流互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元龙 《电力建设》2009,30(1):98-98
1电流互感器容量的选择 按电流互感器的实际二次负载选择电流互感器容量。大型变压器和220、500kV线路安装的电流互感器,一般二次电流为1A,其二次负荷是很小的。国家标准《电流互感器》(GB1208-2006)规定电流互感器额定输出的标准值,正是从2.5、5VA起始逐级增大。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是电流互感器容量选得太大。  相似文献   

8.
董桂云 《陕西电力》2001,29(4):60-63
计算测量表计和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载,校验电流互感器的容量;正确选择电流互感器的容量及其连接导线截面.  相似文献   

9.
基于UCC39002并联均流的恒压开关电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个电源模块并联运行是扩大电源系统容量和提高可靠性的有效方法,而并联运行的核心问题是负载均衡。在比较了常用的均流方法和负载共享控制芯片之后,采用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选择高级负载共享控制器UCC39002对相同输出功率模块和不同输出功率模块分别进行并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并联系统运行良好,模块电源输出电流最大分配误差小于2%,负载调整率也控制在1%以内,满足大多数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在由整流器供电的传动系统中,当负载电流小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电流断续的情况。在电流断续后,不仅使电动机换向条件恶化,而且改变了整流装置的放大倍数和电动机的电气时间常数。如果调节系统的参数是按电流连续的情况选择的,那么在电流断续时系统  相似文献   

11.
搭建适用于大电流条件下的真空接触器温升特性测量试验平台,测量并分析了真空接触器在不同电流等级下的温升特性。通过试验测量的真空接触器指定位置的温升时变曲线,讨论不同电流下真空接触器温升规律及过负载能力。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真空接触器触头及导电回路的简化三维电-热耦合分析模型,考虑了空气自然对流对散热的影响,对800~2 500A电流条件下温升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获得了真空接触器温度、焦耳发热功率分布等参数,并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能较好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可为大容量真空接触器的热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电力电子装置滤波电容容量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工作在高频电力电子装置中的滤波电容等效容量会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加而减小,而由滤波电容的等效电阻和纹波电流产生的发热量会随之增加。因此,合理选择高频电力电子装置的滤波电容容量是电力电子装置设计的一个必要环节。提出了根据纹波电流大小设计电力电子装置的滤波电容容量的一般方法,针对滤波电容中纹波电流与开关频率的关系,纹波电流与电容发热量的关系以及纹波电流对电容器寿命的影响,给出了详细的计算公式。这种滤波电容容量的选择方法对于通用变频器、大功率开关电源等应用场合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布式控制的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不同容量逆变电源的并联,提出了一种双外环分布式并联控制方案,使得系统由负载电流的大小决定所需并联模块数以及并入系统的各并联逆变模块按自身容量比例分担负载电流,并能有效抑制系统环流,实现系统的冗余并联。该控制方法包括三个控制环:电流内环改善系统动态响应,电压外环确保系统的稳定性,电流外环跟随功率分配单元输出的电流信号来确定该模块所分担的负载电流的大小。其中功率分配单元根据负载电流和逆变电源额定电流的大小确定并联模块数,并提供各逆变模块的投切信号和电流外环给定信号以实现系统的负载电流分配和冗余控制。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直流接触器触头间电弧产生的原理,选取适合接触器的电弧电流衰减公式和电弧伏安特性公式,推导了电弧熄灭电流与电源电压和负载的关系。在阻性负载条件下进行试验,确定并修正了各表达式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直流接触器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建立的模型可反映直流接触器触头电弧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件取代17B(秘书处)166,拟作为出版物158—1和292—1修订版的一部分而予出版。其中条文相当于出版物158—1(第二版,1970)中的条文。本文件正以六月规则表决,现将其主要内容摘录于下: 1.对4.3.5.3和8.2.8条的建议接触器应能承受由于起动和加速电动机至正常转速以及操作过负荷所造成的热应力。使用类别为AC—2、AC—3和AC—4的接触器应能承受相当于AC—3类最大额定工作电流8倍(即8×I_e最大/AC3)电流。额定工作电流不大于630安的接触器的试验时间应为10秒;额定工作电流超过630安的接触器试验时间可较短,制造厂应规定此时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家用电器的增多,原居室分户电能表大都容量小,需要更换成大电流的表,那么选什么型号规格的表合适呢? 这既考虑到现在使用家电数量容量,又要有些裕量,不必短期再换表,可选86系列宽载电能表,这种表是DD10旧型号的替代产品,过载倍数达到4倍,负载电流可在电能表标定电流的5%~400%宽广范围内工作,且又能准确计量。  相似文献   

17.
曲德刚  巴黎  沈迪  栗惠 《低压电器》2012,(13):42-47,61
研究了自动转换开关电器(ATSE)转换不同负载时所产生的冲击电流。结果表明,它与负载性质、负载的感性比例,以及ATSE的转换速度有一定关系。另外,明确了在不同的使用类别下ATSE应该具有的接通与分断能力;同时,ATSE转换速度快,比转换速度慢所产生的冲击电流小。  相似文献   

18.
结合800型交流密封型接触器,对造成密封型接触器触头粘接现象的机理进行分析。通过阻性负载时接触器触头不易造成触头粘接现象,而容性负载时接触器触头在闭合时产生的大电流极易造成触头粘接现象。为了提高应用的可靠性,对密封型接触器的使用提出了建议。对接触器触头稳定闭合后施加脉冲电流,结果表明,接触器触头再发生粘接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9.
智能交流接触器零电流分断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三相系统的电流波形分析,提出实现智能交流接触器三相触头的零电流分断控制方案。通过改变接触器触头系统的结构,使三相触头系统具有不同的开距。通过实验,找出首开相的最佳分断控制区域。实现了传统交流接触器无法实现的零电流分断控制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接触器的电寿命,提高了接触器的操作频率。通过在接触器中对此技术的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到其他开关电器中,是一种有着广阔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电动机软起动器的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CR2智能型电动机软起动器的性能特点、起动、运行及停机方式。对软起动器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探讨,指出应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性能,如中文界面、使用类别、负载特性、起动容量、起动时间、快速熔断器等合理地加以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