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合物驱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三次采油方法,河南石油勘探局在双河油田北块114-5层系和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进行聚合物驱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日产油量上升,含水下降,预计聚合物驱的有效期8年,采收率提高9个百分点。聚合物驱的“增量”效益和“整体”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驱与水驱相比,财务净现值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成本下降;聚合物驱的投资效果好于同期老区的滚动勘探和开发后期的井网加密调整;从投资方向和投资效益上讲进行聚合物驱都是正确的选择,建议扩大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规模,实现老油田产量的稳定,为勘探实现大的突破争取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动态特征及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聚合物驱油在大庆油田已取得了显效果,其生产动态与水驱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注聚合物后含水大幅度下降,采油量大幅度增加等方面,本论述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的动态特征及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实践证明,只有在对这些影响因素优化条件下,聚合物驱油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油田含聚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庆油田开发已经45 a,随着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储采严重失衡.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经济开采寿命,油田开发由单一的注水驱油(水驱)转变为水驱和聚驱(注聚合物驱油)并存的新方法.聚驱是一种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工艺方法,"八五"期间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自"九五"之后,聚驱开采面积及产量不断增加[1],目前聚驱年产油量达10 Mt,占油田年产油量的15%.在加大聚驱生产规模的同时,由于聚合物本身是一种粘弹性流体,在注入过程中对油田开发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含聚合物(以下简称含聚)污水的回注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污染,注水压力上升,近井及炮眼堵塞,注水困难,产油量下降,含水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能否提高驱油效率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通过对相距只有30m的检查水驱效果的北1-6-检27井与检查聚合物驱效果的1-6-检26井驱替效果的对比分析,认为聚合物驱只是改变了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进而提高了驱油效果。但是,由于聚合物并不能降低表面张力,因此,从道理上讲也不能减少油膜损失或者说提高驱油效率。与水驱相比,虽然人们观察到的现象是驱油效率的提高,在岩心分析中表现出来的是将中水洗变为强水洗,基于两口井中小层驱油效率最高值的一致性,可以推论如果继续水驱,那么将中水洗逐渐变为强水洗也是完全可能的,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这是因为驱油效率定义本身并不受时间的限制。因此,确切地说聚合物驱可以提高波及效率,但不能认为聚合物驱可以提高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5.
两种驱油用AP型两性聚合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述了AP型性两性聚合物的驱油机理并了其驱油实验。在大港西油田条件下,两性聚合物AP-125驱采收率比水驱提高24.7%,比高分子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驱提高4.3%,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外围油田高含水葡萄花油层剩余油潜力大、井网加密效果差、水驱剩余可采储量小等问题,提出了中低渗透油藏聚合物驱技术.评价了外围油藏条件下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及与外围储层的匹配性,利用物模模型和数值模型研究了其驱油效果.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低分子质量的聚合物溶液具有较好的增黏性和稳定性,能够注入外围油田大部分葡萄花油层,并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当温度60℃、空气渗透率200 × 10-3 μm2、原油黏度9.9 mPa·s时,聚合物驱能够提高采收率6.75%~9.50%.外围油田葡萄花油层实施聚合物驱油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是水驱综合挖潜、聚驱精细调整开采剩余油的基础,采集萨尔图油田北一断西区聚合物驱前后2口小井距对比检查井的葡一组油砂样品51件,通过岩心分析获得油藏剩余油黏度、流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等实验数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和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黏度、流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分布都呈现一定的非均质性特征,聚合物驱后较水驱后油藏剩余油变稠,剩余油开采潜力明显降低,驱油效率显著提高,驱油效率和含油饱和度的非均质性减弱;聚合物驱技术能够提高各种物性油藏的驱油效率,水驱技术能够提高高中低渗透油层的驱油效率,但在特高渗透油层则“无效循环”且随渗透率增大呈下降趋势;提高水驱油藏驱油效率的方法是降低剩余油黏度或提高水驱溶液的黏度即加入黏稠化学剂;提高聚合物驱油藏驱油效率的方法是降低剩余油黏度、提高聚合物驱溶液黏度或改善油层物性.  相似文献   

8.
长庆油田H201区Y8油层是中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强,开发中后期平面和剖面矛盾突出,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水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较大,为此对该区块进行了聚合物驱研究应用。室内进行了对聚合物的抗盐性、热稳定性等性能评价及岩心驱油实验研究;在H201区开展了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累积注入0.196PV聚合物溶液后,试验区注入压力上升,综合含水下降,含水最低时下降了7.4%,累积增油9237t。  相似文献   

9.
北二东泡沫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历经5年多时间,提高采收率超过25%,表明泡沫复合体系具有较强的流度控制、发泡能力和较高的驱油效率,并具有比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更高的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该项试验取得4个方面的重大技术创新:①泡沫复合驱油方法在水驱砂岩油田开发中的首例成功实践。泡沫复合驱集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碱驱及常规泡沫驱等多种驱油特性于一体,其中三元体系提高了驱油效率,气体上浮作用扩大了波及体积。  相似文献   

10.
经历近30年注水开发,印度尼西亚Widuri油田存在严重的注水突进、水驱效果差、油田采收率低等问题,亟需采取稳油控水措施提高采收率。通过对Widuri油田开展聚合物驱可行性分析、聚合物筛选评价、优化地面配注工艺、研制地面注入设施以及应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和聚合物保黏工艺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成功在该油田实施了聚合物驱单井先导性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成果,可为今后类似海外油田稳油控水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驱在渤海旅大10-1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上油田开发具有勘探投入大、采油平台使用寿命短、生产操作费用高和水驱采收率低等特点,如何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从海上油田LD10-1开发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特点,利用理论分析和室内评价实验,开展了早期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实施聚合物驱不仅大大缩短油田开发时间、节省操作费用,而且最终采收率也比中后期实施时高。在化学药剂费用相同条件下,"聚合物凝胶+聚合物"段塞组合驱的增油效果要好于单纯聚合物驱。A23井单井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于2006年3月23日开始,矿场监测结果表明,注入压力大幅度提高,吸液剖面明显改善,部分油井已陆续见到"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及驱油效果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根据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描述了聚合物驱过程中驱油的分子作用力,经与水驱的分子作用力对比证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是聚合物分子与原油分子摩擦力和撞击力的宏观表现,聚合物驱能够提高驱油效率.对大庆油田北一区断西试验区相距30m检查水驱效果的北1-6-检27井和检查聚合物驱效果的北1-6-检26井进行了密闭取心资料研究,由岩心剩余油饱和度密度分布曲线发现,聚合物驱较水驱达到残余油饱和度的岩心比例明显增高,高含油饱和度的岩心比例明显降低.从而证明:在相近条件下,聚合物驱较水驱既能扩大波及体积,又能提高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开发实践及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物驱作为一种三次采油方法已进入矿场工业化应用阶段。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是河南油田第一个工业化推广应用区块,该区块经过3年多的注聚开发,已结束注聚转入后续水驱,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总结了该区块注聚合物过程中为提高聚驱效果采取的主要作法,分析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油田开展聚合物驱应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渤海水驱油田波及系数、驱油效率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水驱开发过程中达到极限含水率的两个阶段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计算方法。水驱开发阶段,利用油田动态生产数据,完成实时波及系数、驱油效率的计算;极限含水率阶段,考虑到海上油田大井距开发模式,应用数值模拟等油藏工程方法确定相渗曲线形态等多项影响因素,通过样本数据回归建立波及系数、驱油效率计算公式。提出水驱油田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判别指数α,当α1时,波及系数有较大提高潜力,当α≤1时,驱油效率有较大提高潜力。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后利用微生物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显的经济效果,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OOIP)以上。目前年产油量已突破千万吨,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措施。尽管如此,聚合物驱后油层中仍剩有50%左右的原油未被采出,如何开采这部分剩余油是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的物化环境,筛选出了以聚合物和原油为营养源的菌种,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单独微生物驱可提高采收率5%,微生物与化学驱结合可提高采收率16%。  相似文献   

16.
以大庆油田杏二西油层为例,探讨长期含水100%、地层中的原油以残余油为主条件下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问题。在杏二西油层实施了三元复合驱试验,中心井区提高采收率幅度达19.46%,表明对于水驱采出程度非常高、地层中的原油主要是残余油的油层,采用三元复合驱可大规模驱动残余油、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是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及扩大波及体积,而聚合物驱则仅通过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油田采收率,无法提高驱油效率。油田大量实际资料和杏二西油层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对高含水、以残余油为主的油层采用聚合物驱不能提高驱油效率,因而其提高采收率幅度低,对类似杏二西油藏条件的油层不宜采用聚合物驱,而宜采用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图4参24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卢祥国  高振环 《油田化学》1994,11(4):331-335,329
在具有大庆油田油层地质特征的人造物理模型上开展了包括水驱、一次聚物合驱,水驱,二次聚合物驱,水驱各阶段的聚合物驱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次聚合和的驱之后注入分子量更高,浓度更大的聚合和的或可在地层内交联的聚合物,可进一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在一次聚合物驱中使用可交联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更佳,详细介绍了油层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驱油效率是注水开发油 田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都由实验室水驱岩心实验得到。实验室测定的只是最终水驱油效率,不能用来描述开发过程中的相关状况。根据水驱油藏特征,在丙型水驱曲线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利用油田地质参数和生产历史数据预测注水开发油田驱油效率的公式。双河油田某开发层系的实例研究表明,这里提出的方法在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具有形式简练、易于计算和结果可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产能低、注水开发困难、采收率低是深层低渗油藏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探索特低渗透油藏有效的开发方式和提高采收率途径,针对濮城油田沙三中油层深层低渗的特点,进行了系列驱替实验。研究了水驱油、气驱油特征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驱替特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驱替速度和净覆压使驱油效率和采收率降低;特低渗油藏气驱采收率明显高于水驱采收率,采取注气开发可以提高其开发效果和采收率。这一研究成果对濮城油田经济、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发乳化驱油方法Ⅱ:自发乳化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模拟油在岩心中的自发乳化驱油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机理。不同渗透率岩心中,自发乳化驱油效果好于表面活性剂驱及聚合物驱。碱聚合物自发乳化驱替后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还可提高23.7%,远远高于单独碱自发乳化驱、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说明这一自发乳化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驱替能力,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模拟油在岩心中的自发乳化驱采收率和总采收率分别为24.5%和71.8%,与超低界面张力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相近。高于三元复合驱、高浓聚合物驱。微观驱油试验证实光刻模型中发生了自发乳化现象。残余油自发乳化成小油滴,很容易穿过孔喉,以水包油型乳化状态开采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