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聚丙烯与聚酯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聚丙烯与阳离子可染聚酯在组成为97/3,95/5,90/10、85/15和80/20以及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组成为90/10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共混物形态结构与流变性质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PP与CDPET、PBT的共混物熔体均为切力变稀的幂律流体,共混物PP/CDPET熔体表观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P/PBT小,而对温度的依赖性则比PP/PBT大/PP/CDPET共混物随着第二组分含量的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HDPE/PA共混物并研究了其毛细管流变性能,并着重讨论了不同共混物配比对流变性能,熔体弹性效应的影响。实验表明:HDPE/PA共混物,当PA含量增加,其粘度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下降。在剪切速率地400g.s^-1时最为明显,共混此为65/35时,膨胀比最大。  相似文献   

3.
PET/LCP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及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以不同刚性分子链热致液晶聚合物(LCP)为分散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在加工温度范围内的流变性能,共混物熔体经过一系列流场发展起来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PET/LCP共混物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共混物熔体的粘度介于两种纯组分高聚物熔体之间,并且各组成的流动曲线于γ=600s^-1时相交;LCP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ET熔体大;随着ICP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PBT/PET 共聚酯与 PBT/PET 共混聚合物流变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PBT/PET共聚酯和共混聚合物的流变性质,分析了流变性质和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与PBT/PET共混聚合物不同,PBT/PET共聚酯的非牛顿指数n较高,粘流活化能E值较低。组份比50/50的共聚酯和共混聚合物具有较低的n、E值。  相似文献   

5.
以壳聚糖为抗菌改性剂,对普通纤维素纤维进行改性,用粘胶法将壳聚糖/纤维素制备成共混溶液.用旋转粘度计测试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能,并分析了壳聚糖溶液含量和温度对壳聚糖/纤维素共混流体表观粘度、非牛顿指数和结构粘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共混溶液均属于非牛顿流体,流体的非牛顿指数、表观粘度随着壳聚糖溶液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而结构粘度指数随壳聚糖溶液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用Instron3211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与聚丙烯(PP)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变性能。结果表明,体系表现出切力变稀的性质.且共混粘度小于两种纯组分的粘度。改变共混组成,体系的粘度显示出负偏差的性质。在共混体系中加入第三组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体系粘度变化不大,但增加了PVAC与PP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在热致液晶性60PHB/PET共聚酯(LCP)与聚酰胺6(PA6)的共混体系中引入了增容剂;讨论了增容剂对PA6/LCP原位复俣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界面性能,结晶行为、流变行为,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PVC/EVA共混体系中EVA品种、含量以及共混温度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少量的EVA即可提高PVC的韧性,其中PVC初级粒子的存在和准网络结构形态的形成是材料实现高韧性的关键.另外还对PVC/EVA共混物的增韧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HDPE/HDPE—g—MAH/CaCO3材料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HDPE/HDPE-g-MAH/CaCO3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方法 借助毛细管流变仪,考查了CaCO3含量,HDPE-g-MAH含量对共混材料流变 性能的影响。结果 CaCO3和HDPE-g0MAH的加入使体系的粘度上升,体系的非牛顿性增强。结论 研究结果对生产工艺和模具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阻隔性HDPE/PA—6共混合金的设计与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种相对粘度不同的PA-6进行混溶性研究,筛选出一种适合于作阻镉改性剂的PA-6。同时测定了HDPE、PA-6的流变性能及对共混物进行了PCM分析,摸索出制备阻隔性HDPE/PA-6共混合金的工艺条件,如加工温度,剪切速率和混合时间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液法、简单机械共混(熔融法Ⅰ)和存在酯-酰胺交换反应共混法(熔融法Ⅱ)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酰胺66(PA66)共混,系统地进行DSC分析,并对PET/PA66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作了一定的探讨。结果表明,PET/PA66共混体系为一热力学不相容体系,共混物的相容性数熔融法Ⅱ共混物的为最佳,溶液法共混物的相容性最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液法、熔融法Ⅰ(简单机械共混)和熔融法Ⅱ(存在酯—酰胺交换反应)共混,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酰胺66(PA66)共混。用Instron 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共混体的流变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PET/PA66共混体熔体为切力变稀流体,其行为遵守幂律方程,η(?)C_(pass)(wt.%)曲线表明该共混体为一负偏差体系,当PA66含量为25%左右时,负偏差最大。不同共混方式所制得的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共混物流变性能差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ET/PS共混体系在全部组成范围内的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PET/PS共混体系的共混物形态为明显的2相结构,相界面清晰;当PS的质量分数小于30%时,PS为分散相,当PS的质量分数大于60%时发生相逆转,PET为分散相;在ω(PET)/ω(PS)=80/20~50/50范围内共混物的热压膜内含有复合粒子形态.PET及共混物(95/5,90/10)熔体均符合幂律方程τ=kyn,为切力变稀体系,呈假塑性流动,幂律指数n=0.9.共混物中PS相的分散程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开炼法制备SBR/PE/PVC多元共混体的共混温度、共混时间、交联体系及共混体高温返炼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共混体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共混体经高温返炼后仍为性能较好的弹性体。  相似文献   

15.
PVC/ABS和PVC/CPE两种共混体系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 PVC/ABS和 PVC/CPE两种共混体系的结构形态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用电子显微镜 ( SEM、TEM)观察冲击断面、拉伸断面形貌。结果表明 ,随改性剂用量不同 ,两种共混体系冲击性能曲线均呈现“S”型 ,不同的是 ,ABS是以颗粒或聚集体分散在 PVC连续相中 ,CPE在 PVC中形成网络结构 ;拉伸时 ,ABS作为应力集中体引发银纹 ,CPE易与基体共同发生剪切屈服 ,产生“剪切带”,“银纹”和“剪切带”都对 PVC增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PBT/PP、PBT/PA6和PBT/PET三种共混体系共混物的挤出物胀大比。研究表明,各种共混物的挤出物胀大比在不同温度下均随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一定的切应力下有温度的依赖性,共混物的挤出胀大并非纯是弹性响应。  相似文献   

17.
M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增容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MPP)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丙烯/尼龙6(PP/PA6)共混物,研究了M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热行为,探讨了M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增容机理。结果表明:PP/PA6共混物为热力学不相容的海岛型两相结构。MPP的加入改善了PA6与PP的相容性,使两相分散均匀,MPP对PP/PA6共混物的增容机理可用界面——分散相表面改性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18.
在单螺杆挤出机上,利用大分子间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就地增容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苯乙烯(PS)合金。考察了催化剂的配合,用量及增容母料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反应挤出,可以生成HDPE-g-PS;苯乙烯单体(St)的加入,有利于接枝物的形成;对于m(HDPE)/m(PS)=70/30的合金体系,加入0.8份无水三氯化铝,0.5份苯乙烯单体,合金的综合性能较好;采用m(HDPE)/m(PS)/m(AlCl3)/m(St)=50/50/0.8/0.5增容物为母料,添加30%~40%时,m(HDPE)/m(PS)=70/30合金性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Conducting blends of polyacrylonitrile (PAN) copolymer and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doped polyaniline (PANI-DBSA) were prepared by solution blending of the two components. By means of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includ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cone-plate rheometry, the effects of PANI-DBSA content on the thermal behavior, morpholog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A single and composition-dependent Tg was found for each of all blends 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ANI-DBSA/PAN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both pure Co-PAN and PANI- DBSA. Rheolog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blend solution decreased at low PANI- DBSA content (2.5 wt%) while increased at high PANI-DBSA content (7.5wt%-10 wt%). Moreover, the shear-thinning appeared more distinctly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PANI-DBSA into the blend solutions especially at a high shear rate.  相似文献   

20.
针对聚乳酸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差以及聚丙烯生物降解能力差等缺点,将聚乳酸和聚丙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共混,以聚乙二醇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聚丙烯共混物,并分析了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结晶温度低于纯聚乳酸;当聚乙二醇的质量分数为9%时,共混物的两相达到完全相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和韧性得到提高,最大断裂伸长率为纯聚乳酸的3. 7倍,但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共混物的热学和力学性能均优于聚乳酸和聚丙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