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虚拟式钢水连续测温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新型组合式陶瓷热电偶为温度传感器,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建立虚拟式钢水连续测温系统,解决了长期以来钢水测温连续性差、成本高、误差大、实时性差、劳动强度大等难题,利用多通道测温系统,还可以实现多点连续测温。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钢水连续测温智能检则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所特有的热电偶冷端温度智能补偿技术,其突出特点是采用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实时有效地解决了热电偶冷端环境温度在摄氏几百度随机变化的高温条件下的自动补偿难题,使系统测温精度大大提高,保证了系统测温偏差在±5℃以内,满足了钢水连铸中间罐和炉外精炼对测温准确度的需要,且系统可多种热电偶选择测量温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在线黑体空腔理论的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在线黑体空腔理论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一种新型黑体空腔式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解决了钢水连续测温这一难题。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并对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测量误差≤±3℃,测温管寿命可达20~40h,测温成本与现行的快速热电偶实际消耗相当或略低,具有较强实用性,现已成功应用于28家钢铁公司。  相似文献   

4.
基于智能技术的钢水温度软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钢水温度是炼钢过程的重要控制指标,由于钢水温度过高和钢液、钢渣对测温枪的腐蚀,钢水温度的测量只能用热电偶进行消耗式点测,而无法得到钢水温度的连续变化的信息.基于智能技术和软测量技术,这里开发了钢水温度的软测量方法.应用人工神经元网络进行初步预报,再根据专家工艺知识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补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机理法和统计法相比,钢水温度预报的适应性和准确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工频炉中钢水(或铁水)温度的测定,一般钢厂大都使用WRLB快速微型热电偶(以下简称偶头)配合进口或国产的专用仪表来检测。考虑资金和订货时间等问题,能否使用国产一般电子电位差计来做为二次仪表配合偶头测温呢?我们进行了一些初步试验,总结如下: 一、提出的问题: 我国技术标准规定的电子电位差计的全行  相似文献   

6.
钢水连续测温是实现炼钢过程自动化的关键之一。一机部仪表材料所和冶金部102钢厂,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组成了有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参加的内外三结合小组,他们活学活用毛主席“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从失败中找原因,找成功。从成功中找差距,找问题;通过反复试验,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终于在短短的二个月中采用了一种热电偶测量法,初步解决了电炉钢水连续测温问  相似文献   

7.
邱刚 《中国机械》2014,(2):236-239
越来越多的钢铁厂抛弃传统的热电偶测温技术,应用连续测温系统获得精准的动态温度变化曲线。本文从有色金属连铸机中间包钢水温度控制的重要性说起,首先详细分析了连续测温系统的原理、系统结构和六大特点,然后重点分析某钢铁厂应用连续测温系统进行的试验结果,并简要阐述连续测温系统与传统热电偶测温技术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基于ICL7109设计的钢水测温仪的硬件电路结构和温度计算方法.该系统以ICL7109为核心,采用S、R、B、WRe3/25 4种热电偶实现对钢水接触式断续测温,通过AD590实现冷端温度自动补偿、优化电路关键参数、强化抗干扰措施、简化温度计算方法,使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测温准确、测温范围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前转炉炼钢中常用插入式热电偶测定钢水温度,再结合人工经验判断来控制炼钢终点.这种方法成本高且效率低.为了在线动态地实现转炉炼钢的终点控制,设计新的非接触式测温系统.该系统基于连续采集到的转炉炉口火焰图像,利用已建立的彩色CCD三色测温模型演算出火焰温度,得到吹炼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线.实验表明,该方法为转炉炼钢的终点控制提供了相对便捷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动化仪表应用中的抗干扰措施十七例山东蒙阴县酒厂赵彬1合成塔磁珠套管热电偶改铠装热电偶化肥生产合成塔测温系统大都采用磁珠套管6点热电偶,其部分偶丝暴露在室外高空,当天气下雨、下雪空气湿度较大的。会在磁珠套管上凝结水珠。造成热电偶之间及热电偶与保护管之...  相似文献   

11.
冲天炉前炉铁水连续测温不仅对热电偶材料要求高,而且存在如何保护热电偶问题。有的单位使用氧化镁加钼保护管进行连续测温,寿命只用三、四炉(每炉5小时),不但挂渣严重,而且价格过高(30多元一支)。也有使用石墨管的,但寿命低、  相似文献   

12.
为改进冲天炉熔炼和浇铸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减轻劳动强度,我们对冲天炉和铁水包温度进行了连续测定试验。经几个月的试验,终于成功地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准确灵敏地测定铁水温度。一、测温装置和测温方法 1.测温装置冲天炉前炉连续测温装置如图1所示,连续测温热电偶结构如图2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钨铼丝测温精度的不断提高,并因其廉价性,钨铼型快速热电偶将逐渐替代铂铑型快速热电偶。介绍钨铼热电偶开发与测试过程中的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14.
全塑微型热电偶测温线具有热效应快、数据准确、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邮电、航空、舰船、机械等工业和科技部门,尤其适用于电子元器件、整机、热工及设备紧凑的场合。特点:·双重绝缘:偶丝有漆包,外裹塑料层;·体小质轻:偶丝0.2~0.3,外径中1~1.2nmm;·使用方便:测温线可长可短,任意弯曲不损坏;·制作容易:可自焊、可自检;·维修方便:热偶损坏,可重新焊接,几乎无材料损耗;·价格低:偶线价格是铠装热电偶的。质量保证:热电特性: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绝缘电阻:仍丝间或偶丝与外套间绝缘电阻小于5M/m;绝…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目前国内高炉铁水测温有两种方法:一是插入式热电偶测温,该种方法精度高但消耗大,不能实现连续测温;二是红外辐射式测温,它解决了消耗问题,但由于出铁水时烟气、粉尘、水蒸汽的弥漫,使远距离观察能见度降低,从而影响了测量准确度。本文着重介绍TWC——高炉铁水连续测温的设计原理及现场效果。TWC——高炉铁水连续测温装置整机方框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单芯铠装热电偶是重庆市大正温度仪表有限公司研制的新产品,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热电偶,开创了热电偶新概念,使人们对热电偶从制造到应用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单芯铠装热电偶因其正负极具有相互独立的绝缘和套管结构,偶芯直径相对较粗,正极和负极可以择优配对,所以测温精度高,制造合格率高,焊接容易,可靠性高,柔韧性好,实现了简易热电偶方法。本文从单芯铠装热电偶的技术现状、制造成本、应用前景、应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希望对单芯铠装热电偶的推厂和使用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由于切削测温温感器无法直接接触切削区,故在铂铑丝表面喷涂耐热绝缘层制作耐热热电偶,把表面覆盖耐热绝缘层的热电偶埋入硬质合金粉末,压制、烧结成热电偶测温刀片。通过恒温箱测温实验判定热电偶的测温性能,用性能正常的热电偶测温刀具进行切削测温实验,测温实验结果及切削刀具镜测结果表明,热电偶测温刀具能直接、可靠地进行切削区温度的测量,但是用此工艺制作的刀具切削寿命较短;实验结果还表明直径越大的铂铑丝制作的热电偶测温刀具的成品率越高,但是铂铑丝直径越大,刀具寿命越短;实验进一步揭示切削区内各点的温差较大,但是一次切削切削区温度场处于稳态时切削测温点的温度是稳定的,温度场处于稳态时切削温度的变化能迅速反映刀具的磨损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测温热电偶,工作在高温(1000~1300℃)、中温(750~950℃)浴盐介质时,它要承受高温、氧化、腐蚀及渗透的连续作用。中温下,常规使用EU—2热电偶,配套以不锈钢保护管,由于寿命不长,材料的消耗就比较大。高温时,迄今还未解决适应此介质条件,进行长期连续工作的保护管材料。另外,原来适应该测温要求的LB—3热电偶,系稀有金属铂、铑制品,价格昂贵,供应困难。因此,不少工厂至今还在采用误差因素诸多的间接测温方法,而不能很好地控制和保证生产质  相似文献   

19.
张华  谢植 《仪器仪表学报》2007,28(10):1775-1780
在分析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传热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传感器的二维轴对称非线性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的动态测温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分析了传感器插入深度、热物性参数、预热温度、边界条件等因素对测温准确性和动态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仿真值与测量值相比最大误差小于5℃,所建模型是正确的。传感器的插入深度及其变化率对动态测温误差、测量响应速度,测温的准确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其最小插入深度应为250 mm。传感器动态测温误差随着热容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传感器初始预热温度每提高10℃,最大动态测温误差减小约5℃,响应时间缩短约2s。这些结果可为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和实际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电弧炉炼钢始终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是钢水测温。现在国内电弧炉钢水测温基本上都是通过人工手持测温枪炉门测温的方式实现。虽然这种方式简单,但是操作安全风险大。有少部分钢厂安装了电弧炉炉门测温取样机械手,但是测温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成为该设备推广的难题。因此,设计炉壁钢水测温系统,既能提升电炉炼钢自动化水平,又可增加钢水测温的安全系数,还可以解决测温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