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媛媛 《中外建筑》2009,(11):76-78
高架轻轨在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现象的同时,也给城市景观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轻轨的空间组合模式入手,结合武汉市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实例,分析了高架线路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并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高架轻轨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成都地铁2号线32座站点地区2012年—2019年土地利用演化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其站点地区土地利用演化趋势主要为单一聚集化、混合分散化。基于土地利用开发模式的不合理,尝试提出4项优化策略,以期为其他轨道交通站点土地利用的开发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地铁2号线各站点为研究对象,在步行合理区确定范围为800m的基础上,分析得到各轨道站点存在土地开发强度不够等问题.为此,从站点周边各类土地利用规模定量与定性,确定出居住型站点、公共性站点、商业服务型站点、产业型站点、交通型站点、生态景观型站点以及混合型站点.然后从经济学原理出发,计算单位地面售价与楼层的关系,分析测算出各类站点的最佳楼层,以此最后通过建筑密度、区位等因素推算出各类站点最佳开发容积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加速,对历史建筑的更新与再开发已成为必然趋势,对历史建筑更新中的景观重塑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本文以经过改造的武汉天地一期商业区的景观设计为例,从景观要素、景观材料、景观色彩与质感的组合这三个角度分析,研究历史建筑更新过程中的建筑景观重塑与新景观元素置入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浅析城市河流水上旅游景观——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晶  倪琪 《华中建筑》2010,28(3):122-124
随着城市河流功能的不断完善,其水上游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在回顾我国城市河流水上旅游产生历程基础上,针对其现阶段面临的景观问题,对水上旅游景观体系的建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以杭州为例,从景观设计学角度分析水上旅游景观规划的理念、方法和优秀经验,以指导其他城市构建科学合理的水上旅游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6.
陈鹏 《四川建筑》2012,32(5):23-26
在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古镇如何建立并维持特色景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通过编制街子镇规划为例,对街子古镇特色景观要素进行分析,进而从空间格局、景观空间形态、滨水空间利用以及传统民俗节庆等四个方面入手,探求街子古镇特色景观要素保护与利用的路径,以期对广大规划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铁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其沿线的景观规划思想却较为落后。当前高铁沿线绿化设计在环境保护与景观营建的基础上,应更加突出独特性、多样性、复杂性的地域景观这一综合特点。本文首先论述了高铁沿线景观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并将绿化设计与地域性设计表达进行整合,结合自然人文层面总结出点、线、面三大设计策略。最终通过对京石客运专线房山段的景观整治这一实例分析获得设计的方法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老城区的河道逐渐出现渠化、硬化、水质恶化、地域文化缺失以及城市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内秦淮河中段景观为例,探究老城区河道景观微更新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具有南京市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改造思路以及老城区河道微更新改造的“五字方针”,以期提高河道景观带的整体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9.
刘霞 《安徽建筑》2023,(12):24-25
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对轨道交通周边环境的具体要求,进而明确烟台规划建设中的1号地铁沿线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三区、一轴、四段、多点”的设计结构,“链接”思路的设计主题分为“源长”“万秋”“浮闲”“曲幽”四个主题景观段。本着生态绿道(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形象展示(提升优质旅游城市形象)、休闲运动(营造民心景观工程)的目标,促进烟台地域性海洋文化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雷艳华  杨琴军  刘磊 《华中建筑》2010,28(7):144-147
带状公园是城市公园形态之一,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论述了带状公园的概念、分类、特征,主要阐述了城市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一般原则及特殊原则。同时以武汉市汉口江滩公园一期为例,着重对植物材质的本土性、植物空间的"起承转合"以及植物空间的文化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余小竹 《重庆建筑》2016,(10):40-41
该文详细介绍了重庆轻轨三号线南延伸段九公里车站左侧天桥出入口通道过街钢结构天桥的制作、涂装、吊装等施工技术,为国内外的轨道人行天桥制作安装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内许多城市的规划进程从增量规划转入存量规划,城市的发展不应贪大求快,应追求城市空间的优化。从增量规划转入存量规划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建设迫切需要建设用地,但存在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如何让城市"戴着脚链跳舞",在限制中谋求发展,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城市更新理念的出现为发展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容积率的奖励与转移等手段为发展提供措施。文章以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轨道交通组织哈尔滨市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13.
颜韬  任亮平  高宏宇 《规划师》2012,28(10):42-45
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区域作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公共活动的焦点,成为支撑现代城市运转的关键节点,其规划设计需整合土地、交通和空间等要素,以"一体化设计"思想贯穿始终。研究以北京M15号线顺义段沿线站点周边城市设计为例,分析顺义站现状问题及进行一体化设计的前提条件,从换乘系统一体化、城市空间立体化及城市功能复合化三方面进行一体化城市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控制,包括图则控制和扩初设计,实现顺义站周边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化,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价值与城市空间价值的综合效益,推动顺义站点周边区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厦门海沧区气象路沿线景观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为例,探讨如何结合城市规划和场所特征,运用生态保护与景观创新、植物多样性、生态修复技术等多样的景观设计手法,营造自然生态、野趣横生、富有创意的道路景观廊道。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引导着城市开发建设和居民的住宅区域选择,探究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可促进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本研究构建特征价格模型,从空间效应角度探究成都地铁3号线对沿线二手住宅价格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号线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增值效应集中在0-1000m范围内,提升幅度均在10%以上;(2)3号线对站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存在分市场效应。研究结果期望为城市合理化开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立亚  李哲  高颖  张琪馨 《风景园林》2023,(S2):106-112
【目的】脑疲劳是重复性体验的科学表征之一,为常规体验性景观效能与品质的客观描述与量化测度提供专业依据。依托脑电技术开展重复性景观体验中脑疲劳的科学探知与精准研判,揭示重复性景观体验脑疲劳变化的认知规律和构成逻辑,推动人民城市提质增效发展需求下的景观更新与改造。【方法】建立场景与脑疲劳的关联研究机制,集成脑敏感分析技术、方差分析方法构建脑疲劳测度模型。以襄阳城墙公园为例,遴选普适性场景样本,将单一、复合要素场景按5个轮次开展脑疲劳测度实验与数据解析。【结果】基于实验解析和数理统计的重复性景观体验测度模型可量化描述脑疲劳趋势、幅值、相关性和显著性特征指数,联立反映场景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组合的脑疲劳影响与效应。【结论】相关成果有助于提升重复性景观体验中脑疲劳测度研究深度,并为景观体验及其循证研究提供脑电理论铺垫、实验优化途径与拓展型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17.
罗聪  付军 《城市建筑》2022,(5):155-159
由于建设高架桥的性价比高,轨道交通逐渐改建成地上高架桥,但伴随轨道高架桥建设而产生的附属空间往往会被忽略。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探究如何利用景观手段对附属空间进行优化利用,使其成为城市中的积极空间,通过对北京13号线地铁实地调查研究,梳理实际使用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优秀案例,提出景观设计改造策略。文章将利用现状问题和发达城市中附属空间再利用的案例,从交通、绿化等四个方面探讨对高架桥附属空间再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李宁 《云南建材》2011,(13):420-422
本文以福州地铁1号线,则徐广场站点为例,通过调查施工区交通状况和道路状况,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道路交通状况进亍仿真分析地铁站点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交通疏解方案,并进行评价优化。建立地铁站点施工交通优化科学的解决框架,奠推广到之后开工建设的地铁站点,缓解地铁施工期间福州城区交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地铁工程风险评价——以南京地铁2号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从总体和施工角度分层次识别了南京地铁2号线的风险因素,又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规划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风险因素列于总体风险评价的前列,而质量风险和地质风险则高居施工阶段的前列。风险的识别和评价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的评价结果不仅有助于识别南京地铁2号线的重要风险并进行有效应对,而且对其它筹建地铁工程的风险管理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0)
近年来,中央和重庆都大力提倡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而小城镇建设发展是城镇化的重点领域。但是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出现了"千镇一面、缺乏特色"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小城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垫江县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