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工业上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有效分选粒级窄,对难选煤分选效率低的缺点,开展了介质密度对液固流化床分选效果的影响研究,提出将液固流化床上升清水流改为重介质流。分别在2种上升流流量条件下对3~0.25 mm粗煤泥进行不同上升流流速的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试验。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分选机采用重介质流分选时可将粗煤泥有效分选粒度范围拓宽至3~0.25mm,可能偏差控制在0.05~0.10 g/cm3,在较高上升流流速下精煤灰分可降至9.85%,当要求精煤灰分不大于11%时,精煤产率提高10.21%。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武口洗煤厂生产系统存在的问题,对入洗原煤中粒度小于1 mm部分进行性质及可选性分析,根据其可选性进行粗煤泥分选设备的实验室模拟研究,并探讨了干扰床最佳流速的分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1mm~-0.5 mm粒级的粗煤泥,采用12.5LPM的流速可取得非常好的分选效果;在保证精煤灰分≤11.50%时,其精煤产率高可达73.14%。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煤泥的分选,采用先分级、再浮选的方法对新阳选煤厂不同粒级煤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粒级煤泥的浮选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浮选入料的粒度越粗,浮选药剂用量就越大;0.5~0.25mm粒度级煤泥的可浮性最好;0.125mm粒度级的煤泥浮选精煤产率低,灰分高,可浮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阻尼脉动干扰床分选机分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脉动阻尼干扰床分选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该分选机对薛湖选煤厂原煤中<1.5 mm粒级粗煤泥进行分选试验,确定了设备的最佳上升流流量和入料粒度范围,基于此对影响其分选效果的因素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脉动阻尼干扰床分选机最佳入料粒度范围为0.2~0.9 mm;入料固液比对其分选效果有一定影响,固液比为1∶1.5~1∶0.5时分选效果最好;脉动水流对产品产率影响有限,对产品灰分的影响因上升水流流量而异。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郑精煤公司选煤厂TBS干扰床分选机粗煤泥分选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生产实践表明,粗煤泥分选系统优化后TBS干扰床分选机分选效果得到很大改善,入料中<0.25 mm粒级粗煤泥产率减少35.99个百分点,精煤灰分降低4.78个百分点,底流灰分提高6.5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5,(7):318-320
为了研究+0.074 mm粒级煤泥粒度与含量对-0.074 mm粒级煤泥浮选的影响规律,提高-0.074 mm粒级煤泥的分选精度。分别将0.5~0.25、0.25~0.125、0.125~0.074 mm 3种粒级煤泥按不同比例添加入-0.074 mm粒级煤泥中,并进行了浮选试验、泡沫稳定性试验、精煤水回收率试验,研究了浮选入料组成对浮选泡沫稳定性、精煤水回收率及-0.074 mm粒级煤泥浮选指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制液固流化床分选系统,对1.50~0.25mm粒级粗煤泥进行了分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精煤产率和灰分及可燃体回收率均随水速增大而增大。当水速为25.72 mm/s时,精煤灰分为11.5%,精煤产率及可燃体回收率分别为76.85%、86.72%。由分选产品不同粒级的浮沉试验结果可知,低密度粗颗粒和高密度细颗粒的错配效应是影响液固流化床分选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选煤厂的煤泥处理现状和粗煤泥分选精煤灰分高的问题,提出煤泥浓缩旋流组用于粗煤泥分选的工艺技术。介绍了煤泥浓缩旋流器组的分选粗煤泥的原理,对比分析了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组和煤泥浓缩旋流器组的优缺点。对该选煤厂煤泥重介旋流器组和精煤泥浓缩旋流器组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煤泥浓缩旋流器组底流中+0.25 mm粒级灰分由27.41%降为8.51%,而溢流灰分高达44.31%;煤泥重介旋流器组中+0.25 mm的粗煤泥溢流精煤灰分由入料的25.32%降至22.27%,只降低了3.05个百分点,说明煤泥浓缩旋流器组对于分选+0.25 mm粗颗粒煤泥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开滦矿区高灰难选煤泥浮选精煤灰分高、产率低的问题,对其进行了天然可浮性、实际可浮性分析及浮选速度试验,并对浮选产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天然可浮性最好的为0.25 ~0.125 mm中间粒级;其次为0.5~0.25 mm和0.125 ~0.074 mm粒级;细粒级(<0.074 mm)天然可浮性差,但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在实际分选过程中可优先吸附药剂,可浮性得到增强,浮选速度变快,因而造成了精煤中高灰细泥夹带.  相似文献   

10.
杨露  陈俊涛  张岭 《煤炭技术》2014,33(12):329-331
使用实验室自制干扰床分选机,对3-2 mm、2-1.5 mm、1.5-1.0 mm、1.0-0.5 mm和0.5-0.25 mm窄粒级粗煤泥进行分选试验,以溢流产率、溢流灰分及可燃体回收率为指标,得出分选粒度最佳上下限:1.0-0.25 mm。采用CFD软件fluent对1.5-0.25 mm粒级物料在干扰床分选机中的流态化运动进行模拟,进一步验证分选机体内各粒级分选状况。依据试验及模拟结果,对干扰床分选机入料粒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粗煤泥的分选方法,即首先把粗煤泥粉碎到普通的泡沫浮选能够获得精度分选的粒级,然后采用泡沫浮选进行分选。磨煤试验和显微镜分析表明:粗煤泥经过粉碎后,其中的无机矿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离,有利于提高精煤的产率。粗煤泥经磨碎至d50为82.57μm后,采用普通的泡沫浮选,可使浮选精煤产率达到70.00%以上,而精煤灰分低于11.00%。与目前采用的重选方法处理粗煤泥的工艺相比,该工艺分选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型水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的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型水介质旋流器的特点、大锥角单锥段水介质旋流器与改进型锥段结构新型水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对比试验结果和新型水介质旋流器用于兴无选煤厂粗煤泥分选的工业实践。对新型水介旋流器的分选下限、调整灵活性、分选效果进行了工业测评,测评结果表明,新型水介质旋流器分选>0.5mm粒级的不完善度I=0.16,分选0.25~0.5mm粒级不完善度I=0.18,分选>0.25mm粒级数量效率94%,分选下限可达0.125mm。上述工业测评结果表明,新型水介质旋流器是一种高效的粗煤泥分选设备。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大屯矿区重介工艺生产条件下的粗煤泥回收工艺和脱水设备的工作情况,总结了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下限与入选原煤中煤泥含量的关系,煤泥重介旋流器有效分选粒度范围在0.5~0.125 mm,选用粗精煤回收设备要优先考虑脱泥、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螺旋分选机分选粗煤泥效果不佳,决定采用TBS分选机进行粗煤泥分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BS分选机相比于螺旋分选机分选粗煤泥所得精煤灰分平均降低了2.35%,尾煤灰分提高了1.26%,精煤产率提高了1.5%~2%。TBS分选机的应用对于提高精煤质量、产率和选煤厂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乌海能源凯鸿煤化公司选煤厂粗煤泥量大、灰分高,直接回收掺入精煤使总精煤灰分提高,导致最终精煤产率下降的问题,采用CSS粗煤泥分选机对1~0.25mm粒级的跳汰粗煤泥进行分选,不仅降低了综合精煤灰分,并且使综合精煤产率提高了0.55个百分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景涛  王守强  梁霄 《选煤技术》2021,(1):168-174
为探索煤炭精细分级分选,优化生产系统,淮北选煤厂对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及粗煤泥振动弧形筛进行了优化,通过采用大直径煤泥重介质旋流器,改变弧形筛工艺参数,增加筛面喷水,稳定斜管浓缩机溢流等措施,加强重介分选环节对>0.25 mm粒级煤炭的精选,降低了重介系统分选下限,有效控制了粗精煤灰分、水分;降低了浮选入浮量、粒度、灰分,...  相似文献   

17.
李新 《中州煤炭》2020,(12):121-123,140
临涣选煤厂针对洗选过程中存在的精煤泥旋流器组溢流跑粗、精煤泥弧形筛筛下水跑粗、精煤泥弧形筛脱水效果较差等问题,重点开展精煤泥分级旋流器组入料分配不均匀、筛分错配物影响、弧形筛脱水效果的现场攻关和研究。现场大量试验表明:通过停止精煤泥旋流器组,增加精煤泥弧形筛数量、减小筛缝尺寸,改变精煤泥弧形筛击打,改用高频脱水筛等方式,从源头上解决了精煤泥分级旋流器组跑粗,明显改善了精煤泥弧形筛筛下水跑粗的问题,提高了精煤泥弧形筛分选效果。在降低介泥灰分、减少浮选过程中粗颗粒的含量、缓解浮选回收压力、降低降低浮选油耗、提高浮选精煤灰分、保证精煤产率、节约生产成本方面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灰难选煤泥分级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开滦集团以高灰细粒级为主的难选煤泥,为降低精煤灰分,提高精煤质量和精煤产率,进行了分级浮选试验,以0.125 mm为分级粒度,分别进行了粗粒级和细粒级的分步释放浮选试验和浮选速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灰分为11%左右时,分粒级浮选的精煤产率比全粒级浮选的精煤产率高约9个百分点,分粒级浮选的尾煤灰分比全粒级浮选的尾煤灰分高约6.5个百分点,分粒级浮选在精煤产率和尾煤灰分方面均优于全粒级浮选,从而说明了开滦高灰难选煤泥分级浮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