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覆膜对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少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改善水分利用的有效性,进行了双垄全膜覆盖不同时期覆膜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秋膜覆盖明显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玉米的出苗率升高,生长状况优良,经济性状明显改善。因此,覆膜时间越早,对减少冬春季节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和提高粮食产量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农业白色革命,玉米双覆种植,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短短2年间,虎林市发展达到十万亩以上。玉米大双覆,减少棵间蒸发量可达462m^3/亩,空气湿度相对增加10.8%;膜下耕层土壤含水是大于对照田17.1%,所以,覆膜后的玉米根系白昼处在升温蒸发→雾气人工露,→降温滴落生态水循环过程,故玉米主大双膜是生态节水中的节水措施,对增加玉米单产、总产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加权灰色关联模型的干旱区玉米覆膜耕作方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垄作全膜、垄作半膜、平作全膜以及平作半膜4个覆膜耕作处理,采用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评价不同覆膜耕作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垄作全膜处理保水保温效果明显;干旱条件下,耕作措施较覆膜方式对地温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在水量充沛条件下,覆膜方式则表现出对地温更显著的影响。田间起垄耕作结合全膜覆盖的种植方式,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滴灌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形成,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干旱区农业节水和玉米高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不同覆膜模式下调亏灌溉对土壤温度、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效应,于2021年在兰州市永登县试验站基地开展玉米覆膜与调亏灌溉试验,设计覆盖普通白色地膜(M1)、黑色地布(M2)、生物降解膜(M3)、液态地膜(M4)4种覆膜模式,设置充分灌溉(D1)和轻度水分胁迫(D2)2种补充灌溉制度,共8个处理。以普通白色地膜覆盖结合充分灌溉(D1M1)为对照,分析各处理对土壤温度、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白色地膜(M1)增温效果最好,液态地膜(M4)增温效果最差;相同覆膜模式下,不同水分胁迫处理间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不同覆膜模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等影响有所不同,轻度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覆膜模式和水膜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表现为覆膜模式的影响大于水膜交互作用的影响。D2M1(白色地膜覆盖结合轻度水分胁迫)处理产量最高,为19 761.32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1M3(生物降解膜覆盖结合充分供水)处理产量稍高于对照,考虑环境友好因素D1M3种植模式有利于灌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鲁学成 《中国水利》2010,(23):48-50
通过对大田玉米全膜平作、全膜垄作沟灌、全膜双垄沟播的灌水流量、灌水定额、节水效益、作物产量以及灌前、灌后土壤含水率的研究测定,认为玉米全膜垄作沟灌技术在河西地区推广有较好的效益和前景,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灌区配置水权水量的减少,发展玉米全膜垄作沟灌农艺节水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宽垄沟灌时灌水前后且有覆膜条件下水分在垄沟间的运移及再分布,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在大棚内模拟宽垄沟灌垄上栽培条件和灌水方案,采用中子仪进行水分观测。试验数据显示,采用垄上覆膜,灌水后垄沟水分的侧向入渗,表现出明显的侧向运移变化。垄背剖面两观测点表层,在灌水后144 h(6 d),覆膜条件下分别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9年在黑龙江省杜蒙县一心乡进行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大垄双行覆膜+膜下滴灌+垄向区田"和"行间覆膜+滴灌+垄向区田"两种技术集成措施在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这三个生育期内灌不同量的水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并分别提出了基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最佳灌水量。  相似文献   

8.
比较大垄双行覆膜处理和行间覆膜处理环境因子和生理指标,得出大垄双行覆膜处理更有效地改善玉米作物的生长环境,增加土壤温度,抑制棵间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使地表20cm土层在长期无降水补给时仍能维持较高的含水量,利于玉米生长.在生育期内大垄双行覆膜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高于行间覆膜处理.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垅双行覆膜人为地调节了水分、温度、湿度,光能、养份等综合条件,为玉米生长创造了良性生态环境,从而为高效农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覆膜种植夏玉米需水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覆膜种植夏玉米需水规律,并计算得出覆膜种植条件下相应作物系数Kc值为0.552~1.184以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达16.93 kg/(hm2·mm)-1,得出覆膜种植能有效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为更精确的确定覆膜种植夏玉米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为干旱地区发展覆膜节水农业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沟灌条件下不同灌溉水质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雷廷武  肖娟  詹卫华  袁普金 《水利学报》2004,35(9):0118-012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灌水定额相同的情况下,沟灌灌水方式(波涌灌,连续灌)、PAM(0、10和20ppm)处理、灌溉水质(对照即完全用黄河水灌溉,黄河水中加入10%和20%的地下咸水)及入沟流量(3、5L/s)对灌水沟中土壤剖面盐分累积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地下咸水的矿化度从玉米生育初期的3.3dS/m到收获期的4.8dS/m,其钠吸附比SAR为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因素中,只有灌溉水质是影响产量的显著性因素。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灌溉水质的影响,生育期不同的灌溉水质都引起土壤剖面盐分的累积。随着灌溉水中地下咸水含量的增加,盐分累积也在增加,3种灌溉水质灌溉条件下玉米收获期1m土层平均盐渍度分别为:0.41、1.17和2.01dS/m。与对照(黄河水)相比,沟灌灌溉水中加入10%的地下咸水,作物减产9.2%,加入20%的地下咸水,则减产达到13.2%。与传统的地面漫灌方式相比,不同水质沟灌的玉米平均产量提高15.1%,用黄河水沟灌的玉米则较同水质地面漫灌的玉米增产24%。尝试建立了沟灌灌水沟中土壤盐渍度和玉米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据此确定了当地玉米的零产量极限盐渍度。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源膜下滴灌对玉米性状及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不同水源膜下滴灌对土壤地温、玉米生育指标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定期对试验小区的地温、土壤含水率以及玉米生育指标进行观测,得出在玉米初期地表水滴灌处理的地温高于地下水滴灌,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土层的增加,两处理的地温差异性减小;在含水率方面两种处理的差异性不明显,综合两处理的含水率和地温,两者成反比关系,但地表水对这种关系有削弱的趋势;在产量上地表水滴灌处理比地下水高4.58%,可见地表水膜下滴灌更利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大田宽行作物涌泉灌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就涌泉灌技术在大田宽行作物中的应用效果分别结合田间土沟灌、膜上灌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取得了适合当地实际的一些有关灌溉技术参数,并初步确定了其相应的灌溉模式,为涌泉灌技术应用于大田作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表明番茄膜下滴灌比沟灌节水,增产省工,膜下滴灌仅为沟灌用水量的75%,增产36.8%。膜下滴灌可使作物根系层的水分条件始终处在最优状态下,同时能够保持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调节土壤水、气、热,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使作物缓苗快,上市早、品质高。膜下滴灌能改变农田生态环境,使番茄病毒危害减轻,是增产,增值的防止病害的有效途径,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沟灌不同覆膜方式水分入渗试验,分析了相同水平湿润距离下覆膜方式对水分运移分布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入渗时间下不同覆膜方式的累积入渗量大小顺序为不覆膜、沟坡覆膜、沟底覆膜、沟底覆膜+1/2上部沟坡覆膜;(2)入渗初期,相同水平湿润距离下,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大小顺序与累积入渗量大小顺序相同;(3)入渗结束时,不同覆膜方式的土壤含水量等值线近似半圆形,不覆膜和沟坡覆膜的土壤含水量等值线分布明显比其他覆膜方式密集,土壤含水量则明显变小。总之,本研究可以为确定合理沟灌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对玉米拔节期土壤墒情进行反演的改进水云模型;即:在经典水云模型基础上,考虑作物茎秆的散射因素,加入植被高度(h)和单位体积内植被叶和茎的雷达后向散射截面(σ_(pq))两个参数,同时为扩大模型的适用范围,引入植被覆盖度,结合雷达Sentinel-1A多极化数据,通过AIEM模型构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表面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联系,最终建立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与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墒情之间的直接关系。结果表明:改进的水云模型在反演拔节期间玉米的土壤墒情时,反演精度比经典的水云模型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VV极化效果更好,R~2由0.532提高到0.645,RMSE从0.052降到0.039。结果验证了采用改进的水云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演高秆作物覆盖地表的土壤墒情。  相似文献   

17.
宁夏扬黄灌区玉米限额补充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宁夏中部干旱补灌区限额供水的特点,集成覆盖保墒技术、大田微集水技术、限额补充灌溉技术,开展玉米限额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综合分析作物需水关键期、限额灌溉技术、土壤含水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出宁夏中部干旱区适宜的玉米限额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石质边坡生态植被毯防护坡面的水土保持效果,在某高速公路施工现场软弱岩石边坡、碎石边坡段设置植被毯防护区和自然撒播草籽防护对照区,分不同时段对各区植被覆盖度、根系土壤根密度、崩解时间、地表径流量及土壤流失量等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参数进行了测定,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软弱石质坡面采用生态植被毯防护技术,可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效果明显优于直接撒播草籽护坡。该技术在同类边坡防护工程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森林覆盖率变化对洪水特性的影响,建立小溪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重要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选取7日同次降雨序列,利用率定并验证后的数学模型对森林覆盖率从0到100%共11组工况的流域洪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对小溪流域洪水特性产生一定影响,森林覆盖率越大,影响效果越明显;相比无森林覆盖条件,森林覆盖率达到最大时减小洪峰流量约13.2%,延缓洪峰到达时间约4 h,延长洪水历时约13 h;当森林覆盖率低于40%时,森林对洪峰的削减作用非常有限;当森林覆盖率大于40%时,森林覆盖率平均每增长10%,可削减洪峰流量约2%;并且随着森林覆盖率增长,洪水过程形态呈现从单峰到双峰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