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正硅酸乙酯、乙醇、去离子水、盐酸和氨水为原料制备出SiO_2凝胶后,经老化、表面改性、溶剂置换工艺,再通过常压干燥制备出SiO_2气凝胶,研究了表面改性及溶剂置换工艺对SiO_2气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改性次数和改性剂浓度的增加,气凝胶的密度和比表面积降低;溶剂置换对气凝胶的密度和比表面积影响不大.通过优化的工艺制备出的SiO_2气凝胶具有疏水性,与水的接触角约为118°,密度为0.124 g/cm~3,孔隙率94.3%,平均孔径为23.3 nm,比表面积712 m~2/g.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高铼酸铵的性质,在15℃时,测得高铼酸铵(NH4ReO4)的溶解吸热量为-44.34kJ/mol;15.5℃时,高铼酸铵的吸附放热量为53.31kJ/mol.两个数值比较,说明活性炭吸附高铼酸铵在常温下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3.
用活性炭吸附分离铼钼的研究表明:调整吸附液的pH值,能使铼钼有效分离,且当pH>8.2时,分离系数S_(Re/Mo)>3042;铼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即lga=0.69 0.81gc.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7SiMn与无烟煤在矿井水中的接触腐蚀性能, 结果表明,矿井水为近中性溶液,无烟煤促进了阴极氧化,加速了27SiMn的腐蚀.  相似文献   

5.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三个产地的煅烧无烟煤的部分亚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各无烟煤的各个结构参数,如晶粒尺寸(Lc),结晶度(Xc)和石墨化度(G)等均相应上升;另外还发现,云南煤的晶体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有机泡沫电沉积法为基础,探讨了几种具体工艺条件与所得泡沫镍产品比表面积的关系.结果发现,电镀后直接在850~980℃的氨分解气氛中烧结40 min所得产品,与电镀后先在600℃的空气中烧结4 min再进行还原烧结所得产品,具有相同的表面形态和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吸附法分离铼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分离铼和钼 ,实验表明调整吸附液的pH值能使铼钼有效分离 ,当pH >8.2时 ,分离系数SRe Mo   >3 0 42 ,铼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  相似文献   

8.
BET法测定粉体材料的比表面积是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不同的脱气温度、脱气时间和试样量等条件,对氧化铝粉末样品的比表面积进行测定,并通过激光粒度测试和扫描电镜形貌观察,研究了不同氧化铝产品比表面积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当称样量为0.2 g、脱气温度120℃和脱气时间2 h,就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且节省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9.
氧化铝比表面积的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及其孔径分布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参数,在生产和科研中都有实际意义。知道了某种 Al_2O_3或其水合物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后,就可决定其产品性能,质量和应用,并可基本决定其使用效果。众所周知,Al_2O_3与其水合物有许多同素变态体,有时某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温电煅炉石墨化低灰无烟煤技术的应用,阐述了石墨化低灰无烟煤的使用范围及直流高温电锻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及硅藻土对染料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炭、硅藻土、氢氧化镁改性硅藻土对1种阳离子染料和2种阴离子染料进行了吸附研究.BET液氮吸附法测定结果显示硅藻土改性后的比表面积增大而平均孔径降低;染料吸附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后对天龙红(TR)及雷马素金黄(RGY)两种阴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提高,而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降低;改性硅藻土对天龙红的吸附容量大于活性炭,而对雷马寨金黄及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低于活性炭;采用准一级、准二级两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对染料的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改性硅藻土及活性炭的染料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铵盐浸渍预处理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除尘灰分离炭粉为原料,采用化学物理活化法制得活性炭。研究了铵盐浸渍预处理对活性炭特性的影响,讨论了比表面积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铵盐浸渍可以明显提高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当浸渍比为2:1时,用除尘灰制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最大值达1191.8m^2/g,且其合适的孔结构可以提高对二甲苯的吸附能力。对铵盐浸渍预处理的活化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用改性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活性炭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剂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不同气氛下煅烧对TiO2的晶体转变的影响研究表明:氮气下TiO2晶体转变温度明显低于空气下晶体转变温度,但是活性炭负载量对晶体结构的影响不大。光催化活性实验表明:活性炭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作用要优于纯TiO2的降解作用。不同气氛下煅烧实验研究发现,在低于400℃时,空气中煅烧的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明显要优于在氮气中煅烧的;但在400℃时氮气中煅烧后的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作用达到了最佳,且高于同温度下在空气中煅烧的样品。而高于400℃后其降解效果逐渐下降。在空气中煅烧后的光催化剂在550℃煅烧后才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活性达到了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4.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 Based on Activated Carbon Materia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Electrochemicalcapacitorsareuniqueenergystoragedevices ,whichexhibit2 0to2 0 0timesgreatercapacitancethanconven tionalcapacitors .Electrochemicalcapaci torscanbesimplyclassifiedintotwomaincategories:electricdouble layercapacitors(EDLCs) ,whichmain…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主要用于制造活性炭棒料专用的四柱液压机设计方案,活性炭专用四柱液压机与通用四柱液压机相比,开档减小了,结构更加紧凑,活动横梁工作行程减小,工作效率提高.液压机可手工上下料,也可与输送带联动,以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陶瓷复合材料的苯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硅藻土及木质活性炭为主要原料制备活性炭陶瓷复合材料,通过含炭量、碘吸附值、体积密度、气孔率和抗压强度测试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探讨该活性炭陶瓷复合材料对苯的吸附特性影响,对比分析了活性炭不同添加量、不同烧结温度及不同环境温度对材料苯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硅藻土与活性炭比值为7∶3,烧成温度为800℃,此时该材料的气孔率达到52.48%,体积密度为1.067 g/cm3,抗压强度为10.466 MPa,碘吸附值为291.24 mg/g,含炭量为25.62%,苯吸附率为9.56%,比表面积为290.72 m2/g。活性炭陶瓷复合材料的苯醛吸附率随着活性炭含量的增加明显加大,但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Methane elution from a helium flow on layers of activated carbon of different length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experimental dependences of the corrected retention time on a length of adsorbent layer corresponded to the recently predicted theoretical dependence which considered the extracolumn effects (or an input pulse). It was shown that the experimental dependences of the symmetry coefficient of the breakthrough elution curve on the length of the adsorbent layer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8.
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银在活性炭上吸附与分布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氨水或硫代硫酸钠介质中银的吸附量降低,氨水浓度增大对银的吸附没有影响,而还原性的硫代硫酸酸钠浓度增大使银的吸附量降低。(2)活性炭氧化改性不利于Ag^ 和[Ag(S2O3)2]^3-的吸附,却有利于[Ag(NH3)2]^ 的吸附。(3)银主要分布在活性炭的外表面;银的分布受到吸附时间、银离子浓度、配位体及活性炭氧化改性等因素的影响,合理控制这些条件,就可以控制活性炭上银颗粒的粒径。  相似文献   

19.
Protection of Metals and 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es - An EC-103 microporous carbon adsorbent was synthesized from wood using thermochemically activation with Н3РО4 as 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