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晚石炭—早二叠世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本溪组和太原组的岩性组合、沉积旋回、标志层和沉积演化史,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认为,本溪组时代属晚石炭世本溪期,下段为铝土质岩,相当于区域上的铁铝岩段;上段为砂泥岩夹薄煤层,局部夹1~3层灰岩,相当于区域上的半沟段。太原组分为3段,下段为砂泥岩夹薄煤层,相当于区域上的晋祠段,时代属晚石炭世;中段为主煤层、灰岩及与其相当层位的泥岩,相当于区域上的毛儿沟段;上段为砂岩与暗色泥岩互层夹煤层和0~2层灰岩,组成两个旋回,相当于区域上的东大窑段;中、上段时代属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塔中29井奥陶系含笔石地层的资料作了分析研究。其含笔石地层的时代属中奥陶世和晚奥陶世早期,大致相当西欧地区卡拉道克(Caradoc)期。含笔石地层层位可与塔中28井和塔北柯坪地区相应的地层层位相对比,大致分别相当于柯坪中奥陶统的其浪─—坎岭组和上奥陶统的印干组。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泥盆-石炭系孢粉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一些探井孢粉化石的最新研究,补充和完善了盆地泥盆—石炭系孢粉组合,在“八五”期间建立的组合序列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全盆地的包括12个组合带的泥盆—石炭系孢粉组合序列纲要。并描述了各孢粉组合带的特征,讨论了组合的地质时代。这对于揭示盆地晚泥盆世至石炭纪孢粉植物群性质,确定井下岩组时代及地层对比关系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中国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的植物群划分为5个组合,由早到晚为:Onychiopsis-Ginkgosibirica组合,代表层位为冀北地区和辽西地区的九佛堂组;Acanthopteris-Ginkgocoriacea组合,代表层位为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下含煤段和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RuffordiaDryopterites组合,代表层位为阜新盆地阜新组(水泉段除外)等;Ctenislyrata-Chilinia组合,代表层位为阜新盆地阜新组水泉段、蛟河盆地杉松组;早期被子植物组合,代表层位为延吉盆地大拉子组和松辽盆地泉头组。各组合的地质时期为:梁赞期到凡兰吟期,凡兰吟期至欧特里夫早期,欧特里夫晚期至巴雷姆期,阿普特期至阿尔比早期,阿尔比中、晚期。参28(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初步研究了荥巩-新密煤田太原组牙形石特征后,建立了该区唯一的牙形石组合: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S.gracilis-S.wabaunsensis。与华北标准剖面太原西山太原组的牙形石对比,本区太原组为晚石炭世中、晚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6.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28 井岩心中采集的笔石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后认为, 笔石的地质时代属中奥陶世晚期和晚奥陶世早期, 相当于西欧地区卡拉道克(Caradoc)中、晚期;含笔石地层层位可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相应的地层层位对比,分别相当于中奥陶统的其浪组和上奥陶统下部的印干组。  相似文献   

7.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主要含气层位为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为致密砂岩储层。该区主要经历了晚石炭世海侵、早二叠世山西期海退形成的三角洲、下石盒子期河流发育的海–陆过渡沉积,形成的测井相类型多样,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将该区储层划分为8种岩石相类型,明确了不同沉积体系储层及有利沉积相带;其中下石盒子组盒3、盒2、盒1段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有利相带为辫状河主河道,山西组山2、山1段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有利相带为分流河道,太原组太2段主要为障壁岛–泻湖沉积,有利微相为障壁砂坝。  相似文献   

8.
对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巴楚、满西、和田河、塔中及塔北地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两个层序(相当Vail等提出的三级层序),认为这一时期塔里木盆地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海平面升降运动.通过层序地层和生物地层研究认为,古塔里木海晚古生代发生的海侵起始于晚泥盆世法门晚期;“东河砂岩”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晚期.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1井和草南1井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在七克台组共发现孢粉化石32属54种,依据属种含量分布特征与地层意义,孢粉组合可确立为以Cranu-latisporites-Classopollis-Podocarpidites为代表的组合,其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含量为68.7%,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31.3%,与邻区及国内其他地区同时代孢粉组合的对比,认为七克台组孢粉组合与我国陕甘宁盆地中部直罗组、甘肃靖远王家山组、河北北部九龙山组所含的孢粉组合较相似,其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晚期,大致相当Bathonian-Callovian期.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古生代沉积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是目前天然气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在详细研究野外露头与钻井剖面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分析以及古构造恢复等研究,阐明了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有4个主要物源方向。指出该区太原组是一套以潮坪—潟湖—障壁岛—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的障壁海岸沉积,山西组沉积以曲流河、三角洲相为特征,下石盒子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具有良好的烃源条件以及储盖组合,勘探潜力巨大。图5参14  相似文献   

11.
重新研究了 中天山石炭系剖面及近年来测制的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石炭系剖面,特别是塔里木盆地覆盖区石炭系钻井剖面,按照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关于石炭系中间界线的决定,标定了新疆石炭系中间界线。重新确定后的新疆石炭系中间界线应划在也列莫顿组上部(天山博乐霍洛山阿恰勒河剖面)、和什拉甫组与卡拉乌依组之间(玛扎塔格剖面、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霍艾林场剖面)、卡拉乌依组顶灰岩段下部(轮南59井)、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上部(塔中401井)。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地震地质层序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的地震和井下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巴楚隆起与塔中隆起之间可能存在震旦系;中、上奥陶统在塔西南坳陷南侧是否有分布,尚不清楚,下石炭统只分布在塔西南的西部,巴楚地区的卡拉沙依组与卡拉沙依剖面所定的卡拉沙依组不是同一组地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盆地南,北石炭系、二叠系对比意见。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叠合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前人成果和石油勘探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进行了解剖,认为自寒武纪以来,它经历了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等四大构造演化阶段.寒武纪-泥盆纪盆地演化阶段受周缘板块裂离与汇聚的控制,以碳酸盐岩、膏盐岩和碎屑岩建造为特征,盆地基底整体由早期的西高、东低向东高西低翘倾转变,中奥陶世末的构造事件形成了沙雅、塔中和塔西南古隆起,志留纪晚期的构造事件导致了盆地的整体隆升与剥蚀.石炭纪-二叠纪进入陆表海盆地和陆内坳陷演化阶段,以碳酸盐岩和膏泥岩建造为主要特征,整体表现为西南降、东北抬的构造格局.二叠纪沉积末的构造事件导致了盆地隆升与剥蚀,北部构造变形、剥蚀强烈.三叠纪形成了南、北山前坳陷和台内坳陷盆地,侏罗纪沉积主要在山前坳陷.自白垩纪-古近纪,盆地整体沉降,发生了海侵,逐渐形成大型陆内坳陷盆地,白垩纪末构造事件导致了巴楚隆起的初步形成和地层的剥蚀,新近纪晚期的构造事件形成库车、塔西南前陆盆地和中央隆起带.盆地叠合演化形成了中-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三叠系-侏罗系等多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与盆地内叠合联片发育的中-下寒武统膏泥岩、上奥陶统泥岩、石炭系膏泥岩、三叠系-侏罗系泥岩、煤系和古近系-新近系膏盐岩、泥岩构成了盆地内最佳的源盖组合,成为油气富集的基础.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碎屑岩中的砂岩储层与构造作用形成的圈闭形成了盆地良好的储-圈组合,成为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盆地的多期叠合演化形成了台盆区下组合、中组合和山前坳陷区上组合三大勘探层系.勘探成果显示,古隆起、古斜坡和烃源岩的分布控制盆地内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14.
塔中地区走滑断裂体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依据2003年获得的高质量三维地震资料,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首次发现了具一定规模的NE向的走滑断裂体系。走滑断裂体系由东西两条主断裂和其间的菱形拉分地堑以及发育在主断裂尾端的羽列张扭断层组成。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对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火山活动及圈闭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这一发现改变了对塔中地区构造特征的单一认识,启发了对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构造背景的新认识。文中认为这种走滑断裂体系主要是在晚加里东期张扭应力环境下形成的,其发育时期与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期基本匹配,这组断裂很可能是一组重要的油气通道。  相似文献   

15.
塔中低凸起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根据对塔中地区及整个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特征(构造应力场、构造格局、沉积环境及物源、火山活动、逆中断层、地震反射特征)的分析,认为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板块南部与南昆仑板块在早奥陶世末相撞的产物,板块碰撞使塔里木板块北部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与南部的孤前陆盆地共存,唐古孜巴斯凹隐应属于孤后前陆盆地,塔中低凸起为前陆隆起,塔中Ⅰ号断裂为塔中前陆隆起冲断裂,其南部断裂为调节或补偿断裂,此期形成的逆冲带成为后期阿尔金走滑断层活动的基础。论述了塔中前陆隆起的构造-沉积演化特点。塔中Ⅰ号断裂形成时间早,断距大,北部直接与生油凹陷相连,既是重要的油原断层,也是能改造储集层物性的重要断层,沿Ⅰ号断裂的潜山勘探应是今后塔中地区的重点勘探区域,东部的构造变形强度大于西部,勘探前景应好于西部。早、中奥世强烈的火山活动使塘古孜巴斯凹陷可能缺乏烃源岩,补偿断层主要在志留纪-泥盆纪形成,石纪以后基本上为稳定的整体升降,因此对该凹隐的勘探应格外慎重。  相似文献   

16.
塔中地区石炭纪地层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塔中地区自勘探开发以来,石炭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尚难统一。本文通过对存在问题的讨论,建立了该区地层层序:东河塘组、巴楚组、克里雅组、喀拉拜勒组,并将泥盆系与石炭系的界线置于东河塘组顶面。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10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含油气层系众多,目前探明储量主要分布于奥陶系、泥盆系和三叠系。台盆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3个大型古隆起。通过塔河、哈德逊及塔中11井油气田(藏)的剖析,烃源岩的分布、生烃史与古隆起、古斜坡之间的匹配关系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台盆区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和调整的特点,海西晚期是现存古生界油藏的主要形成时期,喜山期是早期油藏发生调整、形成次生油气藏的主要时期。区域盖层之下、不整合面上下、断裂带周围油气较为富集。在分析塔河、哈得逊、塔中11油气藏成藏特征及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泥盆系、石炭系和志留系及三叠系碎屑岩油气藏是下步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构造—地层组合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研究塔里木盆地构造-地层组合特征,对寻找塔里木盆地大油气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盆地构造、沉积发育特征,将它划分为前震旦系基底构造-地层、震旦系—下二叠统海相克拉通盆地构造-地层、上二叠统—中、新生界前陆盆地构造-地层三大组合系统。前震旦纪基底性质南北有别,南塔里木地块以前长城系的混合片麻岩、麻粒岩为基底,而北塔里木地块则以中、上元古界的浅变质岩为基底。基底的南北差异造成盆地盖层中构造-地层组合的差异,震旦纪—早二叠世为海相克拉通盆地发育期,震旦纪发生板内裂陷形成库鲁克塔格—满加尔坳拉槽,早寒武世—奥陶纪和石炭纪是盆地两次大的海侵期,沉积了富含烃类的碳酸盐岩建造;晚二叠世—中、新生代为前陆盆地发育期,晚海西运动使南天山全面崛起形成库车前陆盆地,中、新生代随着南天山褶皱冲断带的不断南移,前陆盆地也不断向南推进、扩展,沉积了巨厚的含煤、含油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