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NASS/CDS数据库统计数据基础上,对乘用车两车侧面碰撞交通事故进行了统计研究,并对比分析了FARS数据库统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CAR对LTV的侧面碰撞事故中,CAR乘员的损伤机率是LTV的数倍。  相似文献   

2.
根据GB 20071-2006法规要求,建立了某小型纯电动汽车和MDB的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进行车辆侧碰仿真分析,与该车侧碰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B柱对应头部、胸部、腹部和盆骨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以及电池箱和变速器支架的应力云图,提出以高压线路的距离变化判断高压电路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对应头部的过大侵入速度峰值会造成乘员头部损伤,电池箱不会损坏,变速器支架连接处可能发生断裂,高压电路不会产生断裂和短路。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客车在行驶途中出现的侧面碰撞安全性问题,相关法规不完善。以某半承载式公交客车为例,对现有的ECER95移动壁障进行配重、位置调整建立客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分析客车在30km/h、50 km/h碰撞初速下碰撞过程中的能量、乘员头部及骨盆加速度、生存空间变形及侧围吸能。仿真结果表明,客车碰撞过程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乘员头部和骨盆最大加速度为17.7g、13.96g,生存空间测量点最大变形为387.5mm,损伤参数值均在乘用车乘员保护法规参考值范围内,侧围腰立柱和横梁吸为主要吸能部件。根据仿真分析提出客车侧围轻量化设计方案,将50 km/h作为客车侧面碰撞试验速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及道路交通伤害的不断增长,汽车碰撞性能已经成为汽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的侧面碰撞形式在日常的车辆行驶过程中经常可见,文中阐述的试验方法是按照法规GB20071—2006及ECER95中的要求,采用950kg的可变形移动壁障以50km/h的速度垂直撞向汽车侧面,对采集的假人数据及车身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结构问题,并进行优化,以满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湖南省内高速公路追尾碰撞事故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对高速公路上货车安装后下部防护架的情况进行了道路抽样测量,结果表明现有后防护装置约三分之二不符合法规要求,易发生钻入碰撞,造成乘用车乘员的严重伤亡。开展了槽钢、矩形钢管和钢板折弯三种结构后防护装置的实车追尾碰撞试验,建立了乘用车-货车和刚性MB追尾碰撞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和不同离地高度下的动态仿真计算。研究表明,现有的后防护架结构整体刚度设计不合理,GB 11567.2-2001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的道路运行条件,应该开展相应的修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实施的侧碰安全法规进行汽车有限元模型的侧面碰撞模拟,对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的汽车侧面碰撞变形、能量吸收状况以及驾驶室内假人的速度、加速度等的动态反应进行探讨与分析,总结汽车侧面碰撞时汽车吸能状况对假人承受撞击后的损伤影响,以上分析结果可作为汽车安全设计的参考,同时也可为处理侧面碰撞交通事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某型客车车身骨架几何实体模型与碰撞有限元模型;基于著名的显式动力分析程序LS-DYNA,对其正面碰撞过程进行了求解分析;并在现有商业建模软件的基础上,讨论了碰撞仿真建模中的一些应用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汽车碰撞对标分析的基本过程和内容,并针对一汽海马某车型的侧面碰撞进行了对标分析.通过车身变形模式、车身加速度和速度、车身侵入量3个指标的对比,验证了CAE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及侧面碰撞仿真模型的精度,为该车型后续碰撞安全性能开发的仿真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某13 m大型层半客车进行了正碰试验,研究分析了驾驶员和上层第一排乘员生存空间、隔板及座椅系统强度和各乘员损伤情况,并对比分析了车身关键点加速度,最后对客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某款乘用车的前车门为例,在Hypermesh/LS-DYNA软件环境下建立前车门的有限元模型,参照国家法规《GB15743-1995》中乘用车侧门强度的相应规定,将该车门模型进行侧面碰撞过程数值模拟,得到车门最大耐挤压力、初始耐挤压力、中间耐挤压力、车门载荷位移曲线和车门外力功位移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车门最大耐挤压力和中间耐挤压力满足法规要求,初始耐挤压力不满足法规要求。通过增加车门内部防撞板板厚,采用高强度钢材料进行优化,各耐挤压力均满足了法规要求,提高了车门抗撞性能,更有利于保护乘员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Hypermesh和Ls-Dyna等软件,建立汽车碰撞护栏的有限元模型。参照相关的法规,对汽车速度为80 km/h、碰撞角为20o的条件下汽车碰撞护栏过程进行安全性分析。乘员风险性主要依据碰撞过程中车辆在特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加速度及车辆的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来衡量。根据仿真出的汽车质心处的加速度曲线及速度曲线对碰撞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了节约开发成本,减少实车碰撞试验次数,基于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hina Insurance Automotive Safety Index,C-IASI)中侧面碰撞试验规程,使用带有副台车的加速台车设备,通过主台车复现整车试验假人胸部中间肋骨位置对应车门内钣金Y方向加速度,副台车通过蜂窝铝调节复现车辆非被撞侧B柱Y方向加速度,以此实现台车侧碰模拟试验,并在某车型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ID-IIs假人躯干伤害与碰撞结果的接近度在90%以上,且仅一次即满足对标要求;基于加速台车和蜂窝铝调节开发的侧面台车试验方法,能够更好代替实车进行侧面约束系统开发试验。  相似文献   

14.
从试验波形、假人放置及评价指标等方面入手,对我国GB13057-2014及澳洲ADR68客车座椅法规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进行有约束、无约束两组4次对比试验,从乘员损伤指标、座椅及固定件状态两方面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满足GB13057-2014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进行ADR68试验仍存在较大风险,主要表现在乘员头部伤害指标HIC及座椅调角器失效,为此在座椅出口澳洲时,要针对靠背及调角装置进行针对性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CAD数据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 Works的前处理模块Hyper Mesh建立了某小型客车的整车有限元模型,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环境中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正面100%刚性壁碰撞仿真计算,然后运用后处理模块Hyper View和Hyper Graph分析计算结果,得到了该客车的以下正面碰撞的主要特性:门框的变形分析和B柱下方的加速度分析,并对客车在正面100%刚性壁碰撞过程中的主要变形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分析得到的该客车的碰撞特性,阐述了客车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并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拟试验场技术的汽车侧面碰撞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显式动态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基于虚拟试验场(VPG)技术,对汽车侧面碰撞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在VPG环境下,对整车CAD模型划分了单元网格,定义了单元类型和材料参数,创建了焊点、接触和约束.参照ECE R95安全法规,加载移动壁障车模型,并设置碰撞初始条件.调用显示动态有限元软件LS-DYNA对仿真模型进行计算求解,得到汽车碰撞过程中应力分布和车身变形云图,以及碰撞能量和加速度曲线.通过仿真可预测出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从而为汽车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B柱是车身发生侧面碰撞时,起到保护乘员的重要作用,在满足侧碰安全性的前提下,开展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侧碰安全性要求和人车相对位置情况,建立侧面碰撞仿真分析模型,选取B柱侧面5个重要位置点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并对侧围局部总成的侵入量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等强度公式对材料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激光拼焊进行工艺优化设计;依托于成形性分析,对焊缝位置进行优化设计;对比侧碰工况下,优化前后B柱的安全性,以检验设计的可靠性;应用实车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结果可知:车身侧围局部总成在侧碰发生过程中,最大变形的位置为B柱的D2位置,即人体的腰部位置,材料优化和结构设计时需要重点予以关注;采用激光拼焊设计,材料组合为上部DP780+下部DP590,上部的厚度为1.5mm,焊缝距底部380mm,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减重24.4%;在侧面碰撞中,侧围局部总成侵入量由243.6mm减小至221.3mm,减小了10.1%,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均有减小,碰撞安全性较原设计得到提升;实车测试结果显示设计方案是可靠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最大值误差控制在5%以内;分析方法和结果为此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SUV车侧面碰撞安全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毅  朱平  张宇 《机械制造》2006,44(7):31-33
在我国汽车碰撞交通事故中,侧面碰撞事故占30%左右,是发生频率最高和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事故类型,为此开展汽车的侧面耐撞性能研究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国内某SUV车型,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然后按照欧洲侧面碰撞法规ECER95对该车型进行侧面碰撞模拟仿真。从碰撞变形、碰撞吸能、碰撞力以及关键点的加速度值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提高整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为今后开展汽车的侧面碰撞研究及提高轿车侧面耐撞性能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汽车设计阶段需要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并验证设计的有效性。文中基于中国新车安全评价规程(GB20071-2009)标准对某汽车厂已量产车型B柱进行正交试验分析,采用Workbench软件进行材料设置、网格划分、接触设置、给定速度等工作。将得出的K文件导入LS-DYNA进行计算,以B柱侵入量和侵入速度为目标对其进行优化,并将最优化方案结果与原始结果对比。其结果表明:侵入量、侵入速度得以减少,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针对侧面碰撞在交通事故中比例大、致死率高等问题,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研究侧碰帘式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利用PSM子结构方法建立侧碰车体模型;利用CATIA软件设计帘式气囊的CAD模型,并通过静态起爆和动态冲击试验对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MADYMO软件中建立乘员侧碰约束系统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进行优化,得出侧碰中假人头部加速度曲线。结果表明,帘式气囊在侧碰中对假人保护效果较好,为帘式气囊的普及提供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