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食》2009,(6):79-79
记者目前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商务局获悉,石家庄正规划建设一座集国内34个区域(包括港、澳、台地区)特色饮食、知名餐饮品牌、餐饮名店、风味特色小吃于一体的“吃遍中国”食都,让石家庄市民足不出市就能品尝到全中国的风味,并将使其成为石家庄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烹饪》2010,(1):7-7
真是时光如飞,再过个把月,就进入了农历虎年。过年总要说些过年话,对于我等开店、做饭的来说,三句话不离本行,羊年说吃羊,鸡年说吃鸡,虎年,有些困难了……为什么?那道理明摆着:生态平衡,濒危物种,野生动物保护法……即使有这么多的保护伞,笔者还是想问上一句:老虎,真的就不能“吃”吗?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先生曾在《苏东坡传》中对苏东坡做出这样的评价,"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这样的东坡无疑是崇高、伟大,高高屹立于神坛之上的,让人心生敬畏。而依我之见,应该再给予他一个更平民亦贴切的荣誉称号——"吃货"。  相似文献   

5.
兰芝 《烹调知识》2016,(5):70-71
很小的时候,我就是全家成员中最能吃的"吃货",不过,父母那时候给我封的一个名号不叫"吃货",而是"吃才"。意思就是,我粗茶淡饭,山珍海味、树上结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以及商店里人造的,食堂里东南西北风味的饭菜都能吃得满头大汗,席卷残余,是个祖上八辈子都难遇到的一个"吃喝才子"。我五岁那阵儿,大集体各家各户都缺粮,那年刚过完年家里就揭不开锅了,  相似文献   

6.
正萝藦是一种多年生的草质藤本植物,茎柔软有韧性,比牵牛花的茎稍粗,若有其他植物的枝条可以依附,它的纤细藤蔓可以缠绕而上长达数米,在合适的依附物上茂盛地生长成一堵绿墙。当我们折断它的一片叶子或枝条的时候,会发现有白色的"乳汁"流出来;它的叶子摸起来很有质感,卵状心形,叶脉呈辐射状的纹理。它的花儿毛绒绒的,形状像海星,以白色和粉红色居多,花期在7~8月,开放的时候散  相似文献   

7.
留声机酸梅汤盐汽水老上海电影香烟牌子海报现场自弹自唱三十年代上海老歌那股浓得化不开的老上海风情把您引八三十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场而坐落在南京东路上的海仑宾馆最有资格营造此种氛围。  相似文献   

8.
夏志 《烹调知识》2014,(1):30-31
<正>为什么世界各民族普遍喜欢甜食?为什么孩子们会钟爱碳酸饮料和油炸等垃圾食品?为什么有的人喜爱肉食、却有人钟情素物?科学界也不能免俗,真的有科学家在研究"吃货"!确切地说,他们研究的并非"吃货"这一分类不明确且不靠谱的"物种",而是为什么人类会如此热爱美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组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招牌菜,虽然它的图片质量并不高,但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选料还是制作手法,都体现着土菜的风貌。最主要的是,其中有些菜品强调当日制作当日售卖,既不提前做准备,也不会将剩余莱品留待隔天出售,自然深受顾客追捧。  相似文献   

10.
正父母是上过山下过乡的一辈,而我则在比当年父母上山下乡还小的年龄开始了"洋插队"。孤身一人在外,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最开始因为不愿委屈自己,所以慢慢学习厨艺,现在则为所爱的家人烹饪美食。因为我从小就在不同国家生活,中国胃已经慢慢转换成为国际胃,所以厨艺的风格也就融合中西且多变。  相似文献   

11.
陈陈 《上海调味品》2011,(8):106-114
以为韩国菜只泡菜和烤肉没有新意吗?去韩国除了首尔和釜山,还到过国人罕至、首尔西南部的全罗道吗?全罗道代表什么知道吗?其全罗南道拥有肥沃的平原泥土,内陆地区有丰盛的农作物,又三面环海,所以无论海产、蔬果、谷物等,都比韩国其它地方丰富,有韩国粮仓之称,是一个韩国人知道你去过就会夸赞眼红的美食地。  相似文献   

12.
《今日印刷》2011,(7):6-6
在2011年哈尔滨书博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本”可以吃”的书.名为《分享爱的维生素》.是一本美学教育亲子读本。之所以成为”可以吃”的书.是因为本书采用了无氯漂染纸以及大豆油墨印制而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保健食品》2009,(4):96-96
中国的“吃文化”历史悠久.且不说菜的做法博大精深.就连菜的名字也是精彩纷呈.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地域特色。一个雅名也许可以成为一个绝句妙语,令人反复品评:一个巧名或许就是一个生动传说,令人拍案叫绝;一个趣名可能包涵一个历史典故.使人回味无穷:即便是一个俗名,也许就是一个谐趣笑谈.却可以逗得你前仰后合.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吃货"二字,在汉语词汇中属于新生儿级别,与之对应的古汉语应该是"饕餮"。贪食曰"饕",故美食家俗称"老饕";苏东坡《老饕赋》":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喜好美食的朋友也被称为"饕餮族"。由于"饕餮"二字笔画过于繁杂,当代年轻人遂简化"饕餮"为"吃货"。"吃货"指偏好各种美食的人,对美食有独特的向往和追求,甚至亲自实践。近代著名老饕张大千、梁实  相似文献   

15.
宋殿儒 《烹调知识》2013,(12):64-64
很小的时候,我就是全家成员中最能吃的"吃货",不过,父母那时候给我封的一个名号不叫"吃货",而是"吃才"。意思就是,我粗茶淡饭,山珍海味、树上结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以及商店里人造的,食堂里东南西北风味的饭菜都能吃得满头大汗,席卷残余,是个祖上八辈子都难遇到的一个"吃喝才子"。我五岁那阵儿,大集体各家各户  相似文献   

16.
《烹调知识》2014,(2):69-69
<正>人的兴趣爱好有千百种,回想起来,我曾爱写字、做手工皂,好像还有阵子热爱运动,多半是博爱而情不专。最终小有收获后就半途而废了。仔细想想一生中长久的爱好,除了读书就是好吃。最近有个热词是"吃货",常有长着一双小鸟腿的妹子们在微博里叫嚣着自己是纯"吃货"。其实时间再往前移一点,"吃货"这个词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你翻遍一个女孩子所有的相册,却没有发现一张全身照,那么不用怀疑,她一定是个胖子。有一回,半夜里饿醒,怎么也睡不着,随手捞过一本书,看到书中描写的美食,竟然真真切切地馋哭,没出息。虽说"君子远庖厨",可老子不也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吗?好吧,换个话题,不会做还不会吃吗?每次有好吃的,你的第一时间会想起和谁分享?文坛吃货是不是个贬义词?至少在我看来不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熟悉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食品、菜品的丰富享誉世界,随着央视记录频道的美食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推出,能吃而又会吃的"吃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有名的"吃货"。据笔记所载,清代一些"吃货"的轶事趣闻尤其引人注目,且看下面数例。真的是"铁嘴铜牙"说到"吃货",最有名的当数纪晓岚了。电视剧称他"铁嘴铜牙",是说他能言善辩,其实说起吃东西来,他更是名副其实的"铁嘴铜牙"。记载中的纪氏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在饮食方面,他与一般书生大异其趣,每天食肉竟达5 kg之多。与他同朝为官的  相似文献   

19.
<正>走到展台前,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如果您以为这是茶叶展那就错了。眼前这些形状各异的包包和做工考究的首饰,只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茶色。仔细观察,包的皮质有明显纹理,用手触碰有湿润感,很像人的皮肤。这些产品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北京服装学院纺织品设计专业学生冯缨舒,她就是这些产品的原创者。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站:U·S·A(美国)美国西餐啥样子?是不是也跟电影里面的美国大兵一样酷?这让许多喜欢吃西餐的年轻人感到好奇。在蓉城领事馆路,就有一家美国风味的西餐厅。这西餐厅开在美国领事馆附近,店名为“美国佐治城西餐厅”。该店老板陈仲德夫妇为美籍华人。在去年春夏“非典”闹得我们人心惶惶时际,他们俩却反其道而行之,选址领事馆路开设了蓉城第一家美国风味的西餐厅。佐治城一开张,便打出了“美国餐饮现代版”的旗号,并且以轻松明快的就餐环境,活跃谦恭的美式服务,以及全美流行的风味菜品奉献给消费者。“佐治城”的代表菜品有:经典的西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