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人爱鱼     
一般说来,事物的别名越多,越能代表人们对它的喜欢。鱼有很多别名,古人还把它叫做“冰鳞”、“修鳞”、“银刀”、“丁头”、“水梭花”等等。  相似文献   

2.
文人与茶     
马亚英  徐兆淮 《美食》2003,(2):41-41
  相似文献   

3.
文人与吃     
李智红 《美食》2008,(2):25-25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这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要追溯这美食文化体系的形成,除了要归功于历朝历代的名厨料理孜孜不倦的探索创新以外,文人的贡献,也是功莫大焉。因为文人好吃,且自古皆然。  相似文献   

4.
文人与快餐     
正美食家们就该理所应当地拒绝快餐吗?如果你读过梁实秋写的那篇《麦当劳》,你一定不敢如此轻易地下结论。姑娘们不屑一顾的"巨无霸",在梁老师笔下,是那么饱含深情":内容特别丰富,有和面包直径一样大的肉饼,而且是两片,夹在三片面包之中,里面加上生菜、番茄、德国酸菜、牛油蛋黄酱、酸黄瓜,堆起来高高厚厚的,樱  相似文献   

5.
文人与美食     
袁跃兴 《美食》2005,(1):55-55
写下这个题目,我想先来讲一个我读过的人与素食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文人与吃喝     
崔国发 《美食》2005,(4):56-56
古戏上有俗话说:“清早开门七件事,油盐酱醋米面茶”,可见民以食为天。但就是这天大的事,对一般的人来说,似乎不怎么讲究吃喝之道,粗茶淡饭而已。名作家贾平凹说,他曾在寺院见到一个和尚,现代明烦闷的女子不理解和尚的饭食和睡铺那么简陋,和尚对他说:我吃粗饭的时候觉得香,粗饭也就是山珍海味;你睡在席梦思的床上失眠,席梦思也就是草铺棘丛。这话虽有一定的道理,但自古以来,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谁不曾想锦衣玉食呢?只要这玉食来得正。  相似文献   

7.
文人与豆腐     
张玥 《烹调知识》2010,(7):58-59
以前老北京有一家饭店叫“厚德福”,老板是河南人,制河南莱很讲究。那个馆儿有一道名菜叫“铁锅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铁板烧。后来有人吃出花样来,在里面加上奶酪,味道还挺香,从此我一到那去,就和朋友们吃这个。  相似文献   

8.
游鱼作为文人园居生活不可缺少的闲赏景观,“其色相自来本异,而金鱼特总名也”,明清文人对金鱼色相的选择与培育不乏著述。通过相关专著中对“金鱼”以美学表征的命名,探微其在明清文人审美语境中的观念呈现。以“金鱼”名称切入研究,阐述该群体闲赏生活中对金鱼品种选择、饲养放置、观赏品鉴方面的标准建构。从他们对金鱼的关注由外在表征到精神意蕴,观见存在于其中的审美“单元观念”。这些明清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质选择与环境相适、对物质文化内涵的重视以及物质拥有以“奇”为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或状之以文,或借茶抒怀,或以茶寄寓,或倾之以情,或以茶会友,茶似乎专为文人所生,茶与文人融为一体。总之,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对茶饮都有着强烈的偏好、执着的热爱。茶与文人轶事中国的文人雅士向来对茶有着丝丝不断的浓情,历经数个朝代,有哪个  相似文献   

10.
张磊 《烹调知识》2005,(4):53-53
在美食之邦的中国,烹饪不仅与治国并列,而且早就被国人视为生活的艺术。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曰:“是烹调者,亦美术之一道也。”翻开周作人和梁实秋的文集,人们不难发现,这两位作家的美文中各有数十篇是专讲美食的。美食是文化发展的表征。杜甫的诗中便涉及到诸多的食品,在他的诗中特别记载了清供类食品“青精饭”和消暑的凉面“槐叶冷淘”。苏轼是慢火炖肉的发明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今已被奉为世界烹饪经典。《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烹制过“老虾怀珠”的佳肴。由于文人对饮食文化的贡献,我国有许多“菜以人传”的实例,如以朱熹传的“…  相似文献   

11.
△晚年寓居香港的海派文人徐讦,早年在上海时“常常一个人在咖啡馆写他的中篇。” △与“京华才女”林徽音仅一字之别的海派男作家林徽音是昔日霞飞路咖啡馆的常客。 几乎每一个上海人都对“味道好极了”这句辞旨浅近的广告语耳熟能详。面对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咖啡,年轻人透过馥郁的香气仿佛  相似文献   

12.
识鱼与食鱼     
老茶 《四川烹饪》2004,(8):12-12
南京人食鱼,看重的多为粗鳞鱼,如青、草、鲤以及黄鱼,而对川人爱吃的水密子、黄腊丁(黄辣丁)、江团、鲶巴郎等,下江人兴趣不大,尤其是鲶巴郎,更是上不得台面。  相似文献   

13.
剖析“鱼”字,浓鲜扑鼻,嗅到的却是辩味人生。人海之中的我们有时却不如鱼,当我们沉浸在体验贤能最深的地方,会觉悟到鱼的愚正是我们所缺少的营养,鱼的特长也正是我们在后天中需要变通的智慧。在自然规则面前,复杂的我们和简净的鱼形成鲜明的对照,贤之任者是鱼而不是我们。“鱼,我所欲也”。欲念之前,我们是不是恭恭敬敬的重识“鱼”字呢?  相似文献   

14.
余良虎 《酿酒》2008,35(1):113-114
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大家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上至魏末的阮籍、嵇康等人,下至近现代的周作人、林语堂、胡愈之、沈雁冰等。酒是文人们悲喜爱恨、人生遭遇的真实写照,酒使文人走向奔放、洒脱,文人与酒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酒在文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酒可以侠,可以雅,可以痴,千古以来,惟有文人才能品评出其中的韵味。古时的文人不仅以文下酒,而且还以酒作文,流传千古的酒文化诗句比比皆是,现当代文人与酒的故事,更为我们增添了不少闲情与雅趣。  相似文献   

16.
此两款菜的做法是笔者近日去邯郸办事,听一开饭店的经理朋友叙述的。回来后,我曾试做了几次,效果较好。在此整理成文介绍给广大事后的朋友。三酱鱼原料:鲜鲤鱼1尾(约650克)郭县豆瓣酱、甜面酱、芝麻酱各35克葱白15克生姜20克精盐、味精、熟化猪油各适量大料1枚白糖少许料酒10克香油5克制法:1.将鲜鲤鱼利鳞、抠鳃、剖腹去内脏,洗净血污,在其两侧别棋盘刀口;葱白一半切马蹄厚片,另一半切绿豆大小的丁;生姜刨皮洗净,一部分切片,剩余切米粒状;郭县豆辩斩细;芝麻酱用开水解开,均持用。2将改好刀口的鱼纳盆,加入葱片、姜片、料…  相似文献   

17.
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当年明月话《明朝那些事儿》。咱厨师界的白常继白大厨,继《随园那些菜》后,悉心推出《明朝那些菜》,以厨师的视角历数自明朝延续至今的菜肴。当然,咱厨师说书自有厨师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在意原料和烹调方法。  相似文献   

18.
鱼香鸡蛋主料:鸡蛋四个.配料:郫县豆瓣酱20克,辣椒糊10克,葱姜、蒜各15克,糖20克,醋15克,酱油5克,料酒5克,淀粉10克,植物油250克(约耗50克),味精O.5克,香油0.5克.制法:  相似文献   

19.
文人种菜     
林方 《美食》2008,(1):48-48
文人雅士喜欢梅兰竹菊,好像也喜欢养猪种菜,别看郑板桥种竹子、陶渊明栽菊花,可他们一旦养起猪种起菜来,也是行家里手,一点不输郊区菜农,这从板桥诗中就看出来,“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瞧瞧.这菜长得还真不赖。陶渊明也有类似的诗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苗豆稀”,看来,陶渊明的菜不如郑板桥长得好。  相似文献   

20.
鲨鱼与鱼     
<正>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