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通过在陶瓷坯体配方中,选用325目和1250目两种不同粒径的石英粉和两种不同白度的高岭土原料进行试验,分析两种粒径石英粉对陶瓷坯体白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添加325目的石英粉的坯体白度高于添加1250目石英粉的坯体白度;(2)白度相对较低的高岭土,其陶瓷配方白度更容易受到石英粒径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绪言濑户地区生产的陶瓷器,以粘土和砂婆(一种半风化状态的花岗岩土—译者注)为主要原料,与以陶石为主要原料的京都一带的制品相比,坯体白度较低。这是原料中的铁、钛含量不同所致。因此,需要弄清铁、钛含量对坯体白度的影响,用以提高白度。  相似文献   

3.
《陶瓷》2017,(4)
通过对各种类型陶瓷原材料煅烧后白度值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笔者对检测白度全过程中的每一步骤进行探讨,从样品颗粒是否均匀、不同的粉碎方法、颗粒大小、不同的煅烧温度等因素分析了陶瓷原材料煅烧后白度偏差的原因。提出了尽可能统一的方法,使其原材料煅烧后白度值能够真实体现其特征,为陶瓷企业的生产与研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钒渣提钒工艺进行研究,探讨焙烧制度对钒渣浸出行为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钒渣中钒铁尖晶石相逐渐消失,并出现了钒酸钠、硅酸钠和铬酸钠等物相;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钒渣中钒的浸出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焙烧温度为860…℃时,钒浸出率的最大值为91.0…%;而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钒渣中Si、P和Cr元素的浸出率逐渐增大;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的焙烧制度为温度840~860…℃,焙烧时间30~60…min。  相似文献   

5.
陶瓷薄板作为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其配方和工艺技术应用方面还需不断提升,陶瓷研究者们也一直致力于陶瓷薄板的探究.笔者通过对K2 O(Na2 O)-SiO2-Al2 O3体系配方中不同化学组成熔剂对陶瓷薄板坯体烧后机械强度的影响研究,开发出一种断裂模数达94.77 MPa的陶瓷薄板坯体配方.  相似文献   

6.
钒渣钙化焙烧参数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钒渣(V2O3 8.07%)钙化焙烧过程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采用钙化焙烧-酸浸法研究了钙化焙烧过程中CaO/V2O3(质量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在600~900℃之间时,V2O5等钒氧化物可与CaO发生反应,形成以CaV2O6, Ca3V2O8, CaV3O7为主的钒酸钙. 当CaO/V2O3由0.48提高到约1.125时,钒浸出率由55.3%提高到69.2%,当CaO/V2O3>1.125时,钒浸出率开始下降. 焙烧温度由750℃提高到825℃时,钒浸出率由56.3%提高到69.7%,温度进一步升高,物料开始烧结,浸出率逐渐下降. 随焙烧时间延长,钒浸出率逐渐提高,2 h后达最大;时间继续增加,钒浸出率会因物料间发生二次反应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氟金云母用量对陶瓷化硅橡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烧蚀质量损失率和烧蚀线性收缩率的影响,探讨了云母用量对硅橡胶瓷化后形成的陶瓷体三点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的影响,分别采用数码相机和扫描电镜表征了陶瓷体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氟金云母用量从0份增大到50份,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拉断伸长率降低,硬度和弹性模量升高,烧蚀质量变化率和线性收缩率均减小。当氟金云母用量为20份时,硅橡胶热稳定性较好,陶瓷体三点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1 MPa和10.0J·m~(-1),陶瓷体表面裂纹和表面结皮现象明显减少,陶瓷体中玻璃相和云母相熔融混合充分,陶瓷体结构致密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直接或间接地从教义观念、造型艺术等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比较典型的是最中国陶瓷的影响,从石窟造像之于陶瓷雕塑、从石刻图案符号到陶瓷绘画、从教义思想到生活观念及针对陶瓷的审美活动等,均产生着作用,分布在器物造型、纹饰纹样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云母粒径对云母/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云母填充改性聚丙烯(云母/PP)中云母粒径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云母粒径越小使得云母/聚丙烯材料强度提高越大、断裂伸长率增加,加工流动性变好;同时也促进和有利于聚丙烯结晶过程中的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彬  魏宇宏  马臣 《陶瓷学报》2007,28(1):29-33
制备了以钼渣为主要原料,以ZrO2作品核剂的微晶陶瓷材料。研究了ZrO2含量变化对钼渣玻璃晶化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DTA等测试技术,对该体系的晶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当ZrO2的含量为1%时可发生整体析晶,析晶活化能为212.834kJ/mol,抗弯强度为66.9918MPa,显微硬度为6.95GPa。  相似文献   

11.
黄苑龄  张杰 《硅酸盐通报》2012,31(6):1645-1648
添加稀土元素氧化镧对锰渣进行试验,按一定配比制作稀土陶瓷,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烧成温度的影响.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样品的吸水率,了解其值的变化规律.通过扫描电镜等分析,提出氧化镧加入锰渣坯体中有结晶,助熔,催化的作用,充分表现出稀土元素的活性.烧制温度的研究对以后稀土陶瓷材料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铜矿进行酸浸处理后会产生大量废弃的酸浸渣,这些酸浸渣中仍然含有可观的可回收金属,但因其品位低、成分复杂等因素增加了回收的难度。利用微生物浸出技术可对酸浸渣中的剩余金属进行二次回收,其中找到合适的浸出条件是此技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很多研究表明Fe2+对微生物浸出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了Fe2+对在30℃条件下微生物搅拌浸出赞比亚酸浸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e2+对微生物浸出酸浸渣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有一定的阻碍效应。该工作为处理利用酸浸渣等难浸出矿物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建筑陶瓷行业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陶瓷,新型抛釉砖在近年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市场对新型抛釉砖的性能,尤其是白度控制提出了比传统抛光砖更高的质量要求。本文对新型抛釉砖白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影响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新型抛釉砖白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16.
瓷器的白度和透光度与它的结构和相组成有关。而烧结制度、原料组成、着色氧化物首先是铁和钛的存在同样也影响着瓷器的白度。要提高瓷器的白度可以采用减少着色氧化物的数量、以及向瓷料中加入添加物和在烧结过程中能与铁杂质起反应的矿化剂,或者添加能对光学性能起净化效果的物质来达到。为了研究各种不同的添加物对瓷器白度的影响,向瓷料中加入下列物质:磷酸  相似文献   

17.
以0%、20%、30%、40%陶瓷抛光渣等量取代水泥制备砂浆试样,矿渣作对比试验,通过膨胀率、强度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陶瓷抛光渣对水泥基材料碱集料反应的影响规律,揭示矿物掺合料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陶瓷抛光渣能有效抑制水泥基材料的碱集料反应膨胀,且其抑制作用比矿渣更显著;两种掺合料使集料与胶凝材料界面区结构更密实,界面宽度更小;抛光渣的合理掺量为20%~30%、矿渣掺量应30%。矿物掺合料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机理为界面过渡区中Ca/Si比降低使集料表面碱度降低,降低了近集料区域生成高Na/Si比膨胀性产物的可能性,并且K+和Al~(3+)在近集料处富集,形成非膨胀性产物。由于体系中Al_2O_3的存在,使K+对碱集料反应的作用低于N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在生产过程中蒸汽对粘胶短纤维白度指标造成影响的主要工位,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使成品纤维白度不合格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9.
亚硫酸钠对铬渣水泥固化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锦州铁合金厂含铬废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泥固化和药剂稳定法对其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以矿渣、粉煤灰为固化体添加剂,同时加入亚硫酸钠作还原剂所得到的铬渣水泥固化体,其六价铬浸出毒性低于国家标准,抗压强度可达26 MPa以上,可以综合利用;日晒实验结果证明,该固化体在进行综合利用时应尽量避免日晒.  相似文献   

20.
钙钛锆石玻璃陶瓷体的晶化和抗浸出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  丁新更  杨辉  苏伟  窦天军 《硅酸盐学报》2012,40(2):324-325,326,327,328
以SiO2、A12O3、B2O3、CaO、TiO2和ZrO2为原料,加入3%CeO2(质量分数,下同)作为模拟核素,利用熔融法制备钙钛锆石基玻璃陶瓷体,对含锕系元素的放射性废物进行固化处置。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热处理后玻璃陶瓷体进行表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试玻璃陶瓷体抗浸出性能。结果表明:在晶化温度为1050℃,B203掺量为12.5%时,玻璃陶瓷体中低质量分数的TiO2和ZrO2更易参与生成钙钛锆石晶体,但固化体中仍有其他晶相存在;在同样晶化温度下,B203掺量为8.33%时对玻璃陶瓷体形成钙钛锆石单一晶相较为有利,且具有较好的抗浸出性能,其中Ce在产品一致性测试法下元素标准化浸出率7d后维持在10^-6数量级,固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