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今年七月间,我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到了日本广岛,在妹妹的陪同下参加了一个茶道会,让我也感受到日本深远绵长的茶道文化,品味的不仅仅是茶,而是茶香和茶趣,以及喝茶人的曼妙礼仪。那天,我们一到茶道馆就被一个身着粉色和服的女孩带到等候室里候等。妹妹事先提醒过我:想在茶道会上喝茶,就要先学会‘跪’,否则你就喝不到茶。我听后不禁一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七月间,我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到了日本广岛,在妹妹的陪同下参加了一个茶道会,让我也感受到日本深远绵长的茶道文化,品味的不仅仅是茶,而是茶香和茶趣,以及喝茶人的曼妙礼仪。那天,我们一到茶道馆就被一个身着粉色和服的女孩带到等候室里  相似文献   

3.
茶香·茶语     
张瑶 《中国食品》2012,(6):66-67
无论是招呼亲朋,还是自斟自饮,茶总能被中国人饮出味道,品出情调。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大宴之后解腻的普洱茶,雍容华贵的大红袍,清新怡神的铁观音,养心安体的白茶,腱胃养颜的滇红……各种茶饮,各色味道,品不尽的滋味,言不尽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茶趣     
刘武扬 《美食》2005,(4):43-43
对茶情有独钟的中国人,在饮茶中极重情外,还讲究一个“趣”字。  相似文献   

5.
茶情茶趣     
对茶情有独钟的中国人,在饮茶中极重情外,还讲究一个“趣”字。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茶情茶趣。 说到茶情,最突出的是以茶祭祖,以茶敬客,以茶为媒。 德昂族有“茶叶创世”之说,该族史诗称:人类是由茶叶变成的。该族十分崇敬茶树,每户每家盖房起屋时都要在房后的菜园边栽几棵茶树,居住的时间越长,茶树长的越高大,以此不忘创世的茶叶。藏族古谚说:“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回族谚语:“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  相似文献   

6.
茶情茶趣     
休闲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品茶。累了,烦了,回到家里把茶壶茶碗擦试一番,下壶好茶,独自坐在那里,什么不去做,也不去想,让脑海一片空白,单间茶的芳香,看茶的晶莹,浮躁的心立即清静起来;或者邀上三朋两友一起品茶,边聊边品,纵胸中滚荡着风雷,弥漫着硝烟,顷刻间也消化得无踪无影。 茶天生蕴含诗情画意。钩月、残阳、丛竹、山泉、白雪、烟云、绿槐、屋檐…本来平常,文人笔下一溶入茶,便立刻活起来。甚至最常见的一个场景,如实写来,佐以茶趣,使美得要命。唐朝诗人郑邀的《茶诗》“嫩芽且香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  相似文献   

7.
茶趣与茶思     
田线 《饮食科学》2004,(6):51-51
我喜欢茶.喜欢茶的香郁浓醇以及饮茶时的那份闲适的心情。虽然我不懂得茶艺、茶道这些有关茶的文化,却是自小就喜欢喝茶。茶淡淡的清香、茶悠悠的绿都对我有种吸引.直到如今,茶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了。  相似文献   

8.
云南茶趣     
耿涛 《美食》2008,(3):50-50
茶叶因其可以止津止渴。消暑降温,提神醒脑.很早就与咖啡、可可一起,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经专家考证.云南才是真正的茶之摇篮。谚语说:“高山云雾出名茶。”云南地势较高,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土壤富含有机肥,呈弱酸性等等,这些都是茶树生长发育的条件.勐海县巴达区内有一株茶树。  相似文献   

9.
名人茶趣     
“名茶出中华。”我国是“世界茶祖”,饮茶历史悠久。名人与茶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 唐代是诗的盛世,又是茶叶兴盛发展时期。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神”。他在江西上饶北居山植茶树,自号茶山御史,山上有一泉,名陆羽泉。他精于茶道,历时10个春秋,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伟大的茶叶专著《茶经》。 诗仙李白是一位评茶行家。相传,他常独坐安徽敬亭山饮茶作诗,曾写下这样一首诗:“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下歇。根可散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寥寥数语,把茶叶的生长环境、药用功能、制作方法描绘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名人茶趣     
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在他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多次提到喝茶之事。清廷历代统治者都爱喝茶,尤以慈禧太后为最,每年各产茶区进贡的头茶达1万斤之多。泡茶的水多半用初春从梅花瓣上取下来的积雪。溥仪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后来,清仪被冯玉祥手下的鹿钟麟赶出了皇宫,搬到天津的张园居住,进贡茶叶也没有了,他只好写信给他的居住在江南城市的弟妹们,托他们买些上等茶叶,并对茶叶的品种和规格作了严格规定。 后来,溥仪为了写《我的前半生》一书,请老舍先生执笔,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常边品茶边叙谈。有一次老舍问溥仪,你当皇上时喝些什么茶。溥仪告诉他,清宫的生活习惯,夏季常饮龙井茶,冬季则多饮普洱茶。他  相似文献   

11.
陈年普洱炖乌鸡。主料:乌鸡肉125克,去皮猪肘子肉75克。辅料:普洱茶茶叶0.5克,红枣、桂圆各少许。调料:盐、姜各适量。制法:将乌鸡肉斩件,猪肘子肉切块,分别入到沸水中氽水,捞起放到炖盅内,加上其他材料,加上适量热水,隔水炖150分钟即可。制作关键:普洱茶茶叶以20年左右的最佳,量不宜多。  相似文献   

12.
(一)多样化的油茶 在祖国的大西南,自古以来各族人民的饮食文化,都和茶有着不解之缘。这方面,茶不祗是人们日常的饮料,而且形成种种和茶有关的食俗。例如,四川省西北部甘孜地区藏族同胞的糌粑茶、骨汤茶、油茶即如此。糌粑茶,因茶内有糌粑,故名。糌粑为藏语音译,制法是把青稞晒干炒熟,再舂、磨成细面。糌粑茶的做法,先把干茶叶研为碎渣放在水中,加上几瓢糌粑面,搅合后熬至呈浅黄颜色。饮用时,茶渣、糌粑同时入口,既解茶瘾又有相当的充饥作用。骨汤茶,以骨头汤熬茶制得。它先把打碎的牛骨放入锅里熬煮,煮出骨油后滤掉汤中的骨肉渣,接着把茶叶碎渣放进汤内熬煮,煮到有了茶味即成。骨汤茶富有营养,能够增加人体热量,滋  相似文献   

13.
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我国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尤其是现代文学家中爱好饮茶的人颇多,其中不少人对茶文化还很有造诣。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茶之国”,产茶历史悠久,饮茶风尚遍及神州城乡,并逐渐成了一种生活艺术。这里且不说古代文人爱茶如痴,仅说现代文人对茶的情有独钟亦足以传为佳话。鲁迅的妙语酌见鲁迅爱茶,常常一边赏茗一边写作。他客居广州时曾说:“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  相似文献   

15.
茶趣盈杯     
小时候我是在母亲的罐罐茶的幽香中长大的。我母亲是山里有名的贤惠媳妇,不管是邻里或是十里八里的乡亲来到我家,我母亲都会从砂罐子里倒出一杯酽茶捧到客人的手中。满室的清香立刻溢散开来,驱走了客人劳动后的疲劳,迎来了满屋的欢笑。每逢此时母亲比品茶的人还要高兴。调皮的我有时也凑热闹,大模大样地捧上一杯,  相似文献   

16.
茶联撷趣     
# 清代江西省的曹秀芝(字芝田,一字冰持,号地山),官至礼部尚书正一品加三级,曾参与修撰《清实录》、《四库全书》,诗文敏捷,才华出众,有《赐书堂稿》、《依光集》、《地山初稿》等书传世。有一次,他在品茗时,联兴大作,吟了一副茶联:“烟中茶语窗前月;瓶里梅花谷外莺。”这副茶联对仗工整,联语玑珠,堪称佳作。它把烟、茶、窗、月、瓶、梅、谷、等景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描述了文人雅士的恬淡清高和生活追求,给人以不尽的暇想和无穷的韵味。在这里,联以茶生辉,茶因联更醇。此茶联是在江西省武宁县1983年文物普查中,从澧溪乡上菁村村民家中征集到的。  相似文献   

17.
去年夏末,笔者曾出差安徽泾县一带。随着时间之河的流逝,当时当地留在我记忆深处的许多美好的东西至今已被冲洗得一干二净,惟独奇异的鱼茶却始终“立根”不动,始终未被“冲”走。每当想起它,我便顿感唇齿生香,口舌来涎,分外向往。  相似文献   

18.
(一)芳草·妖草 烟、酒、茶可以说都属于嗜好性的消费品,但三者和人们的利害关系大不相同。这不同之处,饶有趣味地反映在烟、酒、茶的古今异名别称上。 先说烟的种种名称。明清以来人们给它取过若干动听的名字,诸如芳草、瑶草、返魂烟、金丝烟、金丝薰、……清代王《畿辅通志》一书收集的烟名尤其多,“俗美其名曰醉仙桃,曰赛龙涎,曰担不归,曰胡椒紫,曰辣麝,曰黑于菟”。有的烟名虽美,却反射出嗜者久吸成瘾  相似文献   

19.
正茶是中国人的国饮,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茶助文思之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联妙对。这些茶联或咏茶以言理,饱含生活哲理;或饮茶以遣兴,富有诗情画意;或借茶以喻讽,充满幽默机趣。堪称中华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让人品茗之余,别有一番情趣。在中国,哪个地方流行喝茶,那个地方就有茶联,并且衍生不少茶联趣闻。谈起茶联趣闻,几乎都要谈起那副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