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西台二套播出系统原使用的开关是GVG公司较早开发的M21模拟设备,已用了近十年.考虑到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山西台制作部门的数字化已小具规模,为了迎合全台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以便将这些数字岛连成链,从电视台的整体出发,对播出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已是十分必要的了.为了能和GVG Pofile xp PVS1000硬盘播出有机结合,兼顾我台使用习惯及系统的规范、整齐,我们以GVG M2100数字开关为核心组成了一套符合我台实际情况的数字化播控系统.  相似文献   

2.
山西台二套播出系统原使用的开关是GVG公司较早开发的M21模拟设备,已用了近十年。考虑到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我台制作部门的数字化已小具规模,为了迎合全台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以便将这些数字岛连成链,从电视台的整体出发,对播出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已十分必要。为了能和GVG Pofile xp PVS1000硬盘播出有机结合,兼顾我台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3.
浅谈光纤通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都 《有线电视技术》2004,11(21):40-42,57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数据网络、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大容量的数据存储,以及压缩算法方面的显著进步,促使广播电视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广播电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电视播控系统,在向数字化播出的转变过程中,硬盘播出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案。目前大多数电视台都实行盘带结合的播出模式。福建电视台2001年对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卫视频道播出系统进行基于GVG公司的PVS1000的硬盘化改造,就是实现盘带结合的播出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广泛应用,硬盘播出技术日益成熟、稳定,为了提高播出质量和播出安全性,结合我台的实际情况,2010年对播出机房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将原来的模拟播出系统改造为数字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对硬盘自动播出系统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GVG公司的 MASTER 2 1切换台在国内电视台的播出系统中使用相当普遍。该切换台功能完善 ,整机运行相当可靠 ,不失为一款不错的切换台。使用 GVG公司提供的 EVENT STACK ER自动播出软件做自动播出时 ,由于切换台内部基准时钟误差相当大 ,作为播出切换基准时钟达不到切换精度 ,需要外部提供一个标准时钟对本机时钟进行同步。MASTER 2 1要求外部提供时钟为标准 1Hz秒脉冲信号或串行时钟信号。本文介绍标准1Hz秒脉冲发生器的设计。1 MASTER 2 1时钟接口电路工作原理MASTER 2 1外接时钟接口电路如图 1所示。从图 1中可以看出 ,…  相似文献   

6.
马丽 《电视工程》2003,(3):33-36
本文阐述了我台开发使用硬盘广告自动播出系统的情况,及在长期的使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系统建设更加完善,以保证广告播出优质、安全。为我台在2003年度建立新闻资讯中心和全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当前电视播出技术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迅猛发展的要求.前年9月份起,江芬省广播电视总台对电视播出系统进行了改造。目前,全新的六频道数字硬盘播出系统已顺利地投入使用一年多。在该系统中,我们选择了SATURN作为播出切换台。本文介绍SATURN控制切换台的基本组成及功能,着重阐述SATURN控制切换台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播出系统中的应用惰况及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论硬盘播出系统的安全备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各电视台采用硬盘播出系统已相当普遍。大有从省级台、市级台到县级台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但硬盘播出系统是否真的如各厂商所说的那样,安全、可靠,还真值得商榷。我台作为已使用硬盘播出5年多的用户来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与同行交流,希望能对已在使用硬盘播出或正在准备上马的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台在1995年开始使用模拟的自动播出系统,随着使用时间和节目量的增加,该系统的指标已大大降低,系统的故障率也有所上升。特别是在我台进行了前端摄录设备数字化和编辑设备采用了非线性编辑制作网以后,播出设备就成为影响我台节目播出质量的瓶颈。现用的自动播出系统已不能适应我台的播出要求,改造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本阐述了我台开发使用硬盘广告自动播出系统的情况,及在长期的使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系统建设更加完善,以保证广告播出优质、安全。为我台在2003年度建立新闻资讯中心和全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杨毅 《有线电视技术》2005,12(13):30-34
福州电视台于1999年建成了以M-21切换台为核心的模拟播控系统,到目前为止该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5年时间,承担了福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影视频道、生活频道3个频道的节目播出工作。随着电视播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播控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已经迫在眉睫。在2004年底,福州电视台决定增加一套少儿频道,并以此为契机,对现有的播出系统进行硬盘播出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并逐步过渡到4个频道的全硬盘数字播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上载系统在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对安全性需求及分析。同时结合台内实际情况,介绍了我台上载系统在数字化播控系统中针对播出安全的改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有线电视的发展初期,大多数地市级有线台的播出系统是极其简陋的,基本上是一台简易的切换矩阵加几台播出放机,谈不上通道指标的优劣和可靠性。嘉兴有线电视台在1997年搬迁机房时,曾以GVG的SMS6000切换矩阵更换了原来的国产矩阵,同时在通道中增加了VM4+4的键混器,改变了原来字幕机和台标机在通道中的串接方式,提高了播出通道的稳定性,同时也改善了通道指标。但限于资金情况,当时并没有安装自动播出系统。这几年,随着有线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台里自办频道数也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2个,同时,日常的节目播出量也在成倍增加,手…  相似文献   

1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系统历经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播出功能,全台播出网系统共有7组21台播出服务器、两台与制作系统通讯的播出接口服务器,以及大量用于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审核管理的音频工作站子系统。数字化。网络化的工作方式极大提高了节目质量和工作效率,但之前播出系统内所有技术维护及监测工作仍然由技术值班人员手动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视频服务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硬盘服务器的播出系统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硬盘播出系统与传统播出系统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如良好的非线性编辑性能、多通道的编解码器、大容量的节目存储、网络功能以及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因此硬盘播出正在成为播出的主流技术。河南电视台于2000年构建了以Pinnacle的MediaStream 1600和MediaStream700视频服务器为核心的三频道硬盘播出系统。该系统已于2000年11月投入使用,目前运行正常。 整个系统以两台MSS视频服务器为视音频数据处理、存储核心,周边设备有GVG矩阵(分为数字和模  相似文献   

16.
侯庆 《电视技术》2003,(3):68-69,86
1概述贵州电视台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使用视频服务器进行节目自动播出,当时,使用了2台泰克公司的PDR300视频服务器作为3个频道的镜像主、备播出,另有2台PDR200视频服务器专门用于广告的播出。2001年7月1日,贵州电视台与贵州有线电视台正式合并,播出频道经整合增加为6个频道(另外还有一个图文频道)。在此情况下,本台又购进一台GVG的ProfileXPPVS1000视频服务器。由于广告播出方式的改进,不必用专门的视频服务器来播出广告,又将原用于广告播出的一台PDR200升级为PDR300,于是就形成了现在贵…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电视台数字化播控系统改造项目经过一年的施工、安装、调试、测试,目前已经进入项目验收阶段,并通过了国家广电总局测试.本文介绍了我台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的安全性需求并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台内实际情况,介绍了我台数字化播控系统中针对播出安全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县级电视台实现数字化硬盘播出不仅能够提高播出信号质量,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实现安全播出提供保障。综合来看,县级电视台要适应广播电视数字化播出的需要,就必须从认识上、技术上、管理上适应数字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牟平电视台自建台以来,先后经历了手动播出、自动播出和数字硬盘播出3个时期,作为我台实现数字硬盘播出这一过程的参与者,现将其中一些经验总结出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第一个完全以视频服务器作为节目播出设备的播出系统到以磁带录像机作为节目播出设备的播出系统,已近十年。城市电视台在推进台内制播技术系统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中,除了采用视频服务器为核心构建数字化播出系统,有没有可能采用别的思路构建数字化播出系统?本文作者试图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就用视频服务器改造传统模拟播出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盘带结合型硬盘播出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介绍了PVS 1000系列视频服务器在原重庆有线电视台4个播出频道数字化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