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Si-Mn-Mo系贝氏体钢作为超高强度(V级)建筑钢筋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该网经热轧空冷后可获得无碳化物的准贝氏体组织,性能满足我国V级建筑钢筋的要求。Si-Mn-Mo系贝氏体钢不存在冶金和轧制方面的困难,可以在普通的Ⅱ、Ⅲ级钢筋生产线上直接生产热轧V级钢筋,其工艺简化,成本降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冷却速度对热轧双相钢相变的影响及双相化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Si-Mn-Cr-Mo系热轧双相钢连续冷却转变的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且贝氏体由羽毛状向粒状转化,当冷速减小到1.24-0.2℃/s的范围时,组织中出现针状马氏体。此外,该钢的CCT曲线上出现了温度间隔约180℃的奥氏体亚稳区,为实现双相化热轧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空冷贝氏体钢在榴弹弹体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贝氏体钢作为榴弹弹体钢不仅可以简化热处理工艺,而且可获得高的破片率,与58SiMn和60Si2Mn钢相比,其破片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55SiMn2Mo钢正火后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发现:该钢正火后得到B/M复相组织,其中马氏体包括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而贝氏体为非典型的变态下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5.
高碳稀土贝氏体钢的研究该项目组成员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高碳贝氏体钢的化学成份并借助先进的物理及化学测试手段,研制出55SiMn2MoRE及55SiMn2Mo高碳贝氏体钢。该高碳贝氏体钢奥氏体化后空冷可得到以准贝氏体为主的室温组织,经低温回火...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空冷贝氏体钢在榴弹弹体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贝氏体钢作为榴弹弹体钢不仅可以简化热处理工艺,而且可获得高的破片率,与58SiMn和60Si2Mn钢相比,其破片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资源优势,研究了用少量Mo、微量V、B、Re进行复微合金化,对14SiMn3型贝氏体高强钢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复微合金化可显著提高其空冷状态的韧性,明显改善低温韧性,并可显著提高回火抗力和高温回火后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热轧态Si-Mn双相钢的低温冲击韧度。试验结果表明热轧态Si-Mn双相钢经490℃回复90min后,低温冲击韧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热轧态Si-Mn双相钢的低温冲击韧工,试验结果表明热轧态Si-Mn双相钢经490℃回复90min后,低温冲击韧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制了了以硅,锰为主的中碳Si-Mn奥氏体-贝氏体钢,可在铸态,正火和缓冷以及锻后空冷条件下均可获得贝氏体组织,且具有高硬度和良好的韧性,其冲击磨损性优于高锰钢。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场焊补及修复不便问题,本文提供了一种铁路钢轨及组合辙叉专用贝氏体焊条,该堆焊焊条焊前不用预热,焊后不用热处理。通过对该焊条连接及修复的组织性能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堆焊修复还是连接其焊缝组织都是粒状贝氏体,堆焊层显微硬度与基体基本一致,连接焊缝的冲击强度达到70J/cm2,焊条的组织性能满足贝氏体辙叉钢修复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9CrSi钢下贝氏体/奥氏体界面位错。结果表明,其界面位错柏氏矢量b  相似文献   

13.
Cu-Zn-Al合金应力诱发贝氏体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母相状态的Cu-Zn-Al记忆合金,在恒应力作用下连续加热过程与中温等温过程的变形量.通过对温度一应变特性、时间一应变特性、组织形貌以及x光结构分析,揭示出了应力、温度及升温速度对应力诱发贝氏体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热穿-热轧法制备了新型贝氏体中空钢.研究了热处理对新型贝氏体钢和渗碳处理对中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贝氏体钢正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后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贝氏体和奥氏体组成;正火或淬火+低温回火后,新型贝氏体中空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正火+低温回火后,中空钢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新型贝氏体中空钢渗碳后空冷,渗层的组织为高碳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非渗层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实体中空钢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和渗碳效果.  相似文献   

15.
TEM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bainitie transformation with and without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ly applied tensile sress for alloyed steel 35MV7. Recrystallizafion was found to occur within the bainitic structures transformed at 450 ℃ in cases of both with and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stress, and coupling between the reconstructive and displacive mechanisms is expected, due to the relatively high holding temperature and high dislocation density yielded with the displacive mechanism. RecrystaUization was not observed within the bainitic structures transformed at lower temperature of 350 ℃, both with and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However, for the stressed specimen, the structure with very fine subgrains was found to be preserved and not reconstructed thermically, due to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short holding time.  相似文献   

16.
65 Si2MnWA钢860℃加热、290℃等温30分油冷得到以下贝氏体和低温上贝氏体(BⅡ)为主的复合組織。贝氏体铁素体有呈多向分布、也有县平行排列,贝氏体铁素体条内ε碳化物成一定方向析出,在贝氏体铁素体条内和条间有殘余奥氏体。经低温(230℃)回火,有较高強度和高的塑、韧性,尤其是冲击值为常规热处理工艺的三倍。随着回火溫度升高,強度降低、塑性δ_5升高,但ψ_K和a_K值降低。在~450℃回火时,韧性大大降低,出现贝氏体回火脆,这是与殘余奥氏体完全分解、碳化物类型转变及贝氏体铁素体条间和条内存在硬脆的θ相有关。对于形状复杂、要求韧性较高的弹性零件,宜采用下贝氏体等温淬火和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不能超过等温淬火的温度。  相似文献   

17.
高强高韧低碳贝氏体钢的化学成份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化学成份对低碳贝氏体钢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建立了在不同冷却速度下化学成份与力学性能间的经验方程。对硅在钢中的作用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贝氏体钢的强度和夏氏冲击功均随硅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变化,在某一硅量下两者同时达到最大。t_v=70min和200min时,强度和韧性达最大的硅含量为1.99%;t_v=8min时,强度和韧性最大时的硅含量为1.62%。  相似文献   

18.
新型铸态贝氏体钢的抗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新型铸态贝氏体钢农机耙片,以代替原65Mn钢及传统生产工艺,研究表明:耙片在土壤砂石中的磨损属于低应力冲击磨粒磨损,而新研制的铸态贝氏体钢的硬度、韧性和抗磨性都明显优于热处理后的65Mn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贝氏体型白口铸铁的组织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测试,同时还对上、下贝氏体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抗磨性和残余奥氏体在磨损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Nb含量对低碳微合金钢热处理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3种含铌量不同的微合金试验钢,采用热处理模拟方法研究了900 ℃奥氏体化550 ℃等温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性能及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低铌钢热处理后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加少量板条贝氏体铁素体加极少量珠光体,随着铌含量增加,试验钢组织中板条贝氏体铁素体含量明显增加,且组织细化;同时随着铌含量的增加强度提高,中高铌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可达400 MPa,且屈强比较小(<0.8).3种试验钢中均有铌的碳氮化物粒子析出,但析出量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