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不同基因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对南阳烟区种植的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烤后上部和中部烟叶的主要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由高到低为中烟98、云烟87、云烟85、K326、8541、中烟100、NC89、9717、39511;中部叶依次为云烟87、中烟98、云烟85、K326、8541、中烟100、39511、NC89、9717。不同基因型烤烟间叶片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含量较高的是中烟98、云烟87、云烟85,含量较低的是9717、NC89、39511。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钾肥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以云烟87为材料,探讨了钾肥基、追施比例和施用量对豫西烤烟叶片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施用量和施用比例对烤烟中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和各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增施钾肥可明显提高上部叶各类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其中中钾水平上高施追肥和高钾水平上低施追肥质体色素类致香物质含量最高,高钾水平高施追肥非质体色素类降解产物含量最高。低钾水平上高施追肥则更有利于中部叶各类香气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水平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50种中性致香物质中,21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和10种Maillard反应产物总量表现为明显上升的趋势;4种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总量、1种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和其它14种致香物质总量,以及50种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表现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测定的50种中性致香物质中,有42种致香物质含量,以及50种致香物质总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二元二次曲线变化,相关关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生产上可通过调整氮素养分管理方式改善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各个产区烤烟的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及组分,以陕西中烟工业公司库存14个产区的2015-2018年度的196份烤烟为材料,运用GC-MS分析方法,进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各产区醇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差异表明,国外烟区的致香物质含量较高,国内烟区如清香型产区的苯甲醇、大马酮、巨豆三烯酮含量较高,浓香型产区糖醇、香叶基丙酮、茄酮、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等含量较高。结论:聚类分析将不同官能团的致香物质分为不同的类别,为原料的合理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稀土元素肥料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提高烟叶香气质量的农艺措施,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肥料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肥料能明显提高烟叶中总致香物质含量和主要致香物质含量,以稀土元素肥料“利烟王”和“益植素”(固)的效果较为明显.稀土元素肥料还可改善烟叶评吸质量,各部位烟叶的评吸得分以“利烟王”处理高于其他处理,其香气质好、香气量足、余味舒适、刺激性较小,评吸质量好.  相似文献   

6.
以NC89为材料,对豫中烟区4种质地土壤上烤后烟叶样品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及石油醚提取物总量分析结果标明,砂壤土、壤土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砂土烟叶次之,黏土烟叶协调性最差。各种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在不同质地土壤烤后烟叶样品中有较大差异,类胡萝卜素降解类、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新植二烯及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均以砂壤土为最高,苯丙氨酸裂解类以壤土和砂壤土含量较高,西柏烷类降解的茄酮以砂土烟叶含量最高;除砂土外,其它3种质地土壤烟叶随着土壤沙性的减弱各种致香物质含量基本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对感官质量综合评定,砂壤土烟叶感官质量最好,浓香型风格显著,具焦甜感,其次是砂土,黏土烟叶感官质量较差,这与各种质地土壤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差异性基本是一致的。综合认为,砂壤土有利于优质浓香型烟叶生产。  相似文献   

7.
烤烟致香物质含量和腺毛密度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及电镜扫描,对不同基因型烤烟致香物质含量和腺毛密度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叶的致香物质含量与基因型密切相关,不同基因型烤烟致香物质总量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兴烟1号>K326>云烟87>贵烟4号;不同基因型烤烟主要类别致香物质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云烟87的类西柏烷类、苯丙氨酸类和棕色化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较高,而兴烟1号的类胡萝卜素类和新植二烯致香物质含量较高;不同基因型烤烟叶面腺毛密度存在差异,兴烟1号的腺毛密度最大,其次是K326,云烟87的腺毛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8.
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致香物质的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了夹角余弦、主成分及偏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分析了云南与津巴布韦烟叶的多酚、石油醚提取物、多元酸、高级脂肪酸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等致香物质含量的相似性。结果表明,云南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在主要致香物质方面已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以中部烟叶的相似度最高;云南部分地区烟叶的致香物质与津巴布韦烟叶较为接近,但从细微来看,糠醇、5-甲基糠醛、西柏三烯二醇等致香物质含量在地区和部位间的变异较大,云南与津巴布韦烟叶在新植二烯、苹果酸、西柏三烯二醇、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茄酮、柠檬酸和巨豆三烯酮等致香物质的含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浓香型产区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和生物碱的特点,对浓香型8个产区的烟叶样品的中性致香物质与生物碱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河南豫中南烟区最高,达1107.93μg/g,安徽皖南最低,仅为558.04μg/g。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中的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棕色化反应产物中的糠醛,芳香族氨基酸裂解产物中的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中的茄酮、新植二烯的含量,较同类降解产物所占的比重较高。8个浓香型产区烤烟总生物碱和烟碱的变化幅度为2.33%~3.71%和2.05%~3.31%,平均值分别为2.71%和2.40%。所有浓香型产区降烟碱含量都比较低,且低于5%。不同浓香型产区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差异显著,8大浓香型产区烤烟烟碱含量都在优质烤烟的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特香型烤烟挥发性致香物质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使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特香型烧烟,香料烟和烤烟3种类型的烟叶进行了挥发性致香成分的检测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特香型烤烟与香料烟在挥发性致香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与烤烟挥发性致香物质种类和含量比较,差异相对较小,特香型烤烟含有1-戊烯-3-醇,1-戊醇、3-羟基-2-丁酮等特殊成分,含有2-戊烯醛,癸醛、2-壬烯醛,香叶基丙酮,壬酸,1H-naphtho[2,1-b]pyran等与香料烟相同的成分。3种类型的共有成分中,2,4-庚二烯醛,苯甲醛,苯乙醛,二氢大马酮,大马酮等成分在特香型烤烟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配施芝麻饼肥对烤后烟叶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芝麻饼肥对烤烟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芝麻饼肥后,烟叶的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代谢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含量和美拉德反应产物在烟叶各部位间的平均含量,比施纯化肥的烟叶依次增加了27.54%,12.72%,30.54%,65.47%和6.01%.  相似文献   

12.
氮素形态配比试验表明:不同部位间,烤后烟叶新植二烯、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及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间,除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外,其他烤后烟叶香气物质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相比较,随着硝态氮施用比例的提高,烤后烟叶不同部位各类香气物质含量和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以70%硝态氮 30%铵态氮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定氮(75 kg/hm~2)条件下,不同硝态氮比例与挥发性香气物质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对下部叶,硝态氮比例与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中部叶,硝态氮比例与新植二烯及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美拉德反应产物及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的相关系数也均达到显著水平;对上部叶硝态氮比例与美拉德反应产物及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的相关系数也达到显著水平.总之.在氮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适当地增加硝态氮比例有助于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卷烟抽吸品质,考察了柠檬酸添加到烟丝中对致香成分和烟碱含量的影响。柠檬酸用量按烟丝质量的0.1%,0.3%,0.5%,0.7%和0.9%配制成水溶液均匀施加后,平衡48 h,于设定条件(温度110℃,风速1.57 m/s和转速12 r/min)下烘丝至含水率为12%~13%,再用甲基叔丁基醚超声波萃取烟丝后进行GC/MS检测,对烟丝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 0~0.5%范围内,柠檬酸添加量与烟丝中酮、醇组分含量总体呈正相关,超过0.5%,则呈负相关;②烟碱含量随柠檬酸添加量持续降低。适当添加柠檬酸,有利于提高卷烟香味成分,控制烟碱含量,改善卷烟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烟叶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后烟叶钾含量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钾肥提高了烟叶的酸性和中性香气成分含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烟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在降低,同时提高了棕色化产物、西柏烷类等物质的含量.以处理L4的香气成分含量最高,其中有5种酸性香气物质和17种中性香气物质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烤烟自然醇化和人工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烤烟自然醇化和人工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醇化和发酵时间的延长,烟叶挥发性酸、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含量以及烟叶精油中绝大多数香气成分含量显著增加,并符合二次曲线变化规律。两种方法相比,自然醇化法对烟叶香气成分含量的提高作用明显大于人工发酵法的作用。烤烟自然醇化18~24个月时,内在香气成分含量普遍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6.
浓香型烤烟叶片单叶重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豫中烟区主栽品种NC8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中上部叶片单叶重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部叶多数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及茄酮含量在单叶重12 g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单叶重的继续增加含量迅速降低并趋于平缓;大部分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在单叶重10 g时达到最大值,随单叶重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上部叶大部分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在单叶重12~15 g时达到最大值,茄酮含量在单叶重为9 g时含量最高,随单叶重的增加逐渐降低.除新植二烯外的香气成分总量变化幅度表现为中部叶大于上部叶,且二者均在单叶重12 g时达到最大值.综合各香气成分的含量,中部叶与上部叶的最适单叶重范围分别为10~12 g和12~15 g.  相似文献   

17.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有机无机肥6种不同配施比例作用的烤烟各部位烟叶的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75%无机肥+25%芝麻饼肥处理的烟株下部叶新植二烯含量(1068 μg•g-1)最高,施用50%无机肥+50%芝麻饼肥的处理中、上部叶的新植二烯含量(分别为1066 μg•g-1,971.5486 μg•g-1)最高,且各部位烟叶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也最高,其中β-大马酮、法尼基丙酮、4种巨豆三烯酮异构体的含量也较高;施用50%无机肥+50%芝麻饼肥的处理各部位烟叶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都较高,且上部叶的类西柏烷降解产物总量(35.1568 μg•g-1)也较高,但下、中部叶总含量(分别为31.7479 μg•g-1,20.5705 μg•g-1)较低。综合各种香气物质含量、比例是否协调来看,施用50%无机肥+50%芝麻饼肥比纯施用无机肥更能够显著提高各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比例的协调性,更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摘要:2009年以豫中烟区主栽品种NC8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中上部叶片单叶重与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性,为在生产上通过栽培措施调控叶片单叶重培育优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叶与上部叶大多数香气物质含量随着单叶重的增加而增加当含量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当单叶重接近最大值时香气物质含量基本不变。中部叶与上部叶在叶片单叶重为12g时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总量,棕色化反应降解产物总量及除新植二烯外的香气物质总量均为最大值。综合各香气物质的含量,中部叶与上部叶的最佳单叶重分别在10~12g,12~15g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以10个烤烟品种为材料,在河南南阳烟区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烤烟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中大多数常规化学成分如总糖、总氮、烟碱之间差异不太明显,而烟叶中化学比值如糖碱比、氮碱比差异较大;烟叶中钾含量则表现为云烟85、云烟87、NC89和中烟98较高,氯含量相对较低。2)品种间烟叶香气物质的种类基本相同,而香气物质的含量却有很大差异,如云烟85中苯甲醇、芳樟醇、苯乙醇、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茄酮等醇类和酮类香气物质的含量较高,吲哚等杂环类物质含量较低;NC89品种中呋喃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中烟98中5-甲基-2-糠醛、吲哚、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新植二烯含量较高。3)云烟85、NC89和中烟98的总香气物质含量(新植二烯除外)较高,K326和9717中香气物质含量较低,其它烤烟品种居中。4)综合分析认为,云烟85、NC89和中烟983个品种总体烟叶质量表现较好,适宜在南阳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