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有效氯浓度电生功能水冷激处理对香蕉耐冷性的影响,以"巴西"香蕉为试材,分别使用(0±2)℃、ORP(1150±10)m V、有效氯浓度8%,(0±2)℃、ORP(1160±10)m V、有效氯浓度12%和(0±2)℃、ORP(1170±10)m V、有效氯浓度15%的3种功能水冷激处理0.5 h(以蒸馏水冷激处理为对照),贮藏在(4±1)℃、湿度85%条件下,研究不同有效氯浓度功能水冷激对香蕉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氯浓度为8%的电生功能水冷激处理后的香蕉在冷害温度下,冷害发生指数显著降低,硬度变化显著减缓,自由基清除酶SOD、POD、CAT活性显著提高,同时减缓了香蕉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上升。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氯浓度为8%的电生功能水冷激处理对香蕉耐冷性有一定诱导作用,进而延缓低温下香蕉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0℃冷激处理对8℃贮藏青椒的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用0℃冰水混合物分别处理青椒12min和24min后置于8℃贮藏,以不经过冷激处理直接置于8℃贮藏青椒组作为对照组,定期观察并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冷激处理显著降低了冷害指数,抑制了失重率的上升,缓解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0℃冷激处理24min在降低冷害指数和维持可溶性蛋白含量方面要优于冷激12min组。冷激处理推迟了青椒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冷害的发生,有利于保持青椒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3.
坂仔香蕉分别经0℃冷风处理2,3,4,5h,3℃冷风处理4,6,8,10h后,置于(8±0.5)℃冷库中贮藏,贮藏30d后,置于(20±0.5)℃恒温箱中催熟,观察其冷害症状和后熟情况,并定期取样测定3℃冷激处理6h的香蕉果实在(8±0.5)℃贮藏期间抗冷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冷激处理6h能显著降低冷害指数,提高后熟品质且延长货架期。此外,3℃冷激处理6h还延缓了香蕉果皮细胞膜透性的上升,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试验证明:3℃冷激处理6h不仅可以有效保持香蕉果实的后熟品质、延长货架期,而且还能显著提高香蕉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3℃冷激处理对冷藏香蕉果实脂氧合酶活性和膜脂脂肪酸的影响及相关生理机理。用3℃冷激处理香蕉6 h后置于(8±0.5)℃下贮藏,以不经过冷激处理直接置于(8±0.5)℃的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香蕉果实(8±0.5)℃贮藏期间的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脂氧合酶活性和膜脂脂肪酸组分。贮藏30 d后置于(20±0.5)℃恒温箱中催熟,观察冷害症状和后熟情况。结果表明:香蕉果肉中含有8种脂肪酸,分别为十三烷酸、十七烷酸、顺-10-十七碳烯酸、反亚油酸、亚油酸、花生酸、γ-亚麻酸和α-亚麻酸。3℃冷激处理6 h能够降低香蕉果实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脂氧合酶活性以及十三烷酸、十七烷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效地抑制顺-10-十七碳烯酸、反亚油酸、亚油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膜脂不饱和脂肪酸指数和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从而增强香蕉果实的抗冷性,减少冷害的发生并提高香蕉果实的后熟品质。  相似文献   

5.
冷激处理减轻茄子冷害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冷激处理减轻茄子低温贮藏期间冷害的作用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茄子果实分别采用0 ℃冰水混合物浸泡处理10、20、30、40 min后于4 ℃贮藏15 d。结果表明:20 min冷激处理能显著降低茄子果实的冷害指数,延缓果肉的褐变,减轻冷害症状;可显著提高茄子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抑制超氧阴离子及过氧化氢产生,保持较高的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维持较低水平的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还可提高茄子果实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上述结果表明,冷激处理能维持果实活性氧代谢平衡和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膜结构的完整性,进而延缓茄子果实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冷激处理对冷藏香蕉果实內源多胺和乙烯的影响及其与冷害的关系。将3℃冷激处理6 h和未经冷激处理的香蕉同时置于(8±0.5)℃下贮藏,定期测定香蕉果实冷害指数、感官品质、内源多胺和乙烯的含量。结果表明:腐胺与乙烯生成存在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随着乙烯生成的增加,亚精胺和精胺含量会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3℃冷激处理6 h可明显降低香蕉果实的腐胺含量和乙烯释放量,并延迟二者峰值的出现,延缓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下降,同时降低香蕉果实的冷害指数,维持果实较好的的贮藏品质,从而减轻香蕉果实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冷激结合甜菜碱处理对减轻西葫芦冷害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了冷激(0℃冰水混合物)、甜菜碱(10 mmol/L)以及二者结合(含有10 mmol/L甜菜碱的0℃冰水混合物)3种处理方式对西葫芦低温((4±1)℃)贮藏期间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处理均能显著抑制西葫芦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减缓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和a*、b*值的增加,同时还保持了较高的Ca2+-ATPase、H+-ATPase、琥珀酸脱氢酶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延缓ATP和ADP含量的下降,抑制AMP含量的上升,使西葫芦在贮藏期间维持较高的能荷水平。综上,冷激、甜菜碱以及冷激结合甜菜碱处理均能有效抑制西葫芦冷害的发生,其中以冷激结合甜菜碱处理的效果最佳,这可能与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来维持果实内较高的能荷水平,从而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冷激结合甜菜碱复合处理在西葫芦低温贮运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0℃的冰水混合物为冷激介质,对新鲜黄瓜分别进行20、40、60min的冷激处理,然后用1.5%壳聚糖溶液进行涂膜处理,8℃条件下冷藏贮存,冷藏期间对黄瓜进行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硬度、失重率、冷害指数等一系列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冷激40min后再用1.5%壳聚糖溶液涂膜处理对黄瓜在低温条件下保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冷激处理对葡萄冻结品质的影响,以巨峰葡萄为研究对象,将其经0℃冰水混合物冷激10,30,60,90 min后冷冻处理,以冻结曲线、失重率、质构、颜色、细胞膜透性及可溶性固形物等为指标,探讨冷激处理对葡萄冻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激30 min的葡萄通过0~-5℃的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为416.7 s,而冷激10,60 min和90 min的葡萄通过的时间分别为794,496.3s和691.7s;冷激处理30 min的葡萄硬度、弹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而失重率和细胞膜透性则明显低于其余3个处理组(P﹤0.05)。相比未经冷激的处理组,适当的冷激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的冻结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热水处理诱导西葫芦果实抗冷性,从而减轻冷害。该实验以西葫芦为原料,将西葫芦在45℃及35℃热水中分别浸泡5 min及10 min,以室温(20±2)℃下未经热水处理的西葫芦为对照,测定西葫芦果实在4℃低温下,不同贮藏时间(0、3、6、9、12、15 d)的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及冷害指数等抗冷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热水处理显著增加了西葫芦果实可溶性糖含量(p0.05),诱导果实在贮藏初期(0~3 d)H_2O_2含量短暂增加,而显著减少贮藏中后期(6~15 d)H_2O_2含量的积累(p0.05),激发贮藏前期(0~6 d)CAT和SOD活性的升高,减轻贮藏后期(9~15 d)的活性下降,尤其是POD活性在贮藏中后期(6~15 d)显著升高(p0.01),降低了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减少冷害指数的上升(6~15 d)(p0.05),从而说明热水处理诱导西葫芦果实低温逆境下的抗冷性,有效减轻冷害,本实验中35℃热水处理10 min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顾双  王向阳   《中国食品学报》2019,19(10):190-196
目的:快速找到青菜冷处理的临界点温度。方法:使用叶绿素荧光仪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不同温度冷水处理的青菜。结果:青菜叶片用冷水处理1 min,在-4℃检出低温伤害,显示处理时间不够。冷水处理青菜10min,可以判断冷害温度,而不足以激发显著的冷激反应。在0℃时,ETR和qP下降极显著,Y(NO)显著上升。在2℃时,所有荧光参数正常,属于安全温度。处理30 min时,2℃处理的NPQ和q N显著上升,有明显的冷激反应。0℃处理30 min后K+溶出极显著上升(P0.01),说明细胞膜渗漏加剧,青菜在0℃下贮藏可能有冷害。0~2℃处理Ca2+溶出显著上升,说明已引起细胞壁的变化。Na+溶出随温度下降而下降,0℃处理Na+的溶出最少。结论:ETR和K+溶出可作为冷害指标,NPQ和q N可作为冷激温度和时间的指标。0℃冷水处理10 min或30 min均可以检出低温伤害,青菜在0℃下长期贮藏可能有冷害,2℃处理30 min有冷激反应,在该温度可以安全贮藏。1℃是两者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2.
以银杏(Ginkgo bllba L.)为材料,以0℃冰水混合物为冷却介质,研究了不同冷激处理(1h,2h,3h,4h)对贮藏期间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激能显著抑制PG活性,抑制程度随冷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佳粉1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H2O2参与冷激处理对番茄果实抗冷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激处理降低了果实的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诱导了冷藏初期番茄果实中H2O2含量的升高,延缓了丙二醛的增加,提高了低温下果实内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用二甲基硫脲(DMTU)抑制内源H2O2能够削弱冷激处理所诱导的番茄果实冷害发生率的降低及对MDA累积的延缓作用,且CAT和APX的活性在冷藏初期受到抑制。结果表明,冷激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番茄的耐冷性,减少低温对细胞膜系统的伤害,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而抑制内源H2O2后有效抑制了由冷激诱导的耐冷性的提高,说明冷藏初期内源H2O2参与了冷激介导番茄果实抗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冷激处理对黄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后黄桃用0℃的冰水浸泡30min,然后置于(0±1)℃下 贮藏,测定一些与保鲜效果有关的理化指标,结果发现, 冷激处理可以抑制黄桃果实的呼吸强度,降低聚半乳糖 醛酸酶(PG)活性,保持硬度,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 电解质渗出率。  相似文献   

15.
以"华光油桃"为试材,使用场强为100 k V/m和-100 k V/m的高压静电场进行处理,贮藏于0℃、湿度为85%的条件下,研究其对油桃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压静电场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油桃的冷害指数、腐烂率,缓解失重率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趋势,调节耐冷性相关酶活性SOD、CAT和POD活性,提高油桃的耐冷性,有效抑制油桃在低温条件下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甜菜碱结合热处理降低采后香蕉果实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产巴西种香蕉果实为试材,通过甜菜碱与热水结合处理,使用响应面法优化处理条件,测定处理后香蕉果实的冷害发生率与冷害指数,确定出能显著降低香蕉果实冷害的最优处理条件。最优处理条件为:甜菜碱浓度13mmol/L,热水温度51℃,浸泡时间4min。经过(4±1)℃贮藏6d后,混合处理组果实的冷害发生率为10.56%,比对照组降低了65%,并且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处理组。  相似文献   

17.
冷激处理对圣女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冷激处理对圣女果贮藏品质的影响,将圣女果用0℃的冰水混合物分别处理0.5,1.0,1.5,2.0h,于8℃条件下贮藏,每5d测定圣女果的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冷激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速率,减少失重率,抑制可滴定酸、VC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减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从而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贮藏结束时,1h冷激处理组圣女果的失重率为对照组的52%,呼吸强度为对照组的10%,可滴定酸含量为对照组的139%,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对照组的164%,VC含量为对照组的253%,过氧化物酶活性为对照组的47.9%,保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西州蜜25号"哈密瓜为原料,在常温下浸泡于10、15、20 mmol/L(添加0.5 ml/L吐温-20)3个浓度的草酸溶液中10 min,以常温蒸馏水浸泡(添加0.5 ml/L吐温-20)10 min为对照,待其表面水分完全晾干后,置于3℃~5℃的冷库中进行贮藏42 d。观察和测定贮藏期间哈密瓜果实冷害指数及品质指标等。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草酸处理抑制整个贮期果实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提高贮藏前期(0~21 d)哈密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0.05),其中15 mmol/L的草酸处理效果较显著。15 mmol/L草酸处理降低呼吸速率和细胞膜渗透率及冷害指数(P0.05),20 mmol/L草酸处理提高果实的冷害指数和细胞膜透性,但减缓叶绿素含量下降速度。结果表明,15 mmol/L草酸是降低哈密瓜冷害,延长果实低温冷藏品质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单独处理(Cold plasma treatment,CPT)和结合加湿处理(RH 90%)减轻香蕉果实冷害效果。采用峰-峰值电压20 kV,频率5 kHz介质阻挡(DBD)等离子体放电,每隔24 h对6℃低温环境下的香蕉果实贮藏环境中的气体循环处理1 min,定期取样进行冷害指数、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乙烯含量、CO2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CPT能够减轻香蕉果实采后冷害的发生程度,减缓香蕉果实质量损失。相比对照组极显著(P<0.01)地降低了香蕉果实贮藏包装环境中的乙烯和CO2的含量,从而延缓了香蕉果实在低温刺激下的后熟生理进程,增强了其对不良低温伤害的抗性。且CPT结合加湿处理效果更好,在贮藏第12 d时冷害损伤仍然较轻,失重率比对照组下降49.53%(P<0.01),同时维持较高香蕉果皮硬度。但是两种处理对香蕉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均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为减轻香蕉及热带水果采后冷害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将甘薯置于0℃、5℃冷库中分别处理3、6、9、12h,然后放入7℃、相对湿度为(85±5)%的冷库中贮藏,观察不同处理组甘薯的品质状况和冷害情况,在甘薯最适宜的冷激处理条件下进行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冷激处理在甘薯低温贮藏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抑制冷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游离脯氨酸含量,抑制甘薯细胞膜透性的增大;5℃冷激处理9h的甘薯,贮藏期间有效抑制了O_2~-和H_2O_2含量的上升,提高了SOD、POD、APX的活性,延缓了CAT活力的下降,使组织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有效减轻了甘薯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