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UED:多数中国读者都是从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解构主义建筑"展开始了解您的。那么从您着手实践开始,您的概念和作品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解构主义建筑"展上的程度?您又如何看待"解构主义建筑"这样的标签?伯纳德·屈米:拉·维莱特公园项目无疑是我参加解构主义建筑展的一个原因,拉·维莱特是那次展览中少数几个得以真正在建的项目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  相似文献   

2.
网上热点     
《时代建筑》2010,(2):149-149
<正>主要网络来源:自由建筑论坛(ABBS)特赖建筑论坛(http://www.telaijz.com)豆瓣网(http://www.douban.com)热点回顾1.希腊雅典新卫城博物馆建筑师:伯纳德·屈米(发起:cqiang:图片引用:cqiang、一寸人、topic等)由伯纳德·屈米设计的雅典新卫城博物馆于2009年11月底开幕(图1)。该项目始于2001年。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建筑师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伯纳德·屈米是公认的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最先以建筑理论研究闻名,而在1983年赢得了整合活动与自然景观功能、面积达125英亩的法国拉·维莱特公园竞赛之后,其独特的建筑实践也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屈米相信建筑能驱动社会创造性活动的发  相似文献   

4.
正UED:本期专刊的主题是"建筑:概念与记号"。这个主题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在您的设计实践中概念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伯纳德·屈米:在形式之前,建筑首先是对概念的实体化,没有概念的建筑是不成立的。有概念支撑,自行车棚也可以是建筑,而没有概念支撑的大教堂只能算作房屋。可以说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寻求一种内在一致的策略,以及最能清晰表达概念的方法。可以这样比喻:每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定理,需要通过实际建造来证明。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设计》2016,(2):32-35
UED:多数中国读者都是从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解构主义建筑”展开始了解您的.那么从您着手实践开始,您的概念和作品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解构主义建筑”展上的程度?您又如何看待“解构主义建筑”这样的标签? 伯纳德·屈米:拉·维莱特公园项目无疑是我参加解构主义建筑展的一个原因,拉·维莱特是那次展览中少数几个得以真正在建的项目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出于我个人对结构主义(20世纪初的俄国先锋派)以及解构主义(也涵盖了几位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如雅克·德里达,参展几年前我见过他)的兴趣.我在39岁时才有了拉·维莱特这个“真正”的项目,因此这才是我设计实践生涯的起点.我早期的作品完全是理论性的,《建筑与断裂》和《曼哈顿手稿》(其实主要是一系列绘图)是这一阶段的成果总结.关于“解构主义建筑”的标签,实际上几位参展建筑师都表现出一定的距离感.我们显然并不想把它变成一种风格或学派.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设计》2016,(2):110-113
5位建筑师——彼得·艾森曼、扎哈哈迪德、蓝天组、雷姆·库哈斯和伯纳德·屈米应荷兰格罗宁根市之邀,为当地的夏季音乐影像节设计一组临时建筑.这座由屈米建成的建筑是一个简单的长方形结构,仅使用了玻璃一种材料,相较其他项目造价较低.  相似文献   

7.
赢得过多项国际竞赛大奖的伯纳德·屈米,作为著名的发展商和建筑师由于拉维莱特公园的成功设计而在巴黎家喻户晓。这项工程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使伯纳德·屈米成为从德瑞达那儿借鉴来的建筑解构主义的先驱。拉维莱特公园是近代建筑史上第一个城市公园,它促使一系列的规划与设计融入这个城市的范围之内。由于公园包含了各种文化、娱乐、教育和运动等活动场所(如展览馆、音乐厅、餐厅等……),它被认为是一个从未修建过的最大的综合性建筑。它不仅建设规模庞大,而且是一种间断式的在  相似文献   

8.
UED:本期专刊的主题是“建筑:概念与记号”.这个主题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在您的设计实践中概念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伯纳德·屈米:在形式之前,建筑首先是对概念的实体化,没有概念的建筑是不成立的.有概念支撑,自行车棚也可以是建筑,而没有概念支撑的大教堂只能算作房屋.可以说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寻求一种内在一致的策略,以及最能清晰表达概念的方法.可以这样比喻:每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定理,需要通过实际建造来证明.  相似文献   

9.
正2001年,辛辛那提大学委托伯纳德·屈米建筑事务所设计一个新的校队田径中心。大学要求将这个中心作为田径训练、管理、运动医学和学术活动的中心,放在校园未被开发的地段。我们选择了一种针对地段的回旋镖形概念,称之为"文脉自由形"。我们还要跨过建筑下方的重要区域。通过与结构工程师合作,我们决定将建筑围护结构做成一种刚性桁架。这样不仅满足了跨越下方的条件,而且这种结构上的挑战将成为项目的一张名片。这种处理场地和策划的手法既合理又有策略。屈米的草图是一种快速的抽象。这种手绘图的目的是表  相似文献   

10.
竞赛任务书     
正题目解析及要求评委会主席: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竞赛题目:概念与标示观点:与其说建筑是一种有关形式的知识,不如说它是知识的一种形式;建筑是概念的实体化;使建筑与一般的房屋区别开来的是概念,而不是形式;有概念支撑的自行车棚可以称之为建筑,而缺乏概念支撑的大教堂不能称之为建筑;建筑对事件的讲述,不亚于其对于空间的讲述;建筑不仅仅看它有何外观,还应看它有何作为;  相似文献   

11.
正5位建筑师——彼得·艾森曼、扎哈·哈迪德、蓝天组、雷姆·库哈斯和伯纳德·屈米应荷兰格罗宁根市之邀,为当地的夏季音乐影像节设计一组临时建筑。这座由屈米建成的建筑是一个简单的长方形结构,仅使用了玻璃一种材料,相较其他项目造价较低。影像画廓的所有构件都使用了透明玻璃——玻璃墙体、玻璃立柱、玻璃梁以及玻璃屋顶,别开生面。整个画  相似文献   

12.
正"为天津而设计"高峰论坛于2016年3月13日~14日在天津民园体育场小剧场举行。论坛动以天津市当下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为基准,着重围绕新常态下的天津城市规划与建设展开研究和讨论,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以推进天津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论坛邀请了国际著名建筑大师伯纳德·屈米,城市规划专家黄文亮、黄晶涛,著名建筑师周愷、齐欣、王辉、吴蔚等,建筑教育专家张颀、周榕、王中,以及媒体人王军、运营家潘陶等诸多专业领域的嘉宾出席,共议津城之事。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到  相似文献   

13.
李奇伟 《华中建筑》2007,25(8):16-19
空间的真实性一直是建筑师关注和探讨较多的问题.美国著名建筑大师伯纳德·屈米则从真实空间、事件和功能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按照与周围环境和文脉(context)关系,空间可有三种类型.该文即是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寻找这三种空间类型,来解读屈米的真实空间.  相似文献   

14.
李振民 《建筑技艺》2022,(S1):230-233
以伯纳德·屈米提出的“没有事件,就没有建筑”为理论基础。以建筑空间叙事为研究对象,探讨事件如何通过空间叙事的文本生产建筑,以达建筑“空间意义”的表达,以此激发设计者对当下建筑的重新思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使用了伯纳德·屈米在<事件一城市3>中所建立起的理论框架,深入分析了2006年在意大利罗马落成的教宗拉特兰诺大学新图书馆,探讨了该作品在处理建筑师的"概念",既定环境的"文脉"以及关于功能和使用的"内容"三者关系方面所体现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正青海玉树震后纪念性公墓概念设计仔细阅读了屈米先生的相关著作和展览后,结合竞赛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核心信息:屈米先生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侧重建筑的概念化,以及建筑在社会,哲学层面的含义;轻视或者不重视传统建筑学所具有的使命和定义,他致力于"拓展"建筑的多种维度,尤以文学,电影为主,有时也涉及到以绘画和雕塑为主的平面和立体艺术。除了满足他的  相似文献   

17.
想法和理念     
霍尔自欧洲返回美国,在经历一段实习期后,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他又重返欧洲。这次他去了英国,加入由著名的阿尔文·博雅斯基担任会长的伦敦建筑协会。在这里,他一边潜心研究,一边从事教学工作。当时这里正在不断培育着新思想。他在AA建筑协会的一些老师和同事被寄予厚望,在之后的几年中,果然成为全球建筑学思潮的领军人物,其中包括詹姆斯·斯特灵、查尔斯·詹克斯、雷姆·库哈斯、亚·曾格里斯、林·克利尔、扎哈·哈迪德和伯纳德·屈米。1976年年末,霍尔回到纽约,他的希望又一次落空,没能找到如愿的工作,于是转而开始从事教学。通过参与学术活动,霍尔打一些零工,并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逐步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当读到亨利·柏格森撰写的《物质与记忆》,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社会生产方式转型,建筑思潮发生转向。通过《建筑概念:红不只是一种颜色》解读屈米在这一时期的理论思辨与项目实践历程,认为"概念"是屈米理论思辨的核心。"概念"作为一种连接与生成的手段,成为屈米在建筑设计中连接其他学科理论、项目背景、发生在建筑空间中的事件与运动以及建筑设计的程序的桥梁。最终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生成建筑形式,实现了概念的实体化。  相似文献   

19.
<正>天津滨海图书馆是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建造的城市新型图书馆,是滨海文化中心的一部分,一期由五个文化场馆与一条文化走廊构成,分别由国内外知名建筑团队合作设计,包括MVRDV建筑师事务所、伯纳德·屈米建筑师事务所、GMP建筑师事务所、Bing Thom建筑师事务所、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  相似文献   

20.
篇首语     
正笔者手边有一本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和程艾琳(Irene Cheng)合编的《21世纪初的建筑状态》(The State of Architectu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两位编者在序言开端就发问:什么是21世纪伊始的建筑状态?而提出这样一个大问题又有什么价值?他们接着说,也许可以确定的是,建筑实践处在不寻常的欢呼的状态(unusually blissful circumstance)。各种盛大的文化建筑四处都是,建筑师成为在全球化经济中成功的、被媒体追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