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暴走漫画”是最近网络上颇为流行的一种分享模式,用户无需懂得任何绘画技术,只需拥有足够的创意就能通过几种表情的组合完成一个标准的四格漫画。 相似文献
2.
3.
暴走漫画是最近网络上颇为流行的一种分享模式,用户无需懂得任何绘画技术,只需拥有足够的创意就能通过几种表情的组合完成一个标准的四格漫画。不过,如果不用额外的工具整理,表情漫画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当代艺术表达艺术性的同时应该反映出时代性与前沿性,艺术在创作上需要很好匹配现代科技的发展,让艺术拥有更广阔的实验空间。当下艺术创作应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使科技注入艺术。文章从加密艺术看艺术创作的转型,探讨转型的原因和条件,对当前艺术的转型尝试进行整理归纳,剖析艺术创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针对以上现象提出未来艺术创作的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5.
6.
7.
华君武先生的漫画艺术审美价值是十分独特的。既讲究立意、含蓄、夸张、幽默、庄重等艺术内容美,也追求造型、线条、构图等艺术形式美。在华先生的漫画作品里,形式美与内容美不可分离地结合于一体之中。 相似文献
8.
9.
陈明红 《数码设计:surface》2009,(12):147-149
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是同一个范畴内的两个概念,他们之间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实力是否强大,艺术创作所呈现的整体状态是其重要的评判参照,而这一切理应和艺术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艺术教育遵循良性发展轨迹,艺术创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而这种艺术也才可能成为永恒。国家形象意识的体现是艺术呈现的可能状态而并非必然的归属,艺术教育应该有其自身规律性,探索这种规律性并合理引导和利用是艺术教育值得为之尝试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茹存光 《数码设计:surface》2014,(4):135-136
近代中国漫画有着独特的漫画传统.对现代漫画以及现代动画的发展影响极大,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作为特殊的绘画形式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近代绘画的变革。文童阐释中国近代漫画艺术的艺术特征。为今后研究本民族漫画艺术留下有价值的遗产。 相似文献
11.
劳艺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3,31(2):62-64,11
艺术与科技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不断开拓与创新中进行,而当代更高层次上结合的突出特征之一便是计算机进入艺术创作领域,这种结合与发展正在同时也将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与境界。 相似文献
12.
乔凯 《数码设计:surface》2008,(3):188-190
民间艺术的创作主体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农村那种自由随和的生活方式,以及在一种单纯的崇尚吉祥富贵、驱邪避灾心理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人文环境和农民自身受到较少教育的现实状况,导致了民间艺人一种特殊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在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携带了丰富的生活美,而且创作过程及最终作品传达出了强烈的自由和随意性。本文就几件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作品,对民间艺术在创作过程中的随意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余菲菲 《数码设计:surface》2010,(10):31-32
公共艺术是新的经济形态下产生的新的艺术概念。文章首先阐释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然后探讨了公共艺术设计的原则、目标及形式创新。最后指出真正优秀的公共艺术必然是既具备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又符合公共意志与人民需求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动漫类岗位需要很强的艺术素养和技能,才能对设计作品有较好的理解和体现。本文对动漫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技术能力的途径进行探讨,并对艺术素养与技术能力的综合素质训练及其体现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刘西砚 《数码设计:surface》2008,(7):61-63
公共性作为公共艺术存在的第一属性应更多地体现在作品的思想性上,而不应该用公共一词就限定了艺术创作者的发挥空间,导致部分艺术家失去创作激情,甚至在被大众的审美情趣同化,失去了审美优势。希望能在如何体现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上稍稍理清点思路,为正在从事作品创作的公共艺术家们提供我个人的一点想法,表达一下我对国家公共艺术事业发展的期望或许正是本文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蒋登攀 《数码设计:surface》2009,(2):117-119
一个专业在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定位应该是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一个具有优势而且具有潜在生命力的专业如果在定位中出现错位,对于一个国家的高教优势,一个学校的生存状态,乃至这个专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其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自身的发展都可能造成历史性的缺憾。本文从公共艺术的的核心价值——"公共性"出发,对公共艺术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定位。 相似文献
18.
甄珍 《数码设计:surface》2008,(9):97-99
陶艺,在反映本土文化与强调个性的同时,以本身所特有的材料属性,与公共环境融合。在设计观念上重新定位,追求一种来自"新艺术"的新的"感觉组合"。在与空间环境和谐、反映时代特征、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前提下,突显并强化陶艺的亲和力,挖掘地域特性或特定人群,以此呈现新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9.
高阳 《数码设计:surface》2010,(5):20-22
文章主要研究如何把装置艺术的特点、性质等主动融入到当代设计创作当中,用装置艺术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代设计,指导当代设计创作。文章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装置艺术是当代设计创作的实验场;2.装置艺术促进当代设计材料的改良与思维的延展;3.装置艺术增添当代设计的情感化体验;4.装置艺术激励当代设计观念的革新与优化。 相似文献
20.
冯祖光 《数码设计:surface》2014,(7):172-173
公共艺术是一个新兴专业,针对公共艺术教学模块的构成和规划,各个高校都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大多数开设公共艺术专业的高校基本上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偏向纯艺术教学。笔者认为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现实应该给予公共艺术专业学生更宽的基础和更广阔的视野。文章分析整理出四个方面的学科基础,作为公共艺术的教学模块,并分析该构成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