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西电力》2009,37(1)
2009年1月9日,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电网公司申报的“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可控串补)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标志着中国迈上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的世界制高点。国家电网公司另有一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两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1月9日,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电网公司申报的"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可控串补)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标志着我国迈上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的世界制高点。公司另有1个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电力建设》2009,(3):4-4
2009年1月9日,“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可控串补)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申报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不久后该项技术成果又取得了创新性突破,伊冯可控串补装I(TCSC)抑制次同步振荡(SSO)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成碧(成县-碧口)220kV可控串补工程2005年4月23日正式竣工投产,这是我国自行研发、设计、建设的项目,该技术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电网公司列为重点科技项目。  相似文献   

5.
《电力设备》2006,7(12):17-17
由甘肃电力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220kV成碧可控串补国产化工程技术应用研究”课题日前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220kV成碧线可控串补晶闸管阀电气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220kV成碧输电线路可控串联补偿器晶闸管阀的研制过程。首先针对晶闸管阀的运行工况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晶闸管阀的电气强度。再根据晶闸管阀的电气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晶闸管及其辅助元件参数以及阀串联数,并从电气和热学两方面对晶闸管阀进行校核和优化设计。最后介绍了晶闸管阀投入试运行前的出厂以及现场试验等。该晶闸管阀投入实际运行表明了其设计的合理性,为以后可控串补阀的设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电器工业》2010,(3):1-1
本刊讯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的“超高压直流输电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近五年来,特变电工已有两项成果入选。  相似文献   

8.
《电网技术》2008,32(2):33-33
200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电网公司共有4项成果获奖,由公司系统单位承担的“750kV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另有‘‘国家电网提高输送能力的研究与实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际竞争性招标,2002年西门子公司得到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的天生桥~广东500kV交流输变电天广平果站可控串补工程,负责其成套设备供货并监管设备安装及调试。经论证,该工程决定采用可控串补与固定串补相结合的方案,以较为经济的方式增加现有输电线路的容量,通过减小输电线路阻抗来提高2个强互联电网的稳定性。工程已于2003年11月投运。文中介绍了该可控串补工程一次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固定补偿部分和可控补偿部分主设备的容量选择及额定参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串补技术提高华东-福建联络线输送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东-福建联网后出现的暂态稳定问题使华东福建联络线输送能力受到很大限制,现对联络线采用串补技术来提高输送能力作可行性研究.利用西门子公司开发研制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NETOMAC,在分析2007年和2010年华东-福建联网暂态稳定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对华东-福建联络线采用固定串补方案和可控串补方案进行了仿真计算,对各种串补度及各种组合进行了比较研究.仿真结论表明串补技术可显著提高福建电网的暂态稳定水平,大大提高了华东-福建联络线输送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固定串补,采用可控串补具有更好的性能,可以较好地抑制大干扰后联络线上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11.
在简要介绍山西阳城电厂至江苏淮阴500 kV输变电工程概况的基础上,首先对该工程已采用的固定串补方案作综合研究。利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研制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NETOMAC,以2005年华东福建联合电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阳城送出的稳定计算,并对计算网络进行了等值简化。通过等值前后系统动态特性的比较,验证了等值网络对于阳城送出稳定问题研究的有效性。针对阳城—淮阴500 kV送出一期工程采用固定串补方案后系统仍存在较严重的暂态稳定问题,再对采用可控串补方案作可行性的研究。在现有参数的条件下,对可控串补方案作初步的设计,机电和电磁暂态模式下的NETOMAC数字仿真,并与固定串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2.
国内目前可控串补采用的是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方式。TCR方式的可控串补的确可以解决远距离交流输电的诸多技术难题,但所带来的新的技术问题也相当突出,如控制特性的严重非性线,容易产生并联谐振过电压,电容电流严重过载,相控条件下的控制范围非常有限等。文章在全面总结TCR控制方式和控制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晶闸管直接控制电容器(TCC)方式的可控串补技术,TCC通过直接控制电容器实现串补度的直接、连续可调,它既继承了TCR方式的技术优点,又克服了如上所述的TCR方式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整个可控容抗工作区域的连续可调,大幅度扩大了可控串补的工作区域,提高了可控串补度。  相似文献   

13.
超高压输电系统可控串补(TCSC)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北电网拟建的500kV伊敏-冯屯交流输电系统所需可近串联补偿电容装置(TCSC)为研究目标,建立了包括TCSC的整个系统的动态模拟装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TCSC整体动模装置的基本运行方式,潮流控制以及暂态响应的试验,所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此外,单一回线运行时,在接近谐振点的某一补偿度上,观察到了次同步谐振(SSR)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18):12-12
2005年度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日前揭晓,共57个项目被授予2005年度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国电自动化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成果“FWL/B-600&800系列可控硅微机励磁系统”、“SMU&DPR系列电网安全监控装置”、“PI200U4信息平台”、“ON2000配网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西北电网水调自动化新系统开发与应用”(该项目与西北电网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等获奖,其中“FWL/B-600&800系列可控硅微机励磁系统”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可控串补(TCSC)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系统负荷的快速增长和电力市场开放的发展,增加既有输电线路的传输容量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受到电力部门的重视。晶闸管控制的串联电容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简称可控串补)在改善电力系统性能方面具有很多优点,逐渐被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在美国已有3处TCSC项目投入商业运行,继美国以后,其它一些国家(如巴西、瑞典等)电力系统也开始引入TCSC。由于对于美国的项目在国内已进行了许多报道,文章主要介绍其他国家的TCSC项目。  相似文献   

16.
对一种采用可控串补的远距离发电厂输电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借助简化模型推导了在不同地点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发电厂输出的电磁功率,对电网参数、串补补偿度与输电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地点故障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可确定制约输电系统输送能力的故障点。借助该模型分析了制约东北电网伊敏电厂送出能力的故障点,电网的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可控串补在超高压输电系统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明 《浙江电力》1998,17(2):48-50
本文阐述在高压输电系统上应用可控串补的工作原理,可控串补在改善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灵活性方面的应用以及可控串补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可控串补是一种基于电力电子的新型输电技术.是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的一种。文章简要介绍可控串补技术及其应用、关键设备的技术特点以及我国第1个可控串补国产化示范工程、甘肃碧口-成县220kv可控串补工程的应用背案、系统条件、设计思路、设备技术指标及工程运行效果等。  相似文献   

19.
伊冯500 kV可控串补系统中断路器的工作条件及操作过电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介绍了东北伊冯500KV可控串补系统的一项TNA试验中断路器甩负荷、解列、振荡解列和切除故障时的暂态恢复坟,短路电流的延迟过昨线路的操作过电压。试验中了可控串补限压器、保护性旁路和线路避雷器的作用。对断路器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检验,并提出了保护性旁路中增加用线路电流或电容电压启动信号的建议 。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电网公司共有4项成果获奖,由公司系统单位承担的“750kV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