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In2O3气敏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氯化铟为前驱体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纳米In2 O3 颗粒 .经TG -DSC热分析表明 :In(OH) 3 在 2 72 9℃附近脱水形成In2 O3 .经XRD ,TEM等手段表征的结果显示 :所合成的纳米In2 O3属立方晶型 ,晶粒尺寸约 2 0nm .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纳米In2 O3 气敏元件对TMA及NH3 灵敏度高 .通过与某公司提供的粒度为 3.0 77μm的In2 O3 制成的气敏元件比较得知 ,纳米In2 O3 气敏元件对TMA的灵敏度提高特别明显 .  相似文献   

2.
以纳米级 Sn O2 为气敏材料制作了气敏元件 ,以无机试剂为前驱原料加入少量适当的溶胶形成助剂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级 Sn O2 .通过研究不同掺杂量和不同加热条件下这类气敏元件对几种还原性气体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为开发用于环境监测的新型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气敏元件提供技术数据 .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系统介绍了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国内外研究现状。首先分析了气凝胶领域面临的主要困难,阐述了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开发的重要意义;随后介绍了构筑单元芳纶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流变学行为,为后续芳纶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最后重点综述了芳纶气凝胶纤维、芳纶气凝胶薄膜以及3D打印芳纶气凝胶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等研究现状,总结了制备过程中一系列新型溶胶-凝胶转变原理,概述了芳纶气凝胶材料性能提升的策略以及在热管理、智能防护和分离过滤等新兴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认为,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优化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制备技术、进一步提升其性能仍将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杨絮为原料,经化学预处理,得到纯化纤维素,再经机械处理制备纳米纤维素溶胶,通过液氮对杨絮纳米纤维素溶胶进行冷冻处理,制备得到杨絮纳米纤维素气凝胶。为探究不同超声处理时间对杨絮纤维微纤化的影响,笔者从气凝胶的密度、孔隙率、微观形貌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了超声处理时间对所得气凝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纳米氧化锌的乳液合成、结构表征与气敏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化学沉淀法、乳液法及微乳液法合成了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氧化锌气敏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和陶瓷微结构,并利用科西-科西法和德拜-谢乐法计算了材料的平均晶粒度和晶格畸变.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合成材料对乙醇、汽油、丁烷、氢气和六氟化硫等的气体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法合成的氧化锌颗粒小,气体灵敏度高,工作温度低.纳米氧化锌的乳液合成、结构表征与气敏性能@徐甲强$郑州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潘庆谊$郑州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孙雨安$郑州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李…  相似文献   

6.
介绍发光材料的发展历程、种类、发光原理、制备方式.不同种类发光材料的制备方式主要有固相法、燃烧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微波合成法等,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发光材料性能会有所不同,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总结发光材料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发光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熔融纺丝与溶液纺丝法、静电纺丝法、键合法、表面涂层法等,阐述不同制备方法下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和低温溶剂热处理过程相结合,在非织造布上合成了纳米光催化剂,实现了光催化性能。利用扫描电镜,激光拉曼以及光催化性能评价等手段研究了制备条件,微观结构对功能化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通过溶胶凝胶法可以在非织造布表面形成很好的功能化改性。  相似文献   

8.
溶胶-凝胶技术在棉织物抗紫外性能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溶胶-凝胶技术应用于纺织品抗紫外性能整理当中,可以在纺织品基质材料上形成牢固、透明、多孔的功能性薄膜,从而赋予织物特有的功能性.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钛纳米溶胶,对棉织物进行抗紫外性能整理.考查了影响钛纳米溶胶稳定性的因素,并对织物整理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技术用于织物的抗紫外整理,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凝胶粒子薄膜,对紫外线有良好的屏蔽作用,抗紫外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纳米CuO材料的甲醛气敏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纳米CuO气敏材料,利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CuO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在纳米CuO材料中掺入适量Ag2O后,使CuO对甲醛的气敏性得到很大改善,灵敏度和选择性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黄熠  王黎明  沈勇  佴智渊 《印染》2014,(22):5-9,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了Ag负载纳米TiO2溶胶,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功能性整理,利用XRD、TEM、XPS、SEM等手段进行表征,测定了织物的光催化性能、抗菌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加入络合剂和还原剂,可在低温条件下制备Ag负载纳米TiO2溶胶,且所制备的纳米TiO2为锐钛矿型。棉织物经Ag负载纳米TiO2溶胶整理后,光催化性能有极大提升,当沉积量为3%时,其光催化性能最佳;同时,整理织物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溶胶-凝胶法配制了SnO2前驱溶液墨水,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在金叉指氧化铝基片上制备了不同打印次数的SnO2气敏薄膜元件,通过XRD,SEM对薄膜进行结构分析和形貌观察,研究了喷墨打印次数的改变对薄膜电阻及其气敏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增加薄膜喷墨打印次数可降低薄膜电阻,提高SnO2薄膜对乙醇、丙酮气体的灵敏度,但会降低对NOx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以酒石酸为形貌控制剂、以乙酸锌和尿素为原料,在载波片上制备了掺铝ZnO纳米片;采用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研究掺铝ZnO纳米片对丙酮、正丁醇、甲醇、乙醇、异丙醇、DMF 6种气体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掺杂3%铝的ZnO材料晶粒尺寸最小,为花状和层状纳米片复合物,对丙酮的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TiO_2掺杂LaNiO_3的气敏特性,实验表明,在中等掺杂时,材料的电导适中,气敏性能最好;XRD证实,掺杂后LaNiO_3仍属于ABO_3钙钛矿结构,且有新相生成。还对掺杂SnO_2,Sb_2O_3及V_2O_5进行了研究,指出SnO_2中等掺杂及Sb_2O_3,V_2O_5低掺杂时,同样能使LaNiO_3的气敏性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凝胶浸渍涂布工艺在Al_2O_3陶瓷管上制备了掺杂SnO_2气敏薄膜;利用高温热解法在SnO_2薄膜表面覆盖SiO_2气体分离膜后制得双层薄膜气敏元件。分别测试并比较单层和双层薄膜元件的气敏特性,结果表明:单层薄膜元件对可燃性气体无选择性、响应和恢复时间短;而双层薄膜元件对氢气表现出极高的灵敏度和优越的选择性,其响应和恢复时间都比单层薄膜元件有所延长,结合实验结果,从理论上阐述了双层薄膜元件对氢气的敏感机理。  相似文献   

15.
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得到的氧化石墨基础上,以聚苯胺为氮源,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纳米材料,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将制备的氮掺杂石墨烯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制备了酶修饰电极用来进行对苯二酚的检测。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酶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酶修饰电极在H_2O_2存在的情况下,对对苯二酚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对苯二酚的检测线性范围为9×10~(-5)~5.075×10~(-3) mol/L,检出限为1×10~(-5) mol/L (S/N=3),灵敏度为84.14 mA/(mol·cm~2)。该酶修饰电极对尿酸、抗坏血酸、维生素E、柠檬酸、葡萄糖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选择性,同时,该酶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复现性,经过5次平行测定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89%。该酶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水中的对苯二酚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纳米浆料助剂的稳定性对淀粉浆料性能的影响,分别以Na3PO4,Na4P2O7,(NaPO3)6和Na5P3O10为分散剂制备纳米SiO2浆料助剂,通过离心透光率、沉降积等指标表征该磷酸盐-硅系纳米浆料助剂的分散稳定性,研究其分散稳定性对淀粉浆液、浆膜及黏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Na3PO4,Na4P2O7,(NAPO3)6和Na5P3O10的分散稳定能力依次增强,质量分数分别为0.5%,4%,8%和10%时分散效果最佳;这种助剂对淀粉浆液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对浆膜断裂强度及黏附性能的促进作用随着分散体系稳定性的提高而增强;以Na5P3O10为分散剂的纳米浆料助剂对淀粉浆料性能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林桂凤  阎克路 《印染》2006,32(20):1-5
采用分散剂分散法、无机酸改性法和溶胶法制备纳米Al2O3颗粒分散体系,并对其粒径分布及储存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将这三种方法制备的纳米Al2O3分别添加到GPTMS(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胶中,采用轧烘焙工艺对羊毛织物进行防毡缩整理;测定织物的润湿性、接触角、定向摩擦效应、面积毡缩率;结合扫描电镜分析,评定和探讨纳米Al2O3/GPTMS复合溶胶中纳米Al2O3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外界磁场的驱动下, 磁性纳米材料能迅速完成对目标物的吸附及其与基质的分离。基于这点, 磁性纳米材料在吸附分离, 环境治理, 食品安全等方面已有较多应用, 并将有更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富集分离、传感器检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其中,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固、液和气相合成法。富集分离方法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分离, 例如微塑料; 对无机金属离子的吸附分离, 例如铬离子, 铅离子。在传感器检测方面主要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纳米Fe_3O_4粒子,再以Fe_3O_4为磁核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可固定果胶酶的载体——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通过TEM、SEM、FT-IR等对微球的粒径、形貌、结构、粒径分布和磁响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磁性壳聚糖微球的粒径在50nm左右,分布较窄,且呈规则的球形,红外光谱测定微球的特征官能团结构,表明已包覆了Fe_3O_4粒子;分光光度法表明磁性微球具有很强的磁响应性。  相似文献   

20.
Fe0-H2O2法深度处理草类制浆造纸中段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e0-H2O2法对制浆造纸中段废水二级处理后的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考察了pH值、Fe/C比、H2O2投加量和载气等不同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3.0、Fe/C(体积比)为2、H2O2投加量为50 mg/L的条件下对污染物去除有利,温度能够加快反应速度;载气不仅能够提高反应效率,且节省H2O2用量。Fe0-H2O2工艺对中段废水的色度去除率超过98%、对CODCr的去除率在77%以上,紫外吸收光谱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去除或降解氯化木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