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室内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浓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室内空气中的氡及其子体浓度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推导了估算室内氡浓度、氡子体浓度、子体平衡比和平衡因子的公式。最后简单介绍了直接影响室内氡及其子体浓度的因素:室内表面的氡析出率、通风速率和子体在室内表面上的沉积速率的实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A、B、C三个地区部分居室内氡浓度的测量结果,探讨了室内氡浓度随时间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门窗开闭(即通风率不同)对室内氡浓度的影响。结果指出,室内氡浓度是随时间变化的,清晨高,下午低;秋冬高、春夏低;门窗密封性较好的房间,开闭门窗对室内氡浓度影响很大,闭门窗室内氡浓度高,开门窗低。本文还给出平衡因子的测量结果,在不同情况下各地区平衡因子均值在0.39—0.55之间,虽然室内氡浓度随时间变化较大,但F值随时间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气中氡子体和气溶胶粒子的行为规律,研究了一种小体积氡室中氡子体状态参数稳定调控方法,即通过调节小体积氡室总换气率和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实现氡及氡子体浓度、平衡因子和未结合态份额等状态参数稳定调控方法。建立了调控物理模型,根据模拟条件甄选氡子体和气溶胶粒子行为参数,采用Matlab模拟计算了小体积氡室氡子体状态参数的调控范围,并将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对,部分验证本文建立的调控方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调控方法可在小体积氡室内实现氡子体浓度、平衡因子和未结合态份额的稳定调控。本研究建立的调控方法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和热释光剂量计,对成都市城镇和乡村的室内氡浓度与γ剂量率进行了测量。按测量时间、建筑结构、楼层、墙体建筑材料以及墙体装修材料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城镇和乡村室内氡浓度的均值分别为(39.5±18.1)Bq/m3和(38.2±16.3)Bq/m3,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和乡村的γ剂量率均值分别为(120.1±16.1) nSv/h和(124.4±16.7) nSv/h,与氡浓度无相关性。研究发现夏季室内氡浓度较高;低层建筑室内氡浓度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高于高层建筑,并且随着楼层的增高室内氡浓度降低;墙体建筑材料和墙体装修材料对室内浓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氡浓度和氡子体α潜能积累方程,从理论上研究了铀矿井中氡子体浓度与氡浓度和矿井通风的关系。指出了回风流中氡子体浓度与氡浓度比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通风换气的时间和入风流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用CR-39核径迹探测器,采用累计测量方法,粗略地测量了原子能院(CIAE)内一些典型厂房和实验室内的氡浓度。结果表明:CIAE室内的氡浓度并不明显地高于其它地区,进一步改善通风条件是降低室内氡浓度的非常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粒子输运理论和气体分子动力学,建立了室内氡的三维瞬态传输模型,提出了与过去不同的边界条件。利用差分方法离散了室内氡的三维瞬态传输方程、渗流速度方程、压差方程以及定解条件。通过编程计算,对室内氡的三维瞬态传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测的室内氡浓度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得比较好。同时,还模拟了环境气压、气温、风和机械通风等因素随时间变化时,室内和地板裂缝中氡浓度的变化过程。计算表明:气压、气温、风和机械通风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将引起室内压差的变化,从而影响室内和裂缝中的氡浓度;与稳态的结果比较,室内氡浓度与压差之间的相位差大于180°,裂缝中的氡更显著地影响室内氡气浓度。  相似文献   

8.
何彬  肖刚  路明  姚雪明  贾斗南 《核技术》2003,26(10):799-803
利用数值差分方法,模拟了室内氡气传输的三维瞬态过程,定量讨论了气压、气温、风速对室内氡气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氡浓度随高度增加逐渐减小,室外气压、气温、风速的变化,将引起室内压差的变化,从而引起室内氡浓度的变化,其相位差大于180°。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空气氡浓度测量中存在的测量灵敏度低、测量时间长的缺点,对比研究及理论探讨后提出一种空气氡浓度瞬时测量方法.常压空气脉冲电离室对氡和其子体均有较高的探测效率,符合高灵敏度测量要求.在电离室内部加人氡及其子体收集装置实现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快速抓样收集,克服了氡子体对电离室污染问题,符合瞬时测氡要求.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本文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AlphaGUARD测氡仪及其子体附件AlphaPM对室内氡及其子体浓度进行了长时间监测.实验表明:在室内自然通风和开启空调两种情况下,氡和氡子体浓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都在国标GB/T 16146-1995氡浓度限值以下,但开启空调状态下氡和氡子体的浓度均高于自然通风状态;采用氡子体潜能浓度直接估算得到的氡子体有效剂量率明显高于采用氡浓度和推荐平衡因子换算得到的值,建议在实际评价中直接测量氡子体潜能浓度,来计算室内的氡子体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示踪气体稀释法测量不同房间状态(开关门窗、空调和风扇)下的居室换气率,同时利用RAD7、BWLM-PLUS氡子体测量仪连续测量室内的氡及其子体浓度,探讨换气率对室内氡及其子体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关门窗和关门窗开空调房间状态下,房间换气率和室内氡浓度无明显差异,室内氡浓度均高于开门窗和开门窗同时开风扇的房间状态;开门窗和开门窗同时开风扇的房间状态下房间的换气率比较大,室内氡及其子体浓度基本接近外环境水平。因此,现代生活中,尤其夏季,以空调制冷的方式取代了开门窗和开风扇的生活方式,势必导致室内氡浓度的增高。  相似文献   

12.
韩芹芹  吕爱华  苏君 《辐射防护》2012,32(3):171-176,192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乌鲁木齐地区室内氡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室内氡在不同建筑构成、墙体建筑材料、室内装修程度及开窗习惯间的分布差异等进行了再研究,综合乌鲁木齐地区住宅内氡浓度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乌鲁木齐地区的已建住宅的降氡措施和新建住宅的防氡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体径迹蚀刻法和瞬时法对成都某办公场所室内氡活度浓度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办公场所室内累积氡活度浓度的范围为10.82~102.50 Bq/m3,算术平均值为(36.56±17.38)Bq/m3,低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调查研究证实了玻璃墙体和橡胶地面等新型装修材料可有效减少室内氡,验证了通风是降低室内氡活度浓度的有效措施。研究发现,环境空气质量中高浓度的PM2.5和PM10对办公场所室内和户外氡活度浓度水平均会产生影响。通过发现污染并处理低本底实验室内的氡活度浓度异常给出建议:避免放射性核素浓度较高的样品暂存于测试设备附近;为降低氡及子体对测试的干扰,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建议升级改造低本底实验室的新风系统。  相似文献   

14.
新风换气对室内氡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RAD7测氡仪对氡模拟实验房进行氡浓度连续测量,研究不同新风换气率对室内氡浓度的影[JP2]响。结果表明:氡模拟实验房内氡浓度最高可累积至2 000 Bq/m3,墙面平均氡析出率为14.5 Bq·m-2·h-1;氡模拟实验房在连续均匀地通入新风情况下,室内氡浓度随时间呈指数递减趋势;当新风换气率变化时,氡模拟实验房内的平衡氡浓度和平衡时间随新风换气率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当新风换气率由大变小时,室内氡浓度会再次累积增加。  相似文献   

15.
室内氡暴露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卢新卫  李贵斌 《辐射防护》2005,25(2):122-127
本文主要介绍了室内氡的来源、暴露、行动水平,以及室内氡对人体的危害,还介绍了控制室内氡浓度的具体措施:通过污染源的阻断以及加强通风可有效地降低室内氡的浓度,达到改善室内生活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室内氡气体衰变产生短寿命氡子体,其子体的行为受室内换气状况、墙壁附着、子体同气溶胶粒子结合等物理过程的影响,宏观表征是未结合态份额和平衡因子受换气率、气溶胶浓度及气溶胶粒径分布状况等参数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对室内氡子体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重点考虑了换气率、气溶胶状况对未结合态份额和平衡因子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平衡因子随换气率的增加而迅速减小,未结合态份额随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减小而迅速增加,气溶胶浓度只有在非常低的情况下才对未结合态份额和平衡因子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铀矿井下的独头巷道是氡及其子体浓度分布很高的场所。为指导抽出式通风独头巷道的排氡和排氡子体通风设计,初步完善了独头巷道通风气流中氡浓度与氡子体α潜能浓度之间的简化数学关系,分析了通风阻力对独头巷道岩壁氡析出率的影响;分别得出了抽出式通风独头巷道风流中氡浓度与氡子体浓度分布的数学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得到了排氡和排氡子体最小风量的计算公式;针对具体的独头巷道,研究了巷道内氡浓度及氡子体浓度的分布规律以及排氡和排氡子体最小风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距离抽出式通风独头巷道入口越远,巷道内氡浓度及氡子体浓度越高,氡及氡子体的浓度均随通风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岩壁氡析出率而增大;排氡和排氡子体所需的最小风量均随岩壁氡析出率而增大,随巷道长度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确定地下工程氡防护措施,本文根据地下工程氡防护经验,梳理了典型氡防护方法,并通过实际测量和性能实验,评价各种氡防护方法。结果表明,通风降氡是地下工程降氡普遍方法,对12000 m^(3)空间按照2 m^(3)/s风速通风1小时能够降低空气中氡浓度三分之一左右;吸附降氡能够对人员活动集中区域进行局部降氡,采用自研的移动降氡装置工作2小时能够使80 m^(3)含氡空气的氡浓度降低55%左右;屏蔽降氡能够对高氡析出率区域进行重点降氡,采用聚酰亚胺树脂防氡材料能够使阻氡效率大于99.5%。不同降氡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应根据地下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