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船舶机舱噪声高达A声级100dB以上,而且,机舱本身是多个复杂声源,在封闭的金属硬反射空间内是一个混响声场,见图1.  相似文献   

2.
以某航海教学实习船机舱为原型,将此振动-声辐射耦合系统简化为箱形多腔结构,建立多腔结构及其单元腔室有限元模型,考虑液舱布置与充液、激励源处设置隔振器等情况,对结构进行频率响应分析,运用声学边界元法对舱室噪声进行预报,通过对舱室中心场点声学贡献较大的板件进行约束阻尼处理,有效降低舱室噪声。并进行船舶机舱模型振动-声辐射实验。分析表明:研究三舱段船舶机舱模型振声性能时,充液及增加充液舱数,对模型固有频率影响明显,通过设置隔振器能有效降低舱室振声等级,在非激励源舱室敷设约束阻尼材料,也可起到较好降噪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12缆深水物探船为研究对象,根据该船主要物探频段特点,采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船舶水下噪声评估技术研究,对评估方法进行验证;提出船舶噪声控制措施,通过实船测试,满足设计要求。物探船水下噪声评估方法及控制措施可为我国自研深水物探船水下噪声控制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锉刀行业普遍存在剁纹机噪声,单机平均噪声级一般在100至105分贝(A),车间噪声级一般在105至110分贝(A),严重影响工人健康,污染周围环境.为了解决剁纹机噪声危害,我们自82年5月至83年底,进行了DW-3型剁纹机降噪研究和试验.在分析噪声源基础上,采用机械部件改革和声学处理方法,取得单机平均噪声级降噪12分贝(A)的效果.84年元月由上级部门组织技术鉴定会.  相似文献   

5.
振声能量传递路径是船舶舱室噪声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中高频振声问题采用统计能量分析(SEA)求解,引入SEA系统传递路径的概念,并结合图论提出了舱室噪声传递的SEA赋权图法。将SEA系统等效为结点和有向边组成的有向图G_(SEA),噪声传递路径问题转变为求解G_(SEA)中的最大权重路径问题,通过偏离算法得到的K主要路径即为能量传递的主路径。以某船机舱传递到住舱中的能量传递路径为例,首先确定不同振声源在目标舱室中产生的噪声分量,选取对目标舱室影响最大子系统为路径分析对象,然后使用SEA赋权图法求解主要传递路径,从而揭示能量在结构和声腔中的传播机理,为船舶降噪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机加工是各工业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在工人操作岗位的噪声级一般在80~90分贝之间。按噪声级的大小来说是属于中等程度的,但因多数工厂都设有专门的机加工车间,所以影响及人数与范围相当广泛。本文只讨论机床噪声对操作工人的影响。为此,对北京地区50多个工厂计100台机床,进行现场实际情况测量。测试的机床以车床为  相似文献   

7.
“10”船停泊机间布置在后居住舱前上方。当4135型停泊柴油发电机运行时,产生强烈的振动与噪声,影响后居住舱人员的工作和休息。 1983年3月我们对“10”船(系武昌造船厂80年建造)进行噪声与振动测量,停泊机间噪声为104dB(A),在停泊机间下方后住舱床铺处为75dB(A)。这大大超出船舶噪声标准中卧室要求60~65dB(A)的指标。从测得的噪声频谱图(图1)可以明显看出停泊机间噪声主要峰值在63~125HZ,500~1KHZ。后住舱各测点处噪声不均匀,在停泊机间下方为75dB  相似文献   

8.
机舱集控室是船舶最难的噪声控制对象之一。利用VA One软件,基于统计能量法(SEA),建立某平台工作船的SEA模型,进行舱室噪声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集控室和它相连所有子系统间的声能量输入关系,得到集控室声能量组成及排序情况,确定空气声和结构声对集控室的影响,将此作为减振降噪依据。根据集控室噪声频谱特性及软件NCT功能,采用声学包设计方法,用不同材料组合对集控室各个面进行降噪处理,最终有效地控制集控室噪声,并为船舶舱室降噪提供一个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言 火力发电厂的噪声,是噪声环境污染的主要噪声源之一。 我厂的汽轮发电机组噪声值在100分贝(A)左右,给水泵102分贝(A),锅炉送风机进风口处高达115分贝(A)。人们进入这样的工作环境,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头痛发胀,长期处在这种工作环境中,人就会出现各种病态。  相似文献   

10.
现代船舶的舱室需满足严格的噪声级限值要求,在设计阶段,对大型船舶进行舱室噪声预报和开展降噪设计具有实际工程意义。以6 500吨油化船为研究对象,利用声学分析软件VA One建立声学模型,并基于统计能量分析法对重要舱室进行噪声预报。结果显示,全船重要舱室的噪声级均严重超标,故需进行降噪设计。首先,采用分离变量法分析噪声源,区分主要噪声源与次要噪声源,对主要噪声源进行隔振、隔声处理。其次,通过子系统能量分布云图明确船舶舱室噪声的主要传递路径,并据此进行进一步的降噪设计。采取降噪措施后,全船重要舱室噪声级均达到限值要求。研究结果可用于工程实际中6 500吨油化船的降噪设计,同时可为其他类型船舶的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线谱是船舶辐射噪声中重要的特征信息,线谱提取是水中目标识别的关键技术。文章简述了船舶辐射噪声的物理成因和频谱特征,利用经典谱估计法与现代谱估计法在短时序列谱估计中的特点,结合Matlab仿真试验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对船舶辐射噪声0.100Hz低频段线谱估计的联合分析法。并用该方法对两艘实船噪声进行了谱分析,提取了A型船在中速航行时5.25Hz的特征线谱,B型船存在65.5Hz和69.2Hz两条特征线谱。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低频段的线谱特征提取有明显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30瓩以上的2级封闭外扇冷式三相异步电动机噪声目前一般都超过85分贝(A),这主要由其通风噪声所致。通过对现有通风结构的改进,更主要靠改进电机设计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电机噪声3~15分贝(A)。同时还可节省大量电能,也不必另加消声器。因此,应该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般轴流风机的噪声,约在80至95分贝(A)之间,而且很多都超过了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的要求。为了降低轴流风机的噪声,我们从声源着手,根据风机的空气动力噪声特性,研制了新型风机叶型(阔叶扭曲型)。经过对多种型号风机的试验研究后,由浙江上虞风机厂试制出噪声低于80分贝(A)(个别型号低到70分贝(A)以下)的DPS型低噪声轴流风机。  相似文献   

14.
一、简况我厂表壳车间噪声很大,环境噪声有96分贝(A).其中一台160吨冷挤压床噪声高达115分贝(A).在远离100米处仍听到尖锐的“咔啮!咔啮!”声.在该台冷挤压床工作时,其它人不愿在附近停留,维修工人只得远远逃避.115分贝(A)强噪声给冷挤压生产和工人的健康带来困难和危害.为降低噪声,保护工人健康,我们把二组联合器(刹车片)用隔声罩封闭起来,在排气口装上微孔消声器,取得了较好效果(见简图).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统计能量分析法(SEA)预测中高频段船舶噪声.统计能量理论分析表明,增加左右侧底层板厚度和减小隔振器弹簧刚度有利于降低潜艇机舱内的空气噪声和辐射噪声.运用AutoSEA建立了一个潜艇模型,AutoSEA仿真结果和SEA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证明在船舶噪声预测中可运用统计能量分析法以及AutoSEA.  相似文献   

16.
铸造车间和锻压车间中,很多设备是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这些气动设备具有排气压力较高、量大、速度高的特点.因此,在工作时产生极强的噪声级,平均超过100分贝(A),最高可达130分贝(A),是主要噪声源之一.另外,各种机械压力机的气动摩擦离合器,其排气噪声也达110分贝(A).虽然这些设备每次排气时间很短,但排气却很多,加上其他设备产生的噪声,使铸造车间和锻压车间成为连续的高强度噪声的工作场所,这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治理这种排气噪声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7.
如何改进船舶降噪设计,使船舶设计达到国际水平,这是当前船舶设计者面临的一个迫待解决课题.“津油202”轮是日本80年代初的新产品,在设计中如何满足日本1975年7月生效的噪声标准是值得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对该轮进行了噪声与振动测量,试图探讨该轮在降噪设计方面的经验,以供设计新船时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生产的工业机械设备,在设计与制造上很少考虑噪声防治,以致在运转中辐射出较强的噪声。多数工业机械设备辐射的噪声,其声压级超过噪声卫生标准的规定。某些机械,如柴油机、增压器、燃气轮机,某些类型的空气压缩机、冲床、振动机以及若干试验装置等甚至超过100分贝(A),使工作场所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不仅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降低劳动效率,而且波及周围居民区,不断发生纠纷,影响了生产及生活甚至造成种种不幸。  相似文献   

19.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墩船舶撞击力识别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主要研究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墩船撞力识别。在建立了南京桥4#桥墩的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后,对4#桥墩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基于MATLAB平台建立了“船撞力-响应”神经网络,由沃辛试验船撞力曲线计算得到了船对桥墩的撞击响应并作为神经网络训练的样本。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由桥墩墩顶的响应可有效识别船舶撞击力的大小、方向和撞击位置,该神经网络可用于有、无噪声干扰的船撞力识别,并且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船舶是一种水上交通工具,不管是船员、乘客或其他人,只要一踏上舶,即无法躲避或脱离船舶噪声的干扰.所以研究船舶噪声并加以控制,就成为一个独立的课题.由于我国尚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又因为习惯、历史及技术的原因,尚未引起各界对这一问题的足够重视.1970年《国际劳工联合会》在日内瓦召开的海事特别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船员、设备和工作区的有害噪声的建议规定》,建议各国制订船舶噪声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5年订出了ISO2923《海上噪声测量》.目前许多国家已制订了本国的“船舶噪声标准”,并以此作为船舶制造,接船,使用和船舶进港时的控制条件.IMO国际海(?)组织并于1981年10月通过了“船舶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