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研究了水体中的苯酚和苯胺在不经分离的情况下,利用溴氧化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且操作简单,可满足微量苯酚和苯胺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饥饿处理对固定化小球藻处理市政污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化小球藻处理市政污水中的氮磷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饥饿处理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海藻酸钙固定蛋白核小球藻处理模拟生活污水,模拟试验发现:不饥饿(+处理时间24 h)时氮磷的去除率较大,氮磷去除效果最好;氮磷饥饿可以改善氮磷的去除效果,N饥饿可以提高磷酸盐磷的去除率,P饥饿可以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去污反应后的小球藻经脱固定化后发现饥饿时间越短,小球藻增殖越多;P饥饿与N饥饿可以缩短小球藻的世代时间.  相似文献   

3.
再生水回用中氮磷对两种典型水华藻类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关标准,试验选取了不同的氮磷浓度值,对蓝藻水华常见的铜绿微囊藻和绿藻水华常见的小球藻分别进行了单独培养以及两者的竞争试验.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氮磷浓度分别为15 mg/L、0.3~0.5 mg/L,小球藻生长的最适氮磷浓度分别为15 mg/L、0.1~0.5 mg/L;在氮磷比为15、30、50、150的试验条件下,竞争试验中的优势藻均为小球藻.建议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景观水体中,再生水的氮磷浓度分别控制为:总氮≥15 mg/L、磷≤0.1 mg/L、氮磷比为150以上,能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莱茵衣藻为研究对象,采用批量试验研究了莱茵衣藻对纳米氧化铜的吸附过程及其对自由金属离子溶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莱茵衣藻对纳米氧化铜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遵循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和准二次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28 μg/106个藻细胞。莱茵衣藻的存在对自由金属离子溶出具有显著影响,低浓度的莱茵衣藻促进Cu2+溶出,高浓度的莱茵衣藻抑制Cu2+溶出。  相似文献   

5.
为了利用藻类对水体重金属进行监测预警,以蛋白核小球藻为指示生物,研究了重金属Cd~(2+)、Cr~(6+)、Mn~(2+)、Pb~(2+)对藻类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抑制作用总体表现为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抑制率一般在0~48 h内迅速增加,随后增长速率有所减缓,至96 h抑制率达到最大。蛋白核小球藻的抑制率与重金属浓度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吸光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相比,F_v/F_m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变化最为稳定和敏感,因此更适合作为检测指标监测重金属。从EC_(50)值的比较看,Cd~(2+)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最大,其次是Cr~(6+)和Pb~(2+),Mn~(2+)的毒性最小。  相似文献   

6.
李玲  王薇宇 《水利学报》2013,44(9):1087-1092
考虑复合污染条件下泥沙吸附污染物和泥沙冲淤运动对污染物输移扩散特性的影响,建立了非恒定非饱和输沙模型和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并结合黄河河口段利津至清7河段监测数据,研究该河段水流、泥沙过程及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多组份共存的复合污染条件下苯酚、苯胺及氯苯之间的吸附竞争关系及其浓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上游到下游先冲刷后淤积的河段中,溶解态污染物浓度值沿程降低,吸附态污染物浓度值沿程升高。三组分复合体系下各污染物之间存在竞争吸附,吸附态苯胺浓度值升高而溶解态浓度值降低,苯酚和氯苯在泥沙上的吸附作用受到抑制,吸附态浓度值有所下降,溶解态浓度值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7.
苯酚为水处理中重要的控制的污染物,以柱形煤基活性炭吸附苯酚为研究对象,用SEM与EDS进行表征分析,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研究了载苯酚活性炭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热解过程可以分为3个过程,(40~358℃)苯酚脱附反应,(358~513℃)苯酚热解反应,(513~1 200℃)苯酚裂解与缩合反应,热解失重阶段过程主要在130~885℃。在不同升温速率下,TG与DTG曲线走势一样,升温速率越小DTG的峰值出现前移。FTIR分析得出,热解的气体主要为CO_2、CO、H_2O,CO_2在799℃达到峰值,CO在968℃达到峰值,H_2O呈多阶段性。结合Flynm-Wall-Ozawa与Coats-Redfern两种方法对载苯酚活性炭的主要失重阶段进行热动力学分析,(130~358℃)表现为二维扩散D2,(358~513℃)表现为一级化学反应F1,(710~885℃)表现为随机成核与随后生长AE2,温度越高的阶段的反应活化能值也越大。  相似文献   

8.
苯酚降解菌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焦化废水生物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水质和水量变化大的特点,开展了高效菌株处理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从某焦化厂水处理车间生物处理装置曝气池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和筛选得到4株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降解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初步鉴定h32a2、b31B、h31A和b41a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溴化容量法测定苯酚含量,确定了菌株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2℃,p H值7.5,培养时间16 h,接种密度1%,且单一菌株h32a2的苯酚最大降解率可达90.55%。通过单一和组合高效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特性可知,4株高效菌混合的降解效果最佳。因此,混合高效苯酚降解菌处理含酚废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了在27℃~28℃恒温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鸡粪和土壤浸出液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机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1.5~2.5%(V/V)的鸡粪浸出液,对小球藻的繁殖和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污染水中苯酚光催化降解的试验统计结果进行了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苯酚初始浓度为0.004~0.05 mg/L的试验条件下,反应30~85 min时,苯酚含量降至0.002mg/L的安全标准值(健康危害风险为8.16×10-12a-1),但中间产物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的最大健康危害风险分别高达2.45×10-11a-1和2.04×10-11a-1,且风险度随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说明利用光催化降解微污染水中苯酚的健康安全初始浓度小于0.01 mg/L,安全反应时间大于85 min.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