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校长作为教育体制和文化的体现,是一种具有复杂性内涵的社会现象,其基本特征为:不认同经过历史证明的、为世界大学公认的“世界大学通例”;缺乏哲学层次的、体现自己教育理想和独特教育思想的大学理念;认同事功主义的治校理念;崇奉行政主义的逻辑,视大学为一个行政性的教育机构,熟悉运用行政逻辑、而不是学术逻辑管理大学。其形成原因复杂而深刻。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各种知识谱系中,惟人文学知识深厚、入心、永恒。大学的发展应秉承“人文优先”的基本教育理念。大学的管理者尤其既要熟悉大学的基本理念,又要了解诸多学科发展之间的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差别对待的方式来推进不同学科的建设。中国大学必须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场、自己的知识判断。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一个健全合理的社会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贫困大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过一种有尊严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3.
人才至上,教学为先,名师品牌,这是一种办学理念。学校是培养人的,是培养在公共事务、专业技术等各种部门行当中有积极影响的社会角色的。用科学的知识体系和做人范式育人是学校工作的宗旨。学高行正的教师是教学任务的出色承担者。把教育当作产业,把学校“做大做强”,这种主张离开了教育的特殊规律,值得商榷,值得反思,须要修正。  相似文献   

4.
约翰·密尔的古典语言教育思想与他童年所受的古典教育密切相关。他强调古典语言教育是一种普通教养,因为古希腊语、拉丁语是学习古代思想和人类精神的源泉,古典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卓越性对于博雅教育尤其重要。同时,密尔把古典语言教育看作一种知性教育,认为它不仅对于逻辑训练有益,而且为伦理学和哲学教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密尔批判地继承了英国18、19世纪的古典教育思想,从哲学上创造性地摆脱了宗教对大学博雅教育的约束,但他也向世俗生活做了妥协,认为古典人文知识最终要为社会改良服务。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追问人文教育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正在对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学教育当然也在这一影响之中。数字化生存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两重性。数字化时代,大学教育一方面在教育观念、目的、方式、功能等方面对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化是一种抽象化,在人文领域中,它意味着对于人的生活的工具化的倾向。它缺乏人性的亲和力,将人置于工具地位,并直接触发了对人文教育的否定和批判思潮的再度兴起。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更应关注人文教育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40年来,台湾教育学研究,基本上是紧追西方理论。在台湾,一方面对教育学的定界争论甚多,一方面在“加工性”驱使下,而无以“自身造型”。因而,尽管台湾教育研究不断发展,可是仍未被公认为“学”。台湾舆论指出,这就是台湾教育研究的缺点,也是教育学在台湾的特点。格局: 指导和影响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哲学有三种,它们是:经验——分析”取向;诠释——理解”取向;“社会批判”取向。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课程知识基础正在从“学术性知识”向“功用性知识”转变,这必然会导致大学教育中人的缺失、大学自我发展的迷失以及大学社会批判功能的式微。为此,大学课程知识基础必须在“学术性知识”、“功用性知识”和“教化性知识”三者之间取得“差异平衡”。  相似文献   

8.
人因有意识而可能在行为上自觉,行为上的自觉源于自觉意识。越是清晰的充分展开的意识,越可能获得自觉,自由自觉地展开许多方面的活动。人类的文化自觉是更为重要的自觉,更为丰富的自觉,也是更高层次的自觉。人的文化自觉于人的发展亦具有特别的意义。人只有通过文化自觉,才能通天达地,才能醒悟到人生,才能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的文化自觉并不容易生成,自觉地培养这种自觉性更不容易。大学有其文化独特,这是由一个特殊的人群形成的特殊机构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性。其文化自觉亦必有其独特。大学里的人姓"学",学者,学生;一个"学"字让大学的文化闪闪发亮,也正是与一个"学"字相连,大学本身生产文化。大学独特的文化,当然需要独特的文化自觉,自觉其文化之深邃,自觉其文化之独特,自觉其文化之意义与价值,从而,自觉到大学之为大学。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赫钦斯是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大学观.他认为,大学是探索学术的社会,是真正的学者的社区,是独立思想或批判的中心.大学负有培养人、发展科学增进知识、批判社会以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理智.现实中的大学陷入了专业主义、孤立主义、反理智主义的困境,大学只有统一于形而上学,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苏格拉底将"爱"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对"智慧"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界定,"智慧"从肯定方面应理解为"认识你自己",而从否定方面则应该理解为"自知自己无知",在此基础上,他倡导在对话中进行哲学教育.他关于哲学的理解及哲学教育模式对当今的大学哲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哲学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哲学教育是爱智慧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教育;它是人生根本问题的教育,而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教育;哲学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启发式的对话教育,而不是灌输教育.  相似文献   

11.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朱九思在总结他领导和管理高等学校教育四十多年的经验时,认为大学生命的真帝是学术自由,追求真理。这也是他的教育观。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理念,他曾体验到具有办学自主权的好处;建议废除重点大学“终身制”,实行竞争和转化;使单一的工科大学逐步改变为文,理,工,管结合的格局,广泛开设人文学科课程,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成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人文精神的高级人才。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理念,更为耀眼的是办好了一所他领导了三十年大学。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培养学生的场所,大楼和大师是必要的办学条件,学生才是大学真正的主角.现行的计划管理体制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评估诱发了"形象工程"和"人才工程";教学,在规范化的旗帜下走向了僵化.为此,亟待矫正大学的理念,调整评估方式和考评指标,改变大学管理模式,实施教授治校,弱化行政功能,构建师生之间的制约耦合,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形成现代大学的管理模式,寻求"无为而治"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述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人为本”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它的弘扬是历史逻辑的反映。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以知识为本”的观念的影响,造成诸多弊端。当前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既体现了教育的本真,也是对现实的积极回应。在实践上,应在教育目标、制度、过程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没有几所涵盖文、理、工、农、医、师范的综合大学是一种缺憾.并校办学,可以使这种缺憾得到补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走向前沿,出现尖端.高等教育也分层为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的等级.大学愈办愈高是趋势,但不等于愈办愈大.一所大学有一支教学过硬的教师群,就不愁学生学不到真本领.说大学有"两个中心",其实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拳头.站得稳靠教学,打出去靠科研.大学应该保护在自己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阶段性象征建筑和文物,谨防文化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5.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创新型大学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型大学是一种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大学组织形式,其核心理念和核心竞争力是创新。建设创新型大学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加快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创新型大学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的学生意识及神圣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大学存在的决定因素,大学作用学生的关系实质是服务。当前我国大学的学生意识状况不容乐观。面向时代潮流,追求大学真朴本性、反思和完善我们的学生观已是大学的一项紧迫任务。大学应在清晰的学生意识中尽力承担好善待学生,多出人才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7.
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并重的大学课程才是完善的大学课程。有必要回到与理性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获得做人和做事的体验,成为一个理性的情感本体。具体做法是:课堂教学情境化;师生交往生活化;概念原理过程化;节日庆典礼仪化。  相似文献   

18.
田长霖的一流大学观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长霖的一流大学观的形成,既受他所生活时代的影响,又与他本人的经历有关,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田长霖认为:一流大学应以“卓越”为先导,并不失其个性;一流大学应有一流的大师、学科和一流的学术;一流大学不是以本科教育的丧失为代价;一流大学应在社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流大学应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和多元化的筹资。田长霖的一流大学观对现阶段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法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特定法律制度的产物,文化差异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法学教育。但是,法律教育除了文化差异之外,还应当具有“基本元素”上的统一性,即教育目标、教育载体(法学院)、知识体系(课程)、师资水平(法学教授)等。奥地利的法学教育既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又具备了这些基本元素,因此是一种成功的法律教育模式。它强调一切法律从业人员应当在法学院接受一种广博而统一的法律专业教育,即一种通识教育。为此,其法学教育的制度设计和实践运行机制全部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具有自己的特征。认识奥地利法学教育的基本元素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我国法学教育的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人文科学与现代工程设计有机结合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和对现代工程本质变化的分析,指出大学生面临着调整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的挑战,提出以培养大学生欣赏人文科学与专业技术工程的情趣,培养解决现实生存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在现代工程设计课程教学中探索出体现人文科学理念的三维设计教学方法.以"盘古火炬大楼"工程、南京明孝陵展馆"茶馆桌面"设计以及多功能笔筒的创新设计为例,分析了"老子文化',在现代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指出"人文工程,科技工程,绿色工程"的现代工程理念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