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侧移刚度计算进行了简化。根据规范(GB5 0 0 11 2 0 0 1)对弹性位移角、弹塑性位移角、层间刚度比及抗震墙最大间距等限值要求,提出了确定抗震墙数量的简化计算方法,其结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框架-摇摆墙结构的刚度比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弹塑性有限元软件SNAP建立不同平均层剪切刚度的框架结构,并增设不同刚度比的摇摆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框架-摇摆墙刚度比的增大,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层间位移角沿高度方向的分布趋于均匀;原框架结构的平均层剪切刚度越小,框架-摇摆墙刚度比变化的影响越明显;刚度比增大到2.0%时,对结构屈服机制产生影响;框架结构平均层剪切刚度越小,其达到屈服所需的框架-摇摆墙刚度比越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是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最有效途径,我国规范对不同结构、不同抗震等级的建筑提出了相应的位移限值.但是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提高,含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越来越多,此类结构的层间位移控制限值问题一直困扰着结构工程师.文中以实际工程计算为例,探讨了如何分类含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建议此类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可以允许抗震墙出现一定的开裂,其抗侧刚度出现一定退化.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到的剪力墙刚度退化规律,利用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少墙框架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提出了此类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框剪层抗震墙数量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郑山锁 《工业建筑》2001,31(5):22-25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提出的砖混过渡层与相邻框剪层的侧移刚度比限值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 0 0 11)规定的楼层侧移刚度比、层间弹性和弹塑性位移、抗震墙最小厚度、抗震横墙最大间距等限值 ,探讨了底部框架砖房框剪层抗震墙的合理数量范围 ,并从实用出发 ,提出了抗震墙数量可采用两重或三重约束的简化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5.
层间位移角已作为检验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而被广泛应用。某电厂碎煤机室结构设计中,对碎煤机室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与对比。由于室内斜栈桥的存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抗震变形非常不利,根据碎煤机室的结构特点,改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抗震墙结构,满足了抗震变形验算,进而又对抗震墙的设置方式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及抗震墙的模型试验数据 ,确定了各种变形阶段框架及抗震墙的割线刚度 ;并分析了多高层建筑结构侧移的成分 ,以及引起震害的侧移 ,将不同变形阶段框架及抗震墙的割线刚度、目标位移的控制值与引起震害的侧移值相联系 ,按割线刚度、采用矩阵位移法对高层框架 -抗震墙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到遭遇本地区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及罕遇地震时 ,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框架、抗震墙及连梁的刚度退化程度 ,以及水平地震作用在框架和抗震墙之间分配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狄玉辉 《山西建筑》2009,35(33):66-68
针对底框结构设计,探讨了底框结构的抗震体系要求、底框抗震墙的设置、过渡层构造及上下层刚度比控制等问题,指出建立正确的结构模型,进行准确受力分析是底框结构设计的关键,以积累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8.
框架-震墙结构是由框架和抗震墙两种结构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它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内力和位移计算时,要考虑抗震墙和框架两种结构的不同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9.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在历次地震中震害均较严重,做好该类结构的设计,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是结构设计的重点、难点。本文通过对某底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结构设计的分析、总结,对该类房屋在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层间刚度比的控制、过渡层的加强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由于其底层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可获得较大的空间,上部是砖房,较全框架结构更为经济,故在设计中经常采用。文章通过系统介绍,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关键抗震构件-底部钢筋砼抗震墙的设计提出要求,适用于手算以及电算后的抗震措施设置。  相似文献   

11.
韩军  李英民  潘毅  陈伟贤 《工业建筑》2012,42(3):1-6,11
为考察实际偏心框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反应规律,按规范设计一组具有不同偏心率的实际框剪三维偏心结构算例,采用精细有限元模型进行不同地震水准下的多波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其层间位移角、扭转角、塑性铰分布、延性系数等弹塑性地震反应。结果表明,位移比控制在高规要求的1.4限值内时,位移反应可满足规范的性能要求;刚性边构件的延性需求比柔性边大2倍~3倍;刚性地基假定下框剪结构的刚性边剪力墙构件底部在人工波大震输入时延性需求过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规定,是依据以往的试验研究和实际工程的统计,其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则是根据这两种的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加严或放松,且至今规范仍未有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规定。通过结构之前的共通性,找到填充墙是影响其限值取值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填充墙作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承担部分水平地震作用,提高结构抗侧移刚度,限制主体结构构件的变形。在设计时,往往通过周期折减系数考虑其对结构的作用,但是,这样计算的结构侧移与实际情况计算的侧移不符合,通过对以有的试验结果和理论推导,建议设计时采用刚度增大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弹性水平位移角,并提出异形柱框架结构和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取值可根据肢厚比在1/550和1/800之间进行线性差值。  相似文献   

13.
保利国际广场是带斜撑的超高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属于不规则的结构。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进行了全过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在小震作用下,所有构件未屈服,最大层间变形为1/1250;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有一部分杆件已经屈服,最大层间变形为1/155,满足规范规定的变形要求,但部分边角部位的墙和柱出现拉力,应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变形研究   总被引:7,自引:16,他引:7  
对工程结构中常用的底部为多层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采用分区混合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研究。将框支剪力墙结构分成转换层上部剪力墙结构和转换层下部框架剪力墙结构两部分,采用子结构法进行分析。在水平地震作用下,转换层上、下部先分别按剪力墙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变形曲线公式计算其变形,再充分考虑上下两种不同结构的变形协调性,推导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曲线公式,并给出了方便结构侧移曲线计算的图表。方法简单实用,可用于地震区高层建筑结构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5.
蔡俊坡  邹仁华  马力 《山西建筑》2010,36(19):77-78
根据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要求,以地震作用最小为目标,用计算机VC语言编写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优化程序,并计算出满足要求的剪力墙数量,简单实用,适用于地震区高层建筑结构的初步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16.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域,其平面投影形状为折带形,属于高烈度下的平面不规则结构。采用NosaCAD有限元程序建立整体结构分析模型,通过8度多遇和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构的变形和破坏,研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塑性发展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下,结构构件未出现损坏;罕遇地震下,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框架梁、柱上,极少数剪力墙底部出现压碎。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1/103满足规范的限值要求。构件破坏顺序及分布有利于耗散地震能量。结构可以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7.
石化行业某带壁板加热炉钢结构形式复杂,为评价其抗震性能,本文对整个结构进行了静力推覆分析。考虑了结构主体框架和侧墙壁板的共同作用,得到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性能点,并分析了性能点的变形形态和结构性态。结果显示多遇地震下结构均处于弹性,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942,罕遇地震下结构进入塑性的范围不大,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364。结论是该结构能够满足抗震规范中的“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钢筋砼结构震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框-剪结构震害预测方法,并使框架、框-剪和剪力墙三种结构体系的震害预测统一起来。对于框-剪体系,本文根据框架部分和剪力墙部分平均侧向刚度比值,判断两部分承担地震作用的比值,然后以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弹塑性变形值确定结构的破坏程度,同时根据结构平、立面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合理程度进行修正。 文中还就房屋样本选取原则、样本参数确定做了说明,并结合新规范给出结构层间屈服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层间刚度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19.
剪力墙平面布置对异形柱框剪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整某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布置方案,进行改进后模型的模态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研究剪力墙和异形柱不同平面布置对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发现,改进后模型的抗震性能显著提高,底部剪力变化不大,最大楼层位移和结构自振周期得到明显改善,最大楼层位移值减小14.4%,自振周期减小4.34%。  相似文献   

20.
侯丽红 《山西建筑》2009,35(17):43-44
通过综述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就剪力墙厚度的确定以及剪力墙布置原则作了探讨,并指出框架-剪力墙结构对于一些抗震要求较高的地区是比较适合选用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