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塑造对城市结构的清晰认知是城市中心体系研究展开的基础,但目前的城市中心体系识别方法却仍存在精度差、成本高、维度单一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梳理中心体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城市中心体系主要存在人、地、业三种形式的表征。运用大数据的空间辅助分析技术洞悉三要素的实际分布情况,能更准确地识别城市中心体系的分布状态,并根据三要素的分布及强度分级情况,针对中心体系的局部板块进行精细化的剖析研究,多角度阐述了中心体系不仅仅是单一维度的中心,而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支撑的有机整体。尝试构建了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中心体系测度的理论及技术方法框架,并以南京为例探讨技术方法的可行性,使其在面向不断创新发展的城市中心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时,可以进一步拓展和调整,以适应不同情境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摘要 塑造对城市结构的清晰认知是城市中心体系研究展开的基础,但目前的城市中心体系识别方法却仍存在精度差、 成本高、维度单一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梳理中心体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城市中心体系主要存在人、地、业 三种形式的表征。运用大数据的空间辅助分析技术洞悉三要素的实际分布情况,能更准确地识别城市中心体系的分布 状态,并根据三要素的分布及强度分级情况,针对中心体系的局部板块进行精细化的剖析研究,多角度阐述了中心体 系不仅仅是单一维度的中心,而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支撑的有机整体。尝试构建了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中心体系测度 的理论及技术方法框架,并以南京为例探讨技术方法的可行性,使其在面向不断创新发展的城市中心体系的理论和实 践时,可以进一步拓展和调整,以适应不同情境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中心地理论是我国城镇体系规划工作中研究和引介的诸多西方理论之一.本研究从该理论的诞生地选取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结构的样本区域——纽伦堡G体系,从空间形态、建成区面积、人口、人口密度、中心地分布等方面,对1925年和2005年两个代表性时间段的数据进行研究,形成若干关于中心地体系变迁的认识.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变迁的影响因素,供规划师借鉴参考.研究发现,G体系的中东部区域出现显著的提升发展趋势,西南部区域出现明显的弱化趋势,总体呈现出区域性非均衡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上海交通体系变革与城镇体系优化的互动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能源危机带来了生产、生活和出行模式的变化,国家高速铁路、长三角城际铁路以及上海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和虹桥枢纽、浦东机场枢纽等交通设施大规模建设带来了交通体系的变革.在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实现"四个率先"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的重心从中心城转移到郊区城镇.从交通体系和城镇体系的演变入手,探讨了两者互动发展的关系,提出需要紧紧把握这次交通体系变革的良机,优化上海"1966"城镇体系,为上海未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格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6)
我国学校德育方面原有的"三好学生"评价体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沿用至今。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该评价体系出现了明显的缺陷:评价标准单一,唯文化课成绩论,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观;评价方法简单,多由班主任和学校依据学生文化课成绩确定人选,以致"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成为高分学生的专利;评价功能越位,本该具有的导向、激励和榜样功能,更多地让位于甄别、选拔功能,甚至成为评优、升学等关键阶段加分凭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2007~2013年沈阳所编制完成的434项规划,从项目数量、类型和成果质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剖析规划编制体系和项目质量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应构建具有沈阳特色的规划编制体系框架,创新性地提出了"三段、一主、两辅"的体系框架,厘清规划编制工作的层次,变单一项目管理为编制工作系统管理;规范编制内容深度,实现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紧密衔接;加强规划体系实施动态评估,有针对性地开展年度编制计划,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撑。  相似文献   

7.
上海城市生活中心体系的识别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数据和方法较难实现对城市生活中心体系的整体识别与评估.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探索了城市生活中心体系识别与评估的方法.在数据预处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新方法,并识别了上海城市生活中心体系,描述其等级分布特征.再从规划实践角度分三个方面评估:①评估生活中心的服务距离,发现对于高等级生活中心和全部生活中心的一般到达时耗分别为20min、10min内,存在问题的地区主要有浦东曹路地区、闵行浦江地区以及远郊的乡镇.②评估生活中心的服务人口规模,基于逐级比较的势力圈分析法,发现市级生活副中心、地区级生活中心、重点镇的平均服务人口分别为120万人、60万人、30万人,呈梯度倍数关系.③对既有规划进行评估,比较识别结果与规划的差异,总结了规划未纳入的中心、发展缓慢的中心和发展基础较差的中心.最后,提出郊区需新增生活中心、不同等级生活中心服务人口规模标准、以及对相关规划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其实践场域,实践方法和实践逻辑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育人"和"正气"双向价值功能。在现实操作中,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受到高校和大学生主体内在驱动和社会支持的外在维系的双重影响,还存在规划不足、形式单一、内容脱节、机制不畅等问题,亟待根据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应然实践逻辑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实施体系、内容平台体系、环境支撑体系、管理评价体系与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评估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十一五"期间的成就与问题,分析了该体系在国民经济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并结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发展形势,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1)
"十三五"期间,高考内容改革突出立德树人鲜明导向,实现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从单一评价向多维评价的转变,有力推动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十四五"期间,要准确把握高质量教育体系对高考内容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从健全立德树人机制、提升服务国家选才能力、促进发展素质教育3个方面全面推进高考内容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加强命题理论和技术研究,探索高考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丰富高考评价功能,加强教育考试专业化建设,构建强有力的高考内容改革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Revisiting Hotelling and Central Place Theory in a bounded square surface seems to still be quite insightful and productive. In this short note, it is shown that agglomeration at the center occurs under market conditions involving duopolistic competition, as expected. In an optimum framework, a hierarchy of centers emerges in a number of ways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cal Central Place Theory structure. Superimposed on this hierarchy of central places an optimum road system takes shape with certain interesting features in it.  相似文献   

12.
贝利主编的"市场中心与零售业布局:理论与应用"一书从古典中心地理论、现代中心地理论、周期市场研究、商业零售业布局等多方面对20世纪中心地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本文对该书进行了介绍和简评.  相似文献   

13.
聂孙亮 《中外建筑》2013,(12):132-133
大型商业项目在中国方兴未艾,然而由于国内商业开发缺乏经验,失败案例比比皆是。文章通过对商业理论的研究,来指导商业项目的设计、开发a依据中心地理论能合理地确定商业综合体的规模、业态的种类和配比;现代商业及服务配套业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正是商圈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土地价值理论对商业业态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单店面积理论限定了商业项目的规模。精准的市场定位,科学的开发模式,合理的规模和商业业态规划是商业项目成功的保障。正确地运用商业理论对于商业综合体的开发、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首先回顾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解放前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是有机疏散的空间结构.而解放后历次总体规划则逐步加强着"等级一规模"的空间结构,这是源于"中心地学说"的理论.然而"中心地学说"是在农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理论,已难适应工业化社会,尤其信息化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要求.其次,反思上海的总体规划不断被突破的教训,对照国际大都会区的经验和教训,上海应摆脱独立城镇的体系概念,应建立起区域城市的理念.最后指出,当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发展到信息化的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则应向高层次演化,即形成"以大区域为单位、大尺度核心集聚"以及"形成多核心、多轴带等复杂集聚体系",建构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其中区域的交通体系的建构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青青  丁素红 《福建建筑》2014,(3):82-84,87
本文以城市电影院为研究对象,将中心地理论及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应用于城市电影院的布点研究。通过对电影院布点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分析与整合的方法,最终得到权重较高的影响因素。本文就城市电影院布点原则、理论及方法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希望能为布点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居民购物出行等级结构及其演变——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北京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城市居民购物出行等级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城市居民购物出行总体上符合中心地理论的等级体系模式,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购物地等级普遍要高;近年来,北京市居民购买不同商品的购物地等级均有所下降;高收入阶层空间等级跨越最大,表现出较强的购买力,而低收入阶层购物出行等级结构跨越最小,且物品倾向于在同一等级地购买;近郊区居民购物出行逐渐由以往的"市中心指向"向"近郊区指向"演变,购物地等级有所降低,而中心城区居民购物出行等级没有太大变化;商业网络体系完善和商业业态变化是影响北京市居民购物出行等级结构演变最主要的因素。最后,讨论了城市居民购物出行等级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研究对北京城市商业未来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国玮 《规划师》2006,22(11):83-87
我国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存在路线过于集中、主次不分、服务质量低下、缺少公交换乘枢纽等问题,应正确认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基本国策,正确理解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发展形态、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及城市道路系统的关系,正确处理公共交通线路和城市道路与城市用地的关系,建设公交换乘枢纽以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服务性.在一般情况下,库尔蒂巴概念的"BRT"既不适合于我国城市常见的双向、高强度的发展模式,也不是解决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8.
李琳 《建筑与环境》2010,(3):192-195
以场所理论为依据,对北京金融街的规划设计进行尝试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杨玉倩 《山西建筑》2012,38(16):9-10
分析了目前我国交通的发展现状,对自行车和公交车各自的优劣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建立"自行车、公交车专用道路系统",发展"自行车+公交车"的交通发展模式,从而改善自行车和公交车的服务条件,提高交通的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绿地系统规划 创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同时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提升到了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继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也延续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明确要求"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在此背景下,与以上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及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进行重新审视,自身地位和作用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以此为出发点,思考绿地系统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如何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如何通过绿地布局以实现游憩、生态等产品有效供给,如何协同其他专项规划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从解读2019年颁布的《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2019)的角度,就管控思维、体系地位和编制创新3个方面对全新规划体系下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