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引言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是系统的可靠性参数的两个方面。两类参数从不同的侧面规范了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而要求有良好的协调性。它不仅体现在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参数及指标的确定工作中,还体现在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指标的分配过程之中。目前的可靠性分配工作大多针对的是基本可靠性,方法较多,也比较成熟。常用的方法有:等分配法、比例组合法、评分分配法、考虑重要度及复杂度的分配方法、可靠度的再分配法等。其中比例组合法及评分分配法更为成熟而且常被广泛应用。工程中对任务可靠性分配也存在着需…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研发企业存在的困惑,作者结合日本一些大公司在研发过程中开展可靠性的实例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国内相关研发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基于可靠性的质量管理提供一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3.
可靠性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量化可靠性评估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阐述了业界在量化可靠性评估方面所采用的4种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军用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可靠性设计是军用通信设备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述了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以及军用通信设备可靠设计的三个主要阶段--可靠性分析、预计和可靠性试验,提出了提高军用通信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在对现代汽车电子行业重要元件IGBT的故障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确保超越AEC Q100/101汽车质量认证标准的可靠性设计方案,并对其流程和独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主要阐述了舰载设备可靠性工程管理实践中的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试验等过程控制的关键.并以某舰载通信对抗设备为例,探讨舰载设备可靠性工程管理的手段和途径,为如何实现可靠性试验把握好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对通信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在设计初期增加对可靠性的预计,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产品可靠性的设计,进行全面可行的可靠性增长试验,才能有效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现代半导体研制的内建可靠性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满足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以及客户对产品的性能、服务、运送、质量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期望,我们有必要尽早地把有缺陷的产品从生产线上鉴别出来,并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来开发、验证及监控工艺过程。传统的测试式可靠性方法,主要在生产线末端通过老化、品质管理、可靠性测试和失效分析等手段来鉴别或评估可靠性失效率,由于其测试周期长,已不再适用于现代半导体工业。内建可靠性方法正好相反,它具有迅速反馈、早期预警和循环控制等优点。对半导体制造业来说,内建可靠性方法由两大部分组成:圆片级可靠性系统和内建可靠性数据库。我们已经成功地运用此方法完成了从0.35-0.13μm技术的产品可靠性认证和工艺监控。  相似文献   

11.
闭环式可靠性管理实现可靠性倍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某产品的开发中,可靠性设计师采用闭环式的可靠性管理方法,对可靠性设计实施考核和指导,按时实现产品可靠性倍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可靠性预计的目的,并对当前较为常见的可靠性预计模型或方法做了比较和说明,也对造成可靠性预计局限性的原因做了分析,最后对在可靠性工程工作中对待可靠性预计的态度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扬声器的可靠性和可靠性试验的主要问题,从试验目的、试验应力和失效数据等方面讨论了扬声器可靠性和可靠性试验,在扬声器的设计和制造阶段进行可靠性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及其预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靠性问题的起源着手,论述了国内外可靠性现状,以及可靠性设计,预计的概念和方法,并举例说明可靠性预计在不同工作阶段采用不同预计方法所预计的可靠性指标的差异,旨在引起工程设计师们提高可靠性意识,正确进行了可靠性设计和预计,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可靠性的定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为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内建可靠性     
为进一步提高与保证微电路的可靠性,国外新近提出了内建可靠性问题。本文就内建可靠性提出的背景,意义,主要特征,实施要点,以及如何贯彻推广等问题,并结合几个实例作了综合介绍,供国内有关同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在单元性能不同的情况下k/n(G)系统可靠度及可用度的两种精确且简单的、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论述了现阶段军用集成电路为提高可靠性所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实际生产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