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讨论了直流输电线路对通信系统产生的电磁影响的分类,结合通信网的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直流输电线路对现阶段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影响,从干扰影响限值、干扰影响途径、以及干扰影响的场景等方面加以阐述,最后总结了在进行高压直流输电对通信干扰影响计算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通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及其对通信的要求,提出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站间通信及直流换流站至调度中心的通信方案。  相似文献   

3.
±800 kV直流输电等效干扰电流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万洲 《电网技术》2008,32(2):81-84
我国现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均以输电线路等效干扰电流Ieq作为直流滤波性能的衡量指标。文章分析了输电线路等效干扰电流值对周围通信回路的影响,结合对多个直流输电工程中输电线与通信线路的相对位置的调查结果,指出:对于特高压输电线路,如果放宽直流滤波性能指标,将Ieq限制在2 200~3 500 mA范围内,并采用4.5 mV作为干扰影响杂音电动势的控制标准,那么输电线与邻近的通信线路的间距应大于500 m,在电力建设方面投入的改造费用增加不大;如果采用1 mV作为杂音电动势的控制标准,改造费用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特高压直流输电直流侧高频干扰及滤波器型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劲  文俊  石岩  韩民晓  闫金春 《高电压技术》2006,32(12):174-177
为解决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直流线路和接地极线路上产生大量的高频谐波,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每极2组12脉动换流器串联的换流器为例,深入分析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产生电力线载波干扰和无线电干扰的机理;探讨了换流站直流侧高频谐波的规范要求,针对直流极线和接地极线上PLC/RI滤波器的多种组合方式,采用谐波分析软件HAP计算了直流极线端部和接地极线端部的总PLC及总RI干扰水平;提出了抑制特高压直流输电直流侧高频干扰的滤波器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对通信明线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评价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直流谐波对附近通信明线的影响,对确保通信线路正常、安全运行,以及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强电线路对弱电线路的耦合影响理论,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对通信明线的影响分为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两部分,本文介绍了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对通信明线影响的原理及计算分类,以及目前国内主要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对通信明线影响的限值,并对不同参数变化下的静电感应电压和杂音电动势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得出了结论,为直流工程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最后给出了具体模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6.
7.
结合金官换流站一起极控系统通信异常事件,分析极控系统通信故障原因,并结合现场处理情况,给出了通信异常发生的直接原因,明确了短期、长期优化措施,为国内其他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极控系统的运维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随着大容量、长距离等的输电要求应用越来越广,因此要研究关于直流输电的基本问题,如电晕损失、无线电干扰、导线场强等问题。主要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高海拔及平原地区直流导线起晕场强、导线场强、无线电干扰的计算及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直流输电系统对地磁观测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兴江  耿军伟  姚磊 《电力学报》2011,26(4):276-281
直流输电系统对临近地磁台站的地磁观测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基于地磁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直流线路影响地磁观测的原因,认为直流线路上承载电流产生的磁场附加到仪器观测的空间磁场导致了对地磁观测的干扰.采用CDEGS软件,仿真计算了直流系统接地极的入地电流和导线上电流对地磁观测的影响,认为线路不平衡电流是干扰地磁观测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10.
混合直流输电技术及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结合常规直流输电系统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优点,是一种新型直流输电拓扑结构。文中从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主接线和换流器拓扑结构、控制和保护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混合直流输电技术的难点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介绍了混合直流输电技术可能适用的场景及目前的应用现状。最后结合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和未来电网的发展特点及需求,分析了混合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互联电网中,充分利用直流联络线的调整能力,将极大地促进更大空间范围内的新能源消纳。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以直流联络线运行方式优化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模式。该模式将联络线交换功率作为可优化的资源,在满足联络线功率调整各种特性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联络线功率的调整促进互联电网的新能源消纳。建立了直流联络线运行优化的数学模型,考虑了联络线功率调整的各类约束条件,包括日交换电量不变、联络线功率曲线阶梯化、短时间内不得反方向调节等。基于国内某跨区直流输电通道的实际运行数据开展了算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考虑频变参数和直流控制的直流输电系统线路故障时域解析方法,为直流线路故障分析与故障检测提供了解析基础和实用工具。首先,建立了直流输电系统线路故障的复频域模型,推导了故障电气量的复频域表达式。继而,根据故障行波沿直流线路的传播规律,提出了频变参数的惯性等值模型;根据直流线路故障后直流控制系统的动作规律,提出了直流控制的比例—积分等值模型。进一步,基于频变参数和直流控制等值模型,对复频域故障电气量进行拉氏反变换得到时域表达式,并对解析结果与EMTDC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相关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解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探讨了故障解析可能的工程应用场景,以直流线路行波保护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故障解析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考虑直流联络线功率阶梯化运行、送端电网与多个受端电网跨区协调的常规能源与新能源联合优化的发电计划模型。建立了直流联络线功率阶梯化运行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满足直流功率调整的各项特性要求,包括直流功率阶梯化、相邻时段不可反向调整、稳定运行持续时间、日交换电量不变等约束,既充分发挥了直流联络线可灵活调节的特点,又避免了高压直流换流设备的频繁转换,提高了直流联络线计划的可执行性。同时,该模型可考虑多个跨区互联电网间的多条输电通道,以及送受端电网间的系统负荷互补性和新能源接纳能力,实现了送受端电网间的协调调度,促进新能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消纳。基于国内某跨区互联电网的实际数据,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TLAB的模糊神经网络高压直流输电换流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和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的基础上,从原理上说明,对换流器两侧都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能有效地提高交流一直流(AC/DC)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恒定性。整流侧和逆变侧分别提取直流线路电流、电压误差及其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分别控制电流和电压。用MATLAB对一典型12脉冲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传统控制和模糊神经控制下分别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当直流线路或者单相交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模糊神经控制能改善换流站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的恒定性,而且提高了交直流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并且双侧模糊逻辑控制要比单侧模糊逻辑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高压直流三极输电作为一种新的输电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交流输出线路的容量。文中首先介绍了高压直流三极输电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功率平衡控制器使功率保持恒定。基于PSCAD/EMTDC软件平台,建立了高压直流三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针对系统的稳态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由暂态故障引起的单个换流站紧急停运以及直流线路发生瞬时性和永久性接地故障时的控制保护策略,当发生故障时,将系统切换为双极直流输电,可以保证系统继续稳定运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表明高压直流三极输电是一种适用于交流线路增容改造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换相失败是逆变器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分析了天广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电流、越前触发角、直流系统降压运行、直流系统满载率、换流变压器短路阻抗以及换流变压器变比等因素对广州换流站换相失败的影响,所得的结果跟仿真研究中的结果相近。得到的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一般规律对其运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减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抑制直流偏磁的电位补偿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位补偿原理的消减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抑制直流偏磁的新方法,应用网络分析算法推演了以电位补偿抑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的机理,给出了电位补偿装置的原理性结构和装置参数整定原则,将电位补偿法与目前采用的小电阻限流法、电容隔直法、中性点注入反向电流限制法进行了比较,最后用算例分析说明了电位补偿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Multilevel converters are now an attractive solution for high-voltage direct-current (HVDC) electrical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s. Unlike the well-known two-level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s, multilevel converters use 3 or more voltage levels or steps per leg to modulate the ac voltages, decreasing voltage distortion and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This work presents a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a new multilevel structure using a dual two-level converter topology. This structure attains multilevel operation and advantages using two well known three-phase voltage source two-level inverters connected to one three-phase open windings transformer. The proposed dual converter structure has two independent dc links allowing each inverter to process half of the total power. This arrangement is fitted with a control system designed to control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towards their specific set point values, while balancing the voltages of the two dc link capacitors in real tim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