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养猪废水廉价培养基制备了新型复合型生物絮凝剂MBF-737,将其与化学絮凝剂FeCl3复配使用处理实际印染废水,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对于100 mL印染废水,投加2 mL 2.5 g/L的MBF-737、4 mL 5 g/L的FeCl3、3 mL 1%CaCl2,调节初始pH为9,在260 r/min快速搅拌300 s,100 r/min慢速搅拌80 s,絮凝率、除浊率、色度去除率分别为73.81%、79.91%、86.5%。复合絮凝剂投加量少、去除率高,对印染废水具有较好的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制酒废水产生生物絮凝剂MFHJ4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制酒废水作为替代培养基对HJ4菌株进行培养,考察了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絮凝剂合成的影响,提取剂种类、提取剂加入量、上清液pH值等对絮凝剂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型生物絮凝剂MFHJ4的最佳合成条件为:COD浓度为12000mg/L,以硫酸铵为氮源,C∶N=20∶1,初始pH值为4.5,培养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50r/min,培养时间为24h;该絮凝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HJ4菌株发酵培养24h后对离心上清液进行浓缩,在浓缩液中加入3倍体积无水乙醇进行提取,MFHJ4的产量为3.85g/L。  相似文献   

3.
刘明源  周琳  陈雨嫣  沈文昌 《安徽化工》2021,47(3):88-89,92
将根瘤菌CFCC2272所产的胞外多糖制备成生物絮凝剂,与PAM和PAC分别应用于高岭土废水、刚果红印染废水的絮凝处理.对高岭土废水的处理,生物絮凝剂的最佳投药量略高于PAC及PAM,为12 mg/L;最适pH值范围较广,为4~12.对于刚果红印染废水的处理,生物絮凝剂的最佳投药量为100 mg/L,最适pH范围为6~12.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从活性污泥中分离提纯出应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微生物絮凝剂.在pH值为8、投加量为5mL·L-1、反应温度为40℃时,COD去除率达到近60%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二乙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单体,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螯合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水相介质中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阳离子絮凝剂QY-1,并将其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以脱色率为主要考核指标,讨论了QY-1的投加量、pH值,废水温度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阳离子絮凝剂QY-1对印染废水具有优良的脱色絮凝效果,当投加量为100mg/L,废水温度为45℃,pH=4时,处理效果最好,CODcc去除率为75.8%,SS去除率为83.8%,色度去除率达79%。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絮凝剂强化微电解法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以罗丹明B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进行试验研究。通过间歇式和连续式的处理方式进行试验,分析停留时间、废水初始pH值、填料配比、絮凝剂投加量等单因子对降解罗丹明B废水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对该法处理罗丹明B模拟废水的效应。结果表明,絮凝剂与微电解法结合在处理罗丹明B模拟废水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溶液初始pH值=3,铁炭比(Fe∶C)=1∶1,混凝剂投加量=10mL,初始浓度=100mg·L-1等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好,连续式处理停留时间为70min。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5个因素对系统色度去除率影响主次顺序为:模拟废水初始浓度>停留时间>混凝剂投加量>模拟废水pH值>填料配比;5个因素影响COD去除率的主次关系为:模拟废水初始浓度>模拟废水pH值>填料配比>混凝剂投加量>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几种样品中分离出了两株高产絮凝剂的根霉M9和M17,研究了其复配产生的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CMBF917的絮凝特性,并优化了其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絮凝条件.CMBF917为两菌分泌物,其具有投药量少、絮凝效果好,废水絮凝条件简易且成本低廉的特点:投药量仅为0.1 mL·L-1,无需调节废水pH,投加5 mL·L-1 10%的助凝剂CaCl2即可使废水浊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11%和54.09%.通过絮凝可从废水中回收无毒无害的蛋白物质1.1 g·L-1,其可用作动物饲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吡啶筛选法得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株B-6-1,其絮凝率达到92.5%;将其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对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废水pH值、废水温度及辅助金属离子的类型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0.33 mL.L-1,废水pH值9.0、废水温度35℃、添加辅助金属离子Ca2+。  相似文献   

9.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荆产生,以M-3为例进行絮凝特性研究,结果表明,M-3产生的絮凝剂属于胞外絮凝剂,对发酵液进行粗品提纯和成分分析,鉴定其主要成分为多糖,质量分数为75.38%.利用粗品对造纸污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pH=12、生物絮凝剂加入量为7 mL、加入5 mL质量分数1%的CaCl2时,絮凝率可达98%,COD去除率为59.30%,氨氮去除率大于96%.研究了联合使用微生物絮凝剂和传统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对造纸废水的处理,在PAC的投加量为0.3 mL,生物絮凝剂加入量为4 mL、加入6 mL质量分数1%的CaCl2、pH=11时,絮凝率可达97%,COD去除率为67.10%,氨氮去除率为95.18%.  相似文献   

10.
阳离子型DF/PAC复合絮凝剂处理活性印染废水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印染厂生产废水,以COD和色度为指标,用混凝试验方法,研究了碱化度为1.6的聚合氯化铝(PAC)和黏度为560mPa·s的双氰胺-甲醛缩聚物(DF)以及阳离子型DF/PAC复合絮凝剂对活性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絮凝剂的沉降效果和絮凝剂的投加量及投加方式对絮凝脱色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废水pH值对阳离子型DF/PAC复合絮凝剂絮凝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F/PAC可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COD和色度,当pH为6~9、沉降时间为35min、投药量为1.0mg/L时,去除效果最佳,COD去除率≥90%,脱色率≥99%;相对于PAC和DF,DF/PAC产生的絮体大而密实,沉降速度快、产生污泥量少,药剂用量少,出水水质为:COD<80mg/L,色度<30倍.  相似文献   

11.
王亚平 《弹性体》1991,1(4):62-68
氢化丁腈橡胶(HNBR)是国外近年来开发成功的一种物理机械性能优异、耐高温、耐臭氧、抗液体腐蚀性能极好的专用弹性体。主要适用于汽车制造、油井、军事及飞机制造等工业领域中。目前世界市场上只有Therban(联邦德国Bayer公司)、Toynal(加拿大Polysar公司)和Zelpol(日本Zeon公司)等几个商品牌号。本文拟以Therban为例,着重对HNBR的基本性能和加工应用性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粗细节丝的生产及应用。介绍了日本各大公司粗细节丝的性能,主要采用的生产技术及其织物的开发应用,特殊粗细节丝现状以及粗细节丝的高次加工。  相似文献   

13.
14.
15.
占晓初  石荣国 《中国陶瓷》2007,43(10):74-76
青花红绿彩作为加彩器的一种,比传统的观点早一个朝代,根据明中青花红绿彩盖罐结合最新的窑址考古成果,得出元代的窑炉设计和釉面配方的缺陷,使元代青花红绿彩的生产和存世极少,明官窑中由于斗彩的出现,青花红绿彩在民间一直沿烧。与元代风格相近,只是到了后期风格才大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迫切要求研制与发展具有特殊性能的新一代先进陶瓷材料.这是因为先进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以及优异的电学性能、光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从而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机械化工、生物医疗、信息电子、核电与新能源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已成为国家某些重大工程和尖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国家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PC建筑采光板,着重介绍其应用情况、生产工艺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丙烯腈与丙烯酸的共聚合及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腈与丙烯酸在二甲基亚砜中的自由基溶液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分别用称重法和乌氏粘度计测定了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IR,DSC和TG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是:总单体质量分数22%,AIBN占总单体质量分数1%,反应温度和时间为60℃和24h。  相似文献   

19.
高成  黄道 《大氮肥》1995,18(1):69-72
以沧州化肥厂为背景,简述了合成氨和尿素装置大系统优化控制,系统地阐述了其生产管理与决策系统研究与开发思路和方法,以及该系统的开发内容,其中主要有:系统软件,通讯和数据库,生产管理(包括;流程图,模拟仪表,趋势,报表及各管理系统的组态等)管理决策系统等。上述所有系统均是在线实时的。  相似文献   

20.
搅拌混合中的循环与剪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蔡志武  戴干策 《化工学报》1996,47(2):143-151
搅拌混合中的循环与剪切被定量化,搅拌功率分解为P=Q∑S_k,分解后的循环流量和总剪切强度,以及剪切强度在空间的分布应匹配.混合对偶合反应过程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循环/剪切比适中的搅拌桨能较好地满足偶合反应工艺的需要,其分隔指数最小.用修正的拉格朗日法进行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团块的循环经历影响其局部分隔指数,增大单位体积功耗、循环/剪切比以及循环区与桨叶区的能耗分配比能降低偶合反应的分隔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