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停直升机旋翼回波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区别于其它目标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大而长的旋翼,研究、分析悬停直升机目标的旋翼回波特性,为研究悬停直升机目标的检测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雷达回波的分析与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直升机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对现有雷达系统提出了挑战.低空慢速、悬停式武装直升机的探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利用专门的电磁仿真软件,通过以美制直升机“阿帕奇”为例的飞行和转台等多种试验,分析了直升机回波的时域、频域和时频分布的特性,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雷达探测武装悬停直升机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3.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直升机模式操稳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倾转旋翼飞行器直升机模式下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后续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考虑旋翼-机翼干扰的情况下建立了倾转四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验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直升机模式下的操纵策略并对飞行器进行了配平计算.以该操纵策略为基础,计算了相应的操纵功效和操纵耦合,并分析了主要稳...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旋翼动平衡调整非常关键,是直升机修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利用预先设定好的优化规则作为直升机旋翼动平衡调整启发条件,经过若干次程序后,得到最优化的直升机旋翼动平衡调整结果.证明了直升机旋翼动平衡调整为最终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展望了基于直升机旋翼动平衡调整模式的方式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美国陆军与NASA兰利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共同开发的先进旋翼飞机的旋翼项目是美国陆军用于轻型试验直升机(LHX)风险降低计划的一部分,LHX是科曼奇直升机上代产品.此直升机的翼型作为陆军基础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进行设计,并在兰利研究中心的6英寸~28英寸超音速风洞和低湍流压力风洞中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6.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直升机旋翼动平衡试验台系统的振动与响应特性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以准确反映试验台系统在电机传动系统带动直升机旋翼旋转时产生的一定频率的力对系统与系统中各部件的影响,从而为避免系统因共振等原因造成的损坏在理论上提供参考,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直升机旋翼的散射积分方程出发,用矩量法对直升机旋翼在垂直入射和掠入射两种情形下的静态后向散射截面(RCS)进行了理论预估。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特有的旋翼动力学结构使其拥有极高的战略发展价值,但旋翼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问题也对直升机的飞行性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旋翼振动控制方法对直升机性能提升有重大意义。针对由直升机主旋翼工作而引发的机身振动控制问题,首先,从旋翼引起机身振动的原因以及振动的频率特征出发,分析了主动振动控制的原理。其次,基于直升机振动的周期性质,将振动控制方法划分为频域控制和时域控制,并对频域方法以及时域方法中的时域高阶谐波方法、鲁棒方法、智能方法以及其相关试验成果展开综述及总结。另外,针对振动传递抑制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国内研究机构的主动振动控制试验进行了梳理。最后,归纳了振动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直升机主动控制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进一步深入针对稳定飞行状态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和针对全飞行状态的智能自学习控制方法研究,并开展面向性能提升的综合主动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9.
宽带卫星通信是6G天地一体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高动态直升机宽带通信提供了有效的高速传输通道。但在直升机卫星通信过程中,因为旋翼遮挡导致的通信中断问题严重影响了系统性能。针对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复杂的旋翼遮挡环境,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直升机卫星通信旋翼遮挡缝隙时长预测算法。该算法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基本原理完成返向链路突发传输过程中的缝隙预测,使机载终端在有限条件下实现高效的信号传输。仿真表明,这种预测算法在预测精度上优于传统算法,同时当旋翼转速发生变化时预测快速收敛,实现对旋翼遮挡缝隙变化的精准跟踪与预测。  相似文献   

10.
某直升机旋翼动平衡试验台主轴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直升机旋翼试验台主轴系进行动态分析.首先通过简化各种轴系元件,对主轴系进行几何建模.对轴系本体采用3维BEAM188梁单元模拟,对弹性支承的轴承部分采用COMBINE14弹簧单元进行模拟,对旋翼桨和联轴器部分采用MASS21质量单元模拟.然后确定轴系计算的边界条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轴系振动的各阶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通过谐响应分析,得到轴系在激振力下的位移和应力响应.通过实际试验台主轴的计算分析,说明该方法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直升机旋翼结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主动式红外结冰探测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神经网络,通过测量不同冰层厚度的直升机旋翼桨叶结冰表面的红外激光反射系数,达到对直升机旋翼桨叶结冰表面结冰程度分类的目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直升机旋翼桨叶表面的结冰程度进行分类,并能做到准确判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考虑旋翼下洗气流影响及涵道环括作用,将Pitt/Peter动态入流模型推广到旋翼/涵道风扇升力系统建模中,结合风扇/涵道机身组合吹风试验数据,建立了实用的旋翼/涵道风扇共轴式无人直升机全量数学模型.以据非线性模型得到的小扰动模型为基础,深入研究了旋翼/涵道风扇共轴式无人直升机不同前飞速度下的飞行动力学特性,包括稳定特性、操纵响应特性及耦合特性,并与常规布局直升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旋翼/涵道风扇共轴式在横航向运动模态的稳定特性及操纵响应的耦合特性上具有明显区别于常规布局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特性.所得结论与该型直升机实际飞行特性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直升机旋翼的共锥度是影响直升机机动性能方面很重要的指标,针对过去对直升机旋翼共锥度的测量存在的测量难度大、精度差等一系列问题,主要介绍了利用光电技术构建的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对共锥度测量的原理和测量系统的设计及精度分析做了详细的讨论.最后对此测量系统进行了模拟试验,得到的共锥度测量数据误差很小,并且系统很稳定,证实了此测量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多旋翼飞行器由于自身结构十分简单,具有良好机动性能,在军事及军事领域内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得到了研究人员高度关注,已经成为国际主要研究热点.但是国内在对多旋翼飞行器自主飞行控制分析研究上面时间较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无法对多旋翼飞行器飞行进行精确性控制.所以,对多旋翼飞行器结构及飞行方法研究中,还需要深层次研究.本文结合多旋翼飞行器建模与飞行控制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以多旋翼飞行器作为研究对象,从建模及飞行控制技术层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东北地区季节温差较大,试验台随季节发生热胀冷缩,从而产生应力,致使试验台工作时存有安全隐患.通过分析试验台受外载荷(主要指温差引起的)的各种情况,从中得到对结构强度最危险的两种情况,并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得到受力最大部位和变形最大部位,为试验台的可靠设计提供依据,同时为尽量减少温差影响给出辅助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具有较高的民用价值与军事价值,它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结构简单、外型新颖。本文主要研究了四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技术,介绍了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概况,分析了其飞行控制技术与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直升机旋翼转速信号系统在额定转速下误报旋翼转速低故障问题,本文对旋翼转速信号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频旋翼转速信号下带来的系统阻抗匹配性问题,并通过改进旋翼转速信号处理器的输入阻抗,有效控制负载的阻抗特性,从而实现信号源、传输线、负载之间的阻抗匹配,使系统获得较好的信号完整性。地面试验及装机试飞验证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案提高了旋翼转速信号的电压幅值,有效地解决了旋翼转速信号系统的误报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弹道导弹目标进行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问题,对沿轨道高速运动并同时伴有自旋的弹头ISAR回波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建立了弹头目标的运动模型和ISAR回波模型,将弹头的自旋矢量沿雷达视线方向和垂直于雷达视线方向进行分解,然后分别分析了弹头目标的轨道运动和自旋对回波信号的影响,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弹头目标沿轨道的高速运动会使目标散射点产生严重的越距离单元徙动,而弹头的自旋会使目标散射点产生严重的越多普勒单元徙动,并使回波多普勒谱展宽,因而这两者都必须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9.
针对武装直升机作战信息系统试验的复杂性以及用实装进行试验代价太高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实体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武装直升机作战系统的理论模型.阐述了作战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建立了红、蓝双方作战武器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将武装直升机作战仿真系统从布阵、搜索、定位、进攻等方面进行了可视化编程与仿真.该系统较真实地模拟出了...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有水声环境模型很难为吊放声纳战术研究提供真实可用的模型支持,因此为研究吊放声纳探测概率分布规律,本文采用风压经验公式和Bellhop与Jackson模型,分别对海洋背景噪声和混响干扰进行分析和建模,并根据吊声性能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吊放声纳检测概率计算模型,通过设置水声环境和潜艇目标参数,计算吊声检测概率在水声环境中的空间分布。仿真结果表明,在良好的水文条件下,吊声探测效果较好,2 000m以内的目标探测概率较高,最远约9 000m处仍存在探测到目标的可能;吊声探测距离对潜艇目标深度十分敏感,对于吊点深度上下附近(40m)的潜艇探测距离明显增加,同时由于水声传播损失和混响的影响,吊声主动探测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和断续性,因此吊声检测概率呈现不确定性立体分布。该研究为搜潜战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