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铌-钛微合金化试验钢在变形与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2~50℃/s的较大冷速范围内均可获得贝氏体组织,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组织中粒状贝氏体的量下降,板条贝氏体的量增加;同时变形促进相变,有利于奥氏体中新相的形成。用热膨胀法建立了试验钢静态与动态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  相似文献   

2.
利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1种低碳微合金钢的形变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以及终轧温度、终轧变形量对相变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研究的冷速范围内均可得到一定量的贝氏体组织。随着冷速的增加,冷速达到50℃/s时,贝氏体组织由粒状贝氏体逐渐过渡到板条状贝氏体。在较快的冷速下,随终轧温度的降低或终轧变形量的减小,贝氏体转变开始与结束温度均降低,获得的贝氏体具有不同的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3.
在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测定了含钼和不含钼的试验钢贝氏体转变CCT曲线。研究了超低碳微合金化钢中钼元素对形变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相变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加入ω(Mo)0.4%后,明显降低贝氏体的析出温度,并得到更细小的贝氏体组织;同时在相同的冷速条件下形成的M(马氏体)岛状组织也更加细小弥散;形变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即使在冷速较低情况下也能获得细小的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奥氏体状态对 Mn-Cr 齿轮钢连续冷却相变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兵  王秉新  刘相华 《特殊钢》2005,26(3):25-27
使用Cleeblel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成分(%)为:0.23C,0.74Mn,0.90Cr 齿轮钢奥氏体晶粒尺 寸和变形(真应变量0.4)对连续冷却相变组织的影响和连续转变冷却(CCT)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当齿轮钢 未变形时,获得完全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混合组织的临界冷速为0.5~1℃/s,冷速较快时,中温相变产物 由贝氏体及针状铁素体组成;奥氏体变形时,多边形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升高,获得完全多边形铁素体+珠光 体混合组织冷速增大,为1~2℃/s,中温相变产物没有出现贝氏体,只有针状铁素体。  相似文献   

5.
开发了0.06C-1.08Si-1.64Mn-0.30Mo-0.039Nb-0.01Ti铁素体-贝氏体微合金化(F+B)钢;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该实验钢在900℃变形50%后0.5~40℃/s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并分析了形变奥氏体的相变组织。结果表明,该钢的CCT曲线分为多边形铁素体转变区和贝氏体转变区两大部分,中间被奥氏体亚稳区隔开;当冷速≤2℃/s时,钢中出现多边形铁索体,当冷速≥5℃/s时,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  相似文献   

6.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SBL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兵  赵爱军  王辉  康戈  李强 《特殊钢》2001,22(5):19-20
研究获得了Mn-B系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SBL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用钢热变形奥氏体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析出临界冷却速度为1.5℃/s;冷却速度在1.5-7℃/s范围内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当冷速大于7℃/s时,不再有贝氏体生成,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组织分析及硬度变化来测定12Cr2Mo1R钢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温度,研究了钢的相变规律,结果表明,12Cr2Mo1R钢未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冷却速度<0.27 ℃/s时,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在0.27~8.4 ℃/s之间时,组织为贝氏体;>8.4 ℃/s时,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冷却速度<5 ℃/s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在5~20 ℃/s之间时,主要为贝氏体组织;>20 ℃/s时,得到的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形变加速了奥氏体连续相变,使连续冷却相变温度提高。钢中Cr、Mo等合金元素,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连续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亚稳奥氏体区,提高了贝氏体的淬透性。  相似文献   

8.
开发了0.06C-1.08Si-1.64Mn-0.30Mo-0.039Nb-0.01Ti铁素体-贝氏体微合金化(F+B)钢;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该实验钢在900℃变形50%后0.5~40 ℃/s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并分析了形变奥氏体的相变组织.结果表明,该钢的CCT曲线分为多边形铁素体转变区和贝氏体转变区两大部分,中间被奥氏体亚稳区隔开;当冷速≤2℃/s时,钢中出现多边形铁素体,当冷速≥5℃/s时,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Gl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15MnVB钢在0.05~20℃/s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光学显微镜的微观组织观察,测绘了该钢热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的动态CCT曲线;研究了其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和硬度。实验结果表明,15MnVB钢在0.05-20℃/s冷却速率下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组成。  相似文献   

10.
王庆敏  刘应心  刘鑫 《河北冶金》2020,(4):22-26,52
借助Gleeble-2000型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Q345GJC高建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结合热膨胀法和金相法,分别构建实验钢奥氏体动态和静态连续冷却相变曲线(CCT),分析了加速冷却、热变形和工艺温度对实验钢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静态CCT曲线比较,实验钢的动态CCT曲线整体向左上方移动,γ/α相变开始温度随冷却速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高温变形对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转变有利,扩大了铁素体相变区,但阻碍了贝氏体相变;奥氏体变形对贝氏体转变是双重的,高冷速变形促进贝氏体相变,低冷速变形抑制贝氏体相变。  相似文献   

11.
采用Gl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15MnVB钢在0.05~20℃/s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光学显微镜的微观组织观察,测绘了该钢热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的动态CCT曲线;研究了其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和硬度。实验结果表明,15MnVB钢在0.05-20℃/s冷却速率下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组成。  相似文献   

12.
Nb-V-Ti微合金化高强度钢08MnCr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业  徐光 《特殊钢》2009,30(2):68-70
利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一种Nb-V-Ti微合金化高强度钢08MnCr(S2)在910~1 200℃不变形(静态)和变形(动态)奥氏体0.05~30℃/s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并分析和观察了对应的相变及组织。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轧后的冷却速度使Ar3降低,导致钢的晶粒进一步细化;冷却速度大于10℃/s开始出现贝氏体转变。提高加热温度时相变温度降低,变形奥氏体相变温度较不变形奥氏体相变温度高。冷速较低时,铁素体晶粒呈多边形;冷速高时,铁素体晶粒多呈尖角形。  相似文献   

13.
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钢CCT曲线及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钢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进行了测定,并观测了不同冷却速度下转变产物的显微组织和硬度。重点研究了以1℃/s和10℃/s冷速连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规律。结果表明:实际生产中,将冷速控制在5—20℃/s之间,开始冷却的温度在650℃以上,此时的相变组织为较均匀的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热模拟试验技术对实验室制备的含硼微合金钢连续冷却转变形为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冷却速度、变形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的影响,探讨了硼对转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量硼延缓多边形铁素体生成,有利于获得贝氏体组织;无硼及wB=00020%时,分别在1~25及05~25℃/s的冷速都能得到贝氏体组织;wB=00030%时,冷速在2℃/s 以上能得到贝氏体组织;与未变形相比,变形导致试验钢贝氏体冷速区间变窄。在同一冷速下,随硼含量增加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先降低再升高,显微硬度随硼含量增加先增加而后降低。  相似文献   

15.
摘要:通过连续冷却实验研究了Nb Ti微碳深冲双相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并结合显微组织、热膨胀曲线以及实验钢的硬度值绘制出实验钢的CCT曲线。结果表明,实验钢的CCT曲线由铁素体、珠光体与贝氏体区组成,其中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区域较大,覆盖冷却速度范围较广。实验冷却速率下未出现马氏体组织。在05~1℃/s的慢冷速下,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速增加至3℃/s时,贝氏体开始出现,珠光体消失。当冷速在5~10℃/s范围内时,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当冷速大于10℃/s时,铁素体相变消失,此时为纯贝氏体转变。热处理过程中若想获得一定量的马氏体组织,退火温度宜设置在820~900℃双相区较低温度范围,使合金元素充分富集于少量奥氏体中,在随后冷却过程中此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连续冷却实验研究了Nb-Ti微碳深冲双相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并结合显微组织、热膨胀曲线以及实验钢的硬度值绘制出实验钢的CCT曲线。结果表明,实验钢的CCT曲线由铁素体、珠光体与贝氏体区组成,其中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区域较大,覆盖冷却速度范围较广。实验冷却速率下未出现马氏体组织。在0.5~1℃/s的慢冷速下,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速增加至3℃/s时,贝氏体开始出现,珠光体消失。当冷速在5~10℃/s范围内时,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当冷速大于10℃/s时,铁素体相变消失,此时为纯贝氏体转变。热处理过程中若想获得一定量的马氏体组织,退火温度宜设置在820~900℃双相区较低温度范围,使合金元素充分富集于少量奥氏体中,在随后冷却过程中此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7.
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冷却速度(0.5~35℃/s)和变形量(0.3~0.6)对X100管线钢(%:0.06C、0.23Si、1.90Mn、0.005P、0.000 3S、0.28Mo、0.25 Ni、0.23Cr、0.05Nb、0.02Ti、0.20Cu、0.025Al)组织的影响,得出该钢的静态和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试验钢未变形奥氏体在5℃/s冷却速度可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变形奥氏体相变开始温度升高,随热变形量增加,针状铁素体转变区扩大,板条贝氏体转变区缩小。  相似文献   

18.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Mn-B系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得到了实验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本实验用钢热变形奥氏体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为1.5 ℃/s;冷却速度在1.5~7 ℃/s范围内可全部得到贝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7 ℃/s时,不再生成贝氏体,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19.
25MnVK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研究25MnVK钢变形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组织以及硬度值测定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结果表明,该钢的奥氏体化温度为920 ℃.当连续冷却速度小于2 ℃/s时得到的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大于2 ℃/s时出现贝氏体,大于50 ℃/s出现马氏体组织,所以通过控制不同的冷速,可以得到适合的组织.为制定25MnVK钢加热制度和控冷工艺提供了基本条件.此外V的加入使得钢的组织转变得到明显的推迟,CCT曲线右移,钢的淬透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钒氮微合金钢在未变形和多道次轧制条件下的模拟试验,通过热膨胀法和金相-硬度法,建立了试验钢的静态和动态CCT图;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组织和析出相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变形条件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了该试验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结果表明,变形促进了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在较大冷速下获得了一定量的铁素体组织。同时变形也促进了钒的碳氮化物析出,利于铁素体相变以及组织的细化。在两种条件下,均可获得一定量的贝氏体组织,且在较大冷速下的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