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MUM1/IRF4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对96例FL患者标本进行MUM1、CD10、bcl-2、bcl-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征比较.结果 MUM1在96例FL中总的阳性率为59.2%(58/96),其中1~2级组阳性率为36.2%(19/51),3级组阳性率为86.4%(39/45)(x2=24.406,P<0.001).68.9%伴有弥漫成分的FL患者MUM1阳性(x2=8.161,P=0.004).MUM1和CD10的表达呈负相关,83.3%的CD10阴性病例表达MUM1(x1=12.649,P<0.001).MUM1阳性者核分裂和Ki-67标记指数高于MUM1阴性者(t=-3.852、t=-4.610,P<0.001).结论 MUM1可作为FL分型的标志物.MUM1阳性的FL可能为类似非生发中心B细胞分化特征的高度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肉瘤(HS)的病理学特点、特异性标志物的意义及相关的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例发生于不同部位的HS.结果 6例HS中男性5例,年龄1~65岁,中位年龄18岁,女性1例,77岁.组织形态学:肿瘤细胞弥漫浸润,大小不一,部分区域细胞呈上皮样,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核仁大而嗜酸,核分裂象多见,个别区域可见双核、多核及瘤巨细胞,6例肿瘤细胞间质中均可见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免疫表型:6例患者肿瘤细胞CD68、溶菌酶(1ysozyme)、LCA阳性,4例灶性细胞S-100阳性或弱阳性,2例个别细胞CD43阳性、1例个别细胞CD45RO阳性,Ki-67阳性率30%~90%,而CD21、CD35、CD4、CD1a、MPO、CD30、CD3、CD20、ALK、HMB45均阴性.结论 HS诊断相对比较困难,需结合肿瘤的镜下形态学改变及免疫表型.LCA、CD68、lysozyme是比较特异性的免疫表型,对H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肿瘤细胞和非肿瘤背景淋巴细胞蛋白表达的特征及差异性.方法:收集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68例,对诊断切片和免疫标记片重新复查,采用Envision法补做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观察CD30、CD15及T/B表型等的表达.结果:肿瘤细胞和背景淋巴细胞CD30的表达率分别为86.76%(59/68)和20.59%(14/68),CD15的表达率分别为51.47%(35/68)和63.24%(43/68);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表型的阳性率为45.59%(31/68),B细胞表型的阳性率为42.65%(29/68).成熟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时,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表型21例,表达T细胞表型28例;成熟淋巴细胞以非T细胞为主时,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表型8例,表达T细胞表型3例(P>0.05).结论:CD30和CD15是非特异性标记物,在肿瘤细胞和反应性淋巴细胞中均可表达;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的免疫表型高于表达B细胞的免疫表型;背景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时,肿瘤细胞表达T和B表型阳性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合并口腔浆母细胞型淋巴瘤的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HIV合并口腔浆母细胞型淋巴瘤进行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20、CD-3、CD-45、CD-30、ALK(-)、EBV(+)、CD138灶(+)、Ki-67 90%(+)、EMA灶(+)、CD68组织细胞(+)、CDRB灶(+)、CD45RO个别(+)、CD-79a、CD-56、IgM、IgG、IgA、HMB45、bcl-2、CD5、cyclinD1、CD43、CD10、Desmin、MPO、CD15、MYOD1、CK均为(-).病理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浆母细胞型分化.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类型多样,HIV合并口腔浆母细胞型较少见,掌握其形态学特征,熟悉各类型的免疫表型的异同点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NK/T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原发于肠道的NK/T淋巴瘤的诊断、治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患者经3次肠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肿瘤细胞免疫表型为CD+56、CD+45RO、CD+3,CD-20、CD-5、CD-79a,经EPOCH及Hyper-CVAD化疗无缓解,诊断3个月后死亡.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误诊,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B细胞淋巴瘤根据免疫表型可分为不同亚型,且不同亚型侵袭度不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Cyclin D1是已被证实与肿瘤有最直接关系的细胞周期蛋白,在大多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边缘区淋巴瘤(MZ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等」中均有表达.多数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FL)、DLBCL等]都能可见易位活化的bcl-2表达增强.Cyclin D1及bcl-2作为B细胞淋巴瘤重要的细胞周期蛋白及抗凋亡基因,在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及检测手段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2011年6月9日至12日,第16届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在此次年会上,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及靶向治疗相关研究依然是大会的热点.继PRIMA研究证实利妥昔单抗诱导和维持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疗效后,MCL Elderly的研究证实了其在老年人套细胞淋巴瘤(MCL)诱导免疫化疗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人脑肿瘤组织中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脑肿瘤干细胞(BTSCs),探讨CD133免疫磁珠分选方法获取BTSCs的可行性及BT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留取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新鲜标本,分离获得脑肿瘤细胞.应用CD133免疫磁珠分选方法纯化BT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阳性率;神经球计数法分析CD133+/-亚群细胞神经球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133+/-亚群细胞表面神经干细胞(NSCs)标记物CD133、神经巢蛋白(nestin)表达情况;检测CD133+/-亚群细胞经诱导分化后细胞表面分化标记物β-TubulinⅢ、GFAP表达情况.结果:CD133+亚群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可形成明显的神经球,具有自我更新和明显的增殖能力,并且NSCs标记物CD133、nestin表达阳性,经诱导分化后分化标记物β-TubulinⅢ、GFAP表达阳性;CD133-亚群细胞无上述特性.结论:CD133免疫磁珠分选方法获得的CD133+亚群细胞即为BTSCs,该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BTSCs,可以用于BTSCs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1例血管内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阳性(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提高对血管内淋巴瘤(IVL)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ALK+ALCL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41岁.CT示右侧顶枕叶不规则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壁结节及边缘明显强化;磁共振(MRI)示右顶枕叶斑片状不规则异常信号影,累及右侧胼胝体压部,增强扫描呈斑片状不规则强化.血常规示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红细胞压积减少.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脑实质小血管管腔内多量明显异型性大单核细胞,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核圆形或不规则,可见马蹄形或肾形核,核仁清楚.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LCA(+)、CD,(+)、ALK-1(+)、EMA(+)、粒酶B(+)、CD20(-)、CD79a(-)、CD30(-)、CD56(-)、GFAP(-)、AE1/AE3(-)、HMB45(-),血管内皮细胞CD31(+)、CD34(+).患者手术后8个月死亡,未行放化疗.结论 血管内ALK+ ALCL是IVL的一种罕见亚型,细胞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类似于淋巴结或结外ALCL,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预后差,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10日至13日,国际血液病学会(ISH)主办的第33届国际血液病学会大会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大会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的最新进展方面有很多精彩的内容,现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FL)方面的热点内容作简要介绍,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