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该文介绍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石化厂炼油化工研究院自行研制、开发的KBS系列微生物菌种筛选过程及使用性能,并对KBS菌液现场施工效果及其适用条件进行了研究。1996 年至1998 年,新疆油田用KBS系列微生物共施工86 口井、233 井次,增产原油14358.3t,投入产出比达到1∶5 以上。通过三年的现场应用表明,该系列微生物在新疆油田增产效果明显,具有施工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4.
微生物清防蜡采油技术在王541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541断块原油含蜡量高(10%~35%),油井井筒结蜡严重,热洗作业频繁。将胜利采油院提供的F18菌组用于区块油井清防蜡取得了良好效果。F18菌组由BS6、B10-1、A3-1、TH1-1、B9—3、N5等6种菌组成,以石蜡为碳源生长,降解石蜡,产生物表面活性剂,阻止蜡晶生长。在室内实验中,F18使11口井产出的原油粘度降低16.5%~59.0%,凝固点降低2~7℃。在现场试验中菌液注入油井环空。在3口井上进行间隔15天、为期3个月的定期注菌液清防蜡先导试验,效果良好。在正式试验中将区块33口井分为4大类,第一类5口井只注菌液;第二类5口井注菌液并热水洗井,洗井周期60天;第三类22口井注菌液并热水洗井,洗井周期45天;第四类1口井(对比井)不加剂不热洗;注菌液周期20天,第一次注0.3吨,以后每次注0.2吨。注菌液井产出的原油,①凝固点略有下降;②原油族组成无明显变化;③轻质饱和烃增多而重质饱和烃减少;井下作业时发现8口注菌液井中只有1口轻微结蜡,而对比井生产85天后管杆严重结蜡。此清防蜡技术适用于含水20%~80%的含水油井,在含水10%的油井中效果不好。图3表3参1。 相似文献
5.
6.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稠洞乳降粘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 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对不同的菌种进行培养并改变温度等条件,对菌种进行驯化、培养、同时对其进行评价和对原油乳化能力进行测试。目的 获得某一菌株的代谢产品、分离检测和评价其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含量和效果。结果 通过不同的验条件,选出了一条产表面活性剂较多的菌株,可以使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由88.0mN/m降到39.0mN/m。该菌能在以液蜡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但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很少,而在含糖培养基中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微生物采油机理,总结出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范围。针对大庆油田采油九厂所辖区块的油藏及流体的基本特征,筛选出了合适菌种,并进行了矿场的逐步优选。结合矿场试验效果,总结出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适应条件,指出室内菌种筛选技术及个性化的微生物注入工艺是微生物采油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微生物采油是生物工程在石油工业领域的开拓性应用。它是一项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及其代谢物强化采油的技术。由于MEOR技术是将细菌应用于井下或地层,而地层的物化环境对 细菌的生长有很大影响,这将直接影响试验效果。因此,在选择试验井时,尽可能选择对细菌较温和的井下条件。前期的室内研究和大量的试验表明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要适合一定的油藏范围。2001年根据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条件,在孤北渤三断块9口井实施不停抽油套环形空间加注微生物吞吐,间隔18d,每次加入量200kg,取得明显效果:免修期增长及抽油机负荷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边零区块在开发后期需要在井口安装电加热器降低井口回压的问题,从X边零区块的油井采出液中筛选、分离、培养与扩培出清蜡降黏的混合菌群,生长温度为30~100℃,能在矿化度为200000~350000 mg/L下生长繁殖,菌剂中石油烃降解菌的浓度为1.0×108 L-1。微生物菌种作用于含蜡原油后,原油的凝固点、黏度和含蜡量均有所降低。在30余口油井中应用后结果表明,抽油机负荷平均下降23.1%,井口回压控制在0.7~1.2 MPa之内,井口电加热器停用,日节电近9000 kWh,为同类油藏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饶阳工区微生物控制油井结蜡技术及其现场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微生物清防蜡原理及菌种筛选。所用菌种为已商品化的4种兼性厌氧的烃氧化菌,生存温度0-100℃,生长温度20-60℃,最佳生长温度30-45℃,40℃时在饶阳3口井的原油中培养40h,菌数达到峰值,培养80h后菌数仍保持高值。将一种实验菌与3口井的原油在35-40℃培养48h后,原油45℃粘度降低20%-30%,凝固点降低2-3℃,动、静态防蜡率达93%-97%。介绍了微生物清防蜡的选井原则、工艺程序和方法。10口试验井停止热洗和化学清防蜡,每隔30d通过油套环空将50-150kg菌液稀释后注入井筒泵下,油井功图正常,抽油机电流稳定中有所降低,有5口井产油量略有增加。该技术经济上可行。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防蜡技术在双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油井微生物防蜡原理。筛选出了可在无机盐存在下以固体石蜡为碳源生长的清防蜡菌种AD-4。菌液含菌>108个/mL。该菌液与9口油井的沉积蜡在65℃作用7天后,沉积蜡凝固点(27.5~55.0℃)下降1.5~8.5℃,菌液pH值由7.4降至6.2~6.8,表面张力(71.0~76.1 mN/m)下降34.2%~49.3%。一口井的原油在60℃与菌液作用8天后,C25以上组分减少,轻组分增多,表明该菌为烃降解菌。在双河区3口井进行先导性试验,在安棚区8口井和下三门区6口井进行适应性试验,AD-4菌液和培养基从套管加入,确定加剂周期为30天,菌液初次加量为300~450 kg,逐次递减至维持量80~150 kg,井温较高时菌液加量较大。5口井生产数据表明加菌液后抽油泵负荷和电流减小,检泵周期延长。该清防蜡菌适用条件为:矿化度<1×104mg/L,含水30%~90%,油层温度<90℃。图1表3参2。 相似文献
13.
胜利油田单六块超稠油乳化降粘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评价了质量比7/3的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降粘剂SB 3(有效物含量≥30%)对胜利滨南油田单6断块蒸汽吞吐井超稠油井筒乳化降粘的性能。所用油样为脱气脱水单6 12 X42井原油,在10s-1下50℃粘度为6.4×104mPa·s,60℃粘度为3.3×104mPa·s;水相为模拟地层水,含NaCl1.5×104mg/L,Ca2+800mg/L,Mg2+200mg/L及设定量SB 3。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体积比为90/10~50/50的原油和水在60℃时形成油包水乳状液,其粘度较原油大幅上升;在水相中加入2.0×104mg/LSB 3后,相同体积比的原油和水在60℃时形成水包油乳状液,60℃、50s-1下乳状液粘度为260mPa·s(油水体积比70/30)和~130mPa·s(60/40);温度由35℃升到80℃时,油水体积比70/30的乳状液的粘度(50s-1)由579mPa·s降至65mPa·s;SB 3加量增大时(≤5.0×104mg/L)乳状粘度还会降低;SB 3不影响稠油乳状液的化学破乳脱水。因此,SB 3可用于胜利滨南油田单6断块超稠油的井筒乳化降粘。图3表4参3。 相似文献
14.
稠油低温乳化降粘剂BL-1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乳化降粘剂BL-1的主剂是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在矿场应用时加入适量碱(NaOH),是针对大庆黑帝庙低温(15℃)稠油油藏的开采而研制的,以黑帝庙稠油(20℃密度0.918g/cm^3,15℃ 粘度2680mPa.s。酸值0.818mgKOH/g)为油相,混合表面活性剂在地层水(矿化度4456mg/L)中的5g/L溶液为水相,油水体积比70/30-50/50,研究了该混合表面活性剂15℃时的乳化降粘性能,根据不同静置时间的脱水率和稳定性评定测定结果,油水比70/30时形成相当稳定的O/W乳状液,其粘度比稠油粘度降低94%,油水比60/40和50/50时粘度降低率更高;该混合表面活性剂不影响破乳剂(SP-169和F-68)对稠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效果,该混合表面活性剂也适用于新疆克拉玛依K1稠油(30℃)和胜利临盘S74-11井稠油(60℃),乳化降粘度为95.1%-99.8%,在现场应用时,该混合表面活性剂的碱水溶液连续地通过油套环空注水油井,使井内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小于5g/L,油水体积比不小于70/30,在黑帝庙油田的一口处于注汽后采油后期的蒸汽吞吐稠油井进行了为期各15天的两轮乳化降粘剂BL-1注入试验,试验期间停止掺60-70℃的热水,生产正常进行,采出液含水率和抽油泵电机电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