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IP-link(基于IP地址的链路检测)机制和集团客户业务需求,利用防火墙的特有性能,分析了集团客户双线接入的业务负载均衡和路由保护方案,实现故障线路的快速检测和线路之间的及时切换.  相似文献   

2.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用户对系统容量的需求越来越高。负载均衡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容量。文章针对负载均衡场景中的负载转移乒乓效应,提出一种基于事件和周期性上报的网路负载均衡优化机制,并设计出一种新的具有生命周期的消息格式,该格式可以显著减少信令负担。  相似文献   

3.
当前LTE网络流量快速增长,资源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使得LTE网络资源短缺成为普遍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用户的移动与业务分布在区域上具有不均衡性,导致资源局部紧张,部分用户体验下降。再有,在异频组网中,当小区处于高负载状态时,能将高负载小区的UE转移到低负载小区中,提升业务接入成功率的同时,改善用户业务感受,提高整个资源利用率。本文对移动负载平衡的算法流程及性能展开研究,重点研究了交叠场景的负载均衡方案,并在LTE流量暴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进行优化方法的探索,解决部分高负荷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负载均衡后分流的有实时业务需求的用户因受到严重的小区间干扰和因传统被动式方法固有的接入延迟所导致的用户体验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协调的主动负载均衡算法。为了协调干扰,通过部分频率重用为小区边缘用户分配正交的资源;为了在满足用户数据率需求和均衡网络负载的前提下使系统总资源开销最小,通过预测用户的大尺度信道信息进行主动负载均衡。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负载均衡方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降低了用户掉线概率。   相似文献   

5.
蒋远辉  刘霆 《信息技术》2022,(1):44-48,55
提出基于多业务安全网关双机主备运行模式建立组网模型,利用多业务板卡作为独立网元来部署和管理,通过负载均衡模块提供的加权轮询算法实现多链路负载均衡,再通过设计安全域访问规则,解决内网防护、区域隔离和精细控制等安全防护问题,运用SSL VPN实现远程接入和访问授权资源的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组网能提高网络系统的可靠...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异构无线网络基于模糊逻辑及神经网络的接入选择方法未能合理考虑网络负载状况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BF(径向基函数)模糊神经网络的接入选择方法.该方法以可接入网络的接入阻塞率相等为模糊神经网络参数强化学习的目标,对网络负载程度具有很好的动态适应性,实现了智能化的接入判决.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均衡异构无线网络间的负载,保障实时与非实时业务的QoS,并且相对于负载均衡算法(MLB算法)降低了网络的接入阻塞率.  相似文献   

7.
盛洁  唐良瑞  郝建红 《电子学报》2013,41(2):321-328
 针对现有异构无线网络负载均衡方法未能综合考虑重载网络业务转移和新业务接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各小区负载水平和终端移动性,将重载小区的适量业务向重叠覆盖的轻载小区转移;其次通过资源预留和强占优先的接入控制策略,为不同优先级的新到业务提供有差别的服务.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保证系统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障了实时与非实时业务的QoS,并相对于参考算法有效降低了系统阻塞率和业务切换概率.  相似文献   

8.
《通讯世界》2009,(5):16-16
对于既需要在网关位置处理多WAN口接入、负载均衡、路由交换、NAT转换等业务,同时又需要解决访问控制、网络审计监、行为管理、代理服务等安全和应用业务的众多客户,低成本的敏感度往往与高性能多业务的需求相矛盾。  相似文献   

9.
摘 要:5G无人机通信网络和各种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结合使无线异构网络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然而,用户繁多且不同的业务请求对网络要求也不同,造成网络接入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G无人机通信的多智能体异构网络选择方法,将用户分为多个智能体,从用户端和网络端两个方面出发,将用户侧的时延和传输速率需求与网络侧的负载均衡需求综合考虑作为即时回报的相关参数,通过基于Nash Q-Learning的算法进行学习,得到异构网络环境下的网络选择决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异构网络选择方法针对不同业务类型用户的需求均能选择合适的网络,同时均衡网络的负载,充分利用异构无线网络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终端移动与业务到达认知的自适应无线接人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伟  刘琪  袁坚  山秀明  张宏科 《电子学报》2011,39(9):2148-2153
在未来移动互联网中,异种网络之间的密切合作将为用户提供无缝的业务链接.终端移动与业务到达的突发性造成了网络负载在时空域的不均衡分布,成为影响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自适应的无线接入控制机制是均衡异种网络负载、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终端移动与业务到达认知的动态负载均衡策略.然后,根据业务到...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不断演进为高密集、无定型的异构网络,业务需求与资源供给的匹配问题,即负载均衡问题是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HetNet)资源管理的挑战问题之一.阐述了负载均衡的一般性问题,根据负载均衡算法的主要特征给出了综合分类,按照分类对近年来提出的主要负载均衡策略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对比分析;同时也对比分析了几种减少负载均衡过程中信令开销的方案.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负载均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为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无线局域网与GPRS结合而成的公用无线局域网,是一种覆盖全球的宽带移动通信网,负载均衡策略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首先提出基于接入控制器(AC)的集中式负载均衡策略(CLBAC)以提高网络安全性,然后提出分布式负载均衡策略(DLB):各用户在接入网络的时侯,首先采用虚拟的分布式协调功能(VDCF)预测各小区的实时负载,然后接入负载最轻的小区.与集中式负载均衡策略比较,分布式负载均衡策略在网络资源开销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仿真结果表明:VDCF算法预测小区负载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3.
祝宇林 《信息技术》2005,29(4):110-111
阐述了三代不同负载均衡产品的发展,着重分析了第三代负载均衡产品的性能。简要介绍了基于软件的负载均衡产品和基于硬件的负载均衡产品两类产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类产品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在让读者了解到负载均衡产品的发展历程和两类负载均衡产品的相关特性后,又进一步阐述了负载均衡产品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处理网络和服务性能,分配资源等方面所表现的优势和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辉 《信息技术》2006,30(4):76-79
提出了解决多链路接入Internet、多防火墙负载均衡、多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及SSL加速服务的全冗余优化网络应用的解决方案,网络经过优化后,使得应用服务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等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钟期洪  刘悦 《移动通信》2015,(15):62-65
移动性负载均衡(MLB)是LTE自组织网络(SON)的重要功能。在研究3GPP关于MLB负载测量信息及信息交互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基于物理资源块(PRB)负载触发的MLB功能与当前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型之间匹配性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现行交互标准的,结合PRB占用率及激活用户占比的综合负载评估及交互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WLAN Mesh网络进行接入点选择方法设计时,传统的接入方法以RSSI强度作为接入判断准则存在的缺陷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接入点选择方法,通过在负载均衡器中添加负载控制模块对网络和节点的负载进行实时监控,并建立网络效用模型,确定联合网络收益最大所对应的每个网络的接入用户数量,使得网络之间负载均衡且联合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对无波长变换能力的波分复用(WDM)疏导网络中的组播路由和波长分配(MRWA)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动态组播流量疏导算法(DMTGA)。这种算法根据当前网络资源使用情况,结合流量疏导和负载均衡,对链路权重进行动态配置,构建满足组播业务请求带宽需求的组播树。在不同的网络负载下对算法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了DMTGA对业务请求接入率、平均网络资源利用率和全网负载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负载均衡一直是分布式网络的一个研究重点.近年来随着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负载均衡也逐步应用到该领域,以满足分布式视频监控的需要.本文针对分布式系统的视频服务器集群提出了一种新的负载均衡方案,将动态反馈机制与一致性哈希算法相结合,并根据其业务特性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冲击性,提高了负载均衡的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WLAN Mesh网络进行接入点选择方法设计时,传统的接入方法以RSSI强度作为接入判断准则存在的缺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接入点选择方法,通过在负载均衡器中添加负载控制模块对网络和节点的负载进行实时监控,并建立网络效用模型,确定联合网络收益最大所对应的每个网络的接入用户数量,使得网络之间负载均衡且联合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单链路网络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问题,文中就某高校的多链路负载设备网络拓扑进行了设计,结合接入负载设备各条链路带宽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采用多链路部署解决方案,选择多链路负载均衡算法的加权最小流量算法,保证了互联网多链路网络资源访问的快速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多链路部署后的结果解决了通过A运营商访问B运营商建立的服务器资源可能会出现响应延时、访问资源延时和单点故障的网络问题,多链路网络部署对于用户链路带宽的需求不断增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