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包装壁垒已成为我国企业出口贸易中面临的巨大威胁。在此背景下,中国包装主要的破壁之策就是发展生态包装。在发展生态包装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有的放矢,克服生态包装的盲目性;二是重视技术创新,提升生态包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杨巍 《包装世界》2011,(2):88-89
在低碳经济时代,人类必须面对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要将环保、安全放在首位,积极探索绿色环保经济型包装设计的新模式。文章通过对低碳经济条件下包装设计的分析,阐述低碳包装设计的概念、内涵、实现方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新时代绿色心理下的绿色包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雷 《包装工程》2016,37(18):72-75
目的重点分析新时代绿色心理下的绿色包装设计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对消费者的绿色心理进行分析,通过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法、科学实践调查分析法等方法,来对消费者绿色心理下的绿色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内容进行研究。结论新时期,现代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节能、环保等内容,产生了绿色心理。在消费者绿色心理的作用下,产品包装设计也向着绿色化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商家、消费者和社会的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建立绿色包装体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现代包装》1998,(3):21-28
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与包装污染现状说明建立中国绿色包装体系恩泽全球,造福子孙,并且讨论绿色包装定义,要求,经济学本质以及作者强调的几点内容。通过光,生物,光.生物降解技术资料与纸板包装,纸浆膜塑包装技术资料分析建立中国绿色包装体系的材料技术可行性,讨论回收再生复用技术的作用与技术可行性,通过分析绿色包装体系中法规,政策,管理,标准,宣传,教育领域的国际与国内情况,提出建立中国绿色包装体系的现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更为高级更为进步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与延伸,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下绿色包装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绿色包装发展策略,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包装向着更高的水平与更大的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9.
月饼作为中秋的代表性节庆礼品,深受大众欢迎。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也对月饼包装提出了新的要求。包装上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资源浪费、过度包装等,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小觑,绿色包装就成为了现代包装设计的一个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资源出现枯竭现象.为了有效抑制这种情况,人们提出了绿色低碳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对现有技术进行创新,并且开发新能源,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损耗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共同发展.而印刷包装产业的污染力较强,目前已成为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将从包装印刷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现代战争对装备物资器材的保障需要,系统研究论证新时代军品包装发展方向,为下一步军品包装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通过需求论证和对比分析,厘清装备(器材)物资保障和现代军事物流建设对军品包装的需求,结合现代战争新样式新特点,按照不同需求、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军品包装的关注重点和发展动向.结果 军品包装要适应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聚焦实战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向综合防护、现代军事物流包装、智能化、功能性、绿色方向发展.结论 军品包装与装备(器材)物资效能发挥、战斗力提升息息相关,要紧扣需求、紧贴战场、紧盯前沿,大力推动军品包装新质保障力生成.  相似文献   

12.
从3R原则分析绿色包装设计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王澜  杨梅 《包装工程》2008,29(2):162-165
在当今世界环保大潮的冲击下,进行绿色包装设计已经成为包装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减量化原则、重复利用原则和再循环原则3个方面对绿色包装设计的原则和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点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绿色低碳卷烟材料的应用是助力烟草工业企业向节能减碳型企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向消费者传达绿色低碳概念的“纽带”。方法 介绍烟草工业企业在降重减碳、降解材料减排、循环减排、印刷工艺减排以及智能化绿色设计减排5个方面的应用。结果 用减重、材料替换和V槽工艺减少生物基碳使用,利用丰富的可降解资源减少木材使用,用环保材料替代不可降解材料,让烟箱和香烟固弃物循环再利用,优化纸张效果替代印刷工序和油墨,通过数字化平台打造让设计高效、碳足迹可视、绿色低碳概念,从设计源头到产品输出渗透到卷烟包装材料中的各个环节。结论 未来,还需聚焦于纸基功能材料和其他行业在“双碳”目标中的新举措,纳米纤维素、木质纤维素、非木材纤维和可食性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碳交易、碳信用、碳捕捉材料等应用,以及不断在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中融入AI概念,不断解放科研人员去做创意性工作,提升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4.
论新时代的商品包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俊红 《包装工程》2006,27(4):284-285
设计随时代而膻变,社会发展使得包装的设计观念、形式、形态、材料以及包装的功能等方面发生新变化.曾经以企业主个人好恶为标准的包装审美情趣悄然转为消费者的喜好为立场;对工业社会环境污染的忧虑启发着人类的绿色环保意识;新包装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销售形式的变化都对包装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也给新时代的商品包装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包装形态设计中的契合之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帆 《包装工程》2011,32(20):111-113,120
根据包装设计中分割与组合形态的属性特征,把包装设计的分割与组合形态分为功能性、互动性、实用性与趣味性4种应用类型。在对其表现方式与设计特点进行简要的论述后,用优秀的包装设计案例进行解析,来阐述分割与组合设计原理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更好地推动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及利用,综述以纸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和可降解塑料包装为代表的绿色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针对不同类型材料的回收体系。方法 主要总结可降解材料在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同降解机理材料之间存在的差异,介绍4种绿色包装材料的市场地位和回收系统的改进措施。结果 目前绿色包装材料的制造工艺及回收体系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开发经济型的环保材料并改进材料回收处理工艺对当今环境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传统包装材料会持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随着可降解材料研究的深入或将逐步代替传统塑料,成为未来的主流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包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中国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包装废弃物处理、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严重问题,目前国内外有许多企业和组织通过包装减量化、包装的重复使用、材料循环再生与能量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的生物降解和堆肥等途径努力开发和实现了绿色包装,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包装工业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低碳经济模式下快递包装材料非绿色、缺乏统一标准、回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方法综合运用调研问卷、行为观察、访谈等方法研究"消费者-快递人员-经销商"等三大主体,通过专家打分选取9个相关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快递包装的综合效益模型,将模糊综合评判与问卷数据相结合,定量化处理得出消费者对现有包装的评分。结果对于"环保意愿"指标,消费者最为重视,权重达0.682;对于"循环利用"指标,消费者最容易忽视,权重为0.08;建立了快递包装综合效益与指标体系的关系式;得出消费者对现有快递包装的最终评分为72.53,满意程度不高。结论从鼓励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使用,促进包装减量化、人性化设计,构建合理的回收系统等方面入手,可提高快递包装的综合效益,实现物流包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德强  李彬  石威  刘鸿梅  安兴  郝静  刘瑶瑶 《包装工程》2021,42(21):160-168
目的 在绿色包装设计的新要求下,改进传统塑料包装方案,以框架式灯具的安全运输为例,设计一种面向框架类产品的全瓦楞纸板的绿色缓冲包装.方法 以缓冲包装六步法为依据,利用平面材料立体化造型设计方法,设计全瓦楞纸板缓冲包装结构,并利用E和B型瓦楞纸板分别制作出2套结构尺寸相等的缓冲包装.根据ISTA-1A标准对2组包装件进行跌落试验,通过安装在灯具上的传感器测试的数据及包装件的变形,研究瓦楞板厚度对包装件缓冲性能的影响,综合评价包装件的缓冲性能.结果 对2套不同厚度的瓦楞纸板缓冲包装结构,分别进行一角、三棱、六面的跌落测试,得出了相应加速度-时间曲线和包装件变形图.结果 表明,跌落过程中灯具系统的最大加速度为684.17 m/s2,小于灯泡脆值(784 m/s2),并且灯架未变形,灯泡及配件均未损坏,B型瓦楞板制作缓冲包装结构在试验后相对于E型瓦楞板制作的变形更小.结论 2套全瓦楞缓冲包装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厚度大的纸板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能有效缓冲框架灯具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适用于装卡在其他框架类产品的两端,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