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权力制约与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凡是不受制约与监督的权力必定会被滥用而导致专横与腐败.在现代民主化进程中,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同时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实行对权力制约与监督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法律监督等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的政治制度、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并借鉴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合理因素,对检察机关作为我国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简要地介绍了西方社会权力制衡思想和政治实践的发端、发展过程.认为西方政治文明是建立在权力制衡思想及其实践发展基础之上的,权力制衡问题是西方政治学不断探索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权力制约与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凡是不受制约与监督的权力必定会被滥用而导致专横与腐败。在现代民主化进程中,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同时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实行对权力制约与监督是我国政治明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缺乏监督的权力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实施党内监督的关键。文章从权力监督和制约的重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主要对策方面,阐述了作者对加强党内监督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缺乏监督的权力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实施党内监督的关键。文章从权力监督和制约的重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主要对策方面,阐述了作者对加强党内监督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对行政权力进行审计监督,是贯彻落实“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本文从国家审计是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容、强化国家审计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措施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国家审计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不足与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我国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不足.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目标,讨论了完善我国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政治权力的基本特征、制度反腐的优势以及当前严峻的反腐形势,决定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必要性。制度约权必需搞好制度设计。制度要全面、系统和具体,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要使权力在制度笼子里有序、有效地运行,必须遵循权力运行的制约原则、法治原则、公开原则和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30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但是在改革的进程中,权力配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央与地方、社会结构中、经济活动中及政治活动中权力关系的失范。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协调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调动二者的积极性;建立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良陛互动关系,实现共同富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权力界限,确保市场有序运转;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阳光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力工业正处在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开放电力市场阶段,而AGC机组参与系统负荷调节又是电力市场中很重要的内容.针对电力市场下AGC机组调度的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反映了决策因素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提高了选择的可信度,为AGC机组经济调度综合评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阐述了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总结出德国职业教育保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行业协会介入,企业积极参与,目标设立、课程实施、结果考核三权分立的几大特点,以期给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革命中产生的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蕴涵着鲜明的人民主权的宪政原则,包含了中国式的宪政分权与制衡的时代内容和机制,揭示了中国宪政运行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挖掘近现代中国宪政的这一"本土资源"价值,科学规划统一战线道路工程设计和制度规范,是当代中国宪政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分析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自动装置的影响,提出基于备自投和事故解列装置配合的解决思路;并对各种典型的接线方式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分析验证了在多种事故情况下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且基于配电自动化技术,设计了智能化“网络化备自投和事故解列系统”.  相似文献   

15.
舰船燃气轮机变几何动力涡轮三维粘性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耦合求解可压缩Favre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及Menter的Shear Stress Transport Model(SST)双方程湍流模型,对一个考虑采用可调导叶设计的舰船燃气轮机变几何动力涡轮的全流场进行了三维粘性数值模拟,研究了可调导叶转动导致变几何动力涡轮气动性能变化的流场机理,重点分析了低工况下可调导叶级动叶栅流道内三维分离涡流场的结构特征,指出与定几何动力涡轮相比,由于可调导叶的关小不仅造成可调导叶级动叶处于大攻角三维分离涡流场运行,而且使整个变几何动力涡轮的效率显著下降了1%~5%。  相似文献   

16.
煤炭燃前两段高效干法选煤净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化石能源储量的90%以上为煤炭,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燃烧是煤炭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劣质煤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有害物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煤炭燃前分选加工以获取洁净燃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选择.指出煤炭必须清洁利用,走清洁煤的发展战略;提出采用燃前两段高效干法选煤技术,实现动力煤优质化工程;阐述了块煤和煤粉干法选煤技术的机理和发展应用现状,认为煤粉高效干法分选技术的工业性应用将有效地减轻燃煤污染,并可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建议以清洁煤为原料,进行大型坑口电站建设;实施西电东送,实现我国煤炭资源经济、高效和环境生态友好的清洁利用.  相似文献   

17.
Blast furnace slag samples with phase separation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re-melting and then water quenching process. By use of XRD, DTA and SEM technologies in combination with mechanical property experiment,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ir effects on cementitious re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s with phase separation have better cementitious reactivity than sample with homogenous glass and sample with crystalline phases, which mainly contributes to its glass structure with coexistence of Ca-O rich phase and Si-O rich phase. Moreover, the amorphous samples possess hydrability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ir formation process, since phase separation extends the range of possible Ca-rich crystalline phase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50674062) and the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20070420354)  相似文献   

18.
控制和减缓电力生产过程中CO_2排放的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直接从热力发电站的烟气中分离CO2,然后对其进行储存或加以利用,是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描述了利用吸收、吸附、薄膜分离和低温分离等原理从热力发电站烟气中分离CO2的技术,对它们在4种发电技术上的应用做了分析比较、同时,也给出了一些有可能的储存和利用CO2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气体分离用炭膜──膜孔径对膜分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讨论了气体分离用炭膜平均孔径对膜分离特性的影响。可以看出,决定透过膜传质机理的平均孔径,是膜分离特性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对于N2/O2分离而言。当控制机理处于Knudsen扩散和分子筛分之间的过渡区域时,存在着对应于最大分离能力和无选择性的两个特征孔径。  相似文献   

20.
对通信混合信号多通道盲分离中噪声放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最大化信干噪比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分离矩阵的算法。当混合矩阵条件数较大时,该算法能很好地解决由于噪声放大造成的分离性能下降。仿真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降低误码率,提高盲分离性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