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通过Ansys12.0对内压圆柱壳内伸接管区进行了有限分析,得到了其受力特性和应力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了应力强度评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使用H级抽油杆,对其许用应力计算方法和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对H级抽油杆进行室内拉伸试验的基础上,计算了其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根据该比值将H级抽油杆API最大许用应力计算系数由0.562 5修改为0.716 3;拟合建立了H级抽油杆的应力-疲劳曲线,折算了H级抽油杆在应力比为0.1条件下的极限疲劳应力;通过H级抽油杆在不同介质中和不同冲次下的疲劳测试,获得了含水率和冲次与抽油杆寿命的关系。研究的H级抽油杆许用应力计算及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在长庆油田杏南作业区10口井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H级抽油杆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改善其受力条件,充分发挥H级抽油杆的性能,使其满足现场生产对杆柱应力、寿命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环缝错边容器的有限元分析与容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 1台封头与筒体具有较大错边量的容器进行了应力分析 ,得到了错边区域的应力分布状况 ,并对其进行应力强度评定。结果表明 ,该容器错边部位的应力是满足应力分析准则的。通过对存在不同错边量的容器进行应力分析 ,探讨了容器的错边容限 ,对含有错边缺陷在役容器是否合乎使用的判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特殊形状三通管道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减压转油线的应力分析,阐述了特殊形状三通管道(包括Y形三通、裤形三通)的应力分析方法和过程。对特殊形状三通应力增大系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管道的应力分析。还对管道应力分析中的某些错误认识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三缸柱塞泵锯齿螺纹的特点,分析了其理论强度,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和应力分析。通过应力分布云图找到应力最大处,从而找到其失效的主要形式和真正原因。对理论分析的失效形式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提出了提高螺纹强度和寿命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石化设计所设计的反应釜在椭圆形封头开人孔的结构,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开孔补强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应力分析,确定了开孔处最大应力强度位置,得到了其附近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应力强度评定,验证了采用内伸式厚壁接管进行椭圆形封头开孔补强的可靠性。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内伸式接管结构的应力强度水平较平齐式降低15.4%。  相似文献   

7.
由于绕管式换热器管板计算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本文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法对绕管式换热器管板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其受力特性和应力分布规律,并对该管板进行了应力强度评定。  相似文献   

8.
油田钻探用金刚石复合片热残余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国内外PDC钻头所使用的金刚石复合片有80%的非正常失效断裂是由其残余应力和界面结构问题引起的,热残余应力是造成金刚石复合片非正常失效的主要因素。根据金刚石复合片制造过程中的热力学工艺条件,对其平面界面热残余应力进行了详尽的数值计算和分析,对其热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界面残余应力形态及其与金刚石复合片断裂失效存在内在关联,聚晶金刚石层厚度与残余应力及变形之间也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了有效降低界面残余应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ANSYS对非标准封板的应力线性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的合理化使非标准件的应用日趋广泛,但也由于其结构尺寸等诸多方面的非标准性,使得在对其进行应力分析计算及安全评定时因无现行准则,而只能进行粗略计算。基于此,文章在利用ANSYS对非标准封板、非标准封板与壳体连接处的应力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关键部位的应力做了线性化处理,并利用此结果进行了校核,为其安全评定及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某固定管板釜式再沸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其操作工况下换热管的轴向应力,并对换热管各项应力进行了评定,同时应用JB 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所述方法对该再沸器换热管轴向应力进行简化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所得的最大轴向压应力均位于管束中心,其值仅相差4.5%;有限元法求得的换热管最大拉应力位于管束上部,其值约为JB 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简化方法计算结果的1.8倍,说明不宜采用简化方法对固定管板釜式再沸器换热管轴向应力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