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改善武钢焦炭质量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武钢焦炭与宝钢焦炭质量差距 ,评述改善武钢焦炭质量的途径 :焦炉大型化 ;严把来煤质量关 ,确保入炉煤质量 ;配型煤炼焦 ;干熄焦技术运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40kg试验焦炉探索配合煤细度、水分单因素变化对入炉煤堆密度及焦炭质量的影响,通过实验室研究为焦炉生产工艺参数控制提供指导方向。细度研究的控制范围64%-96%,水分研究的控制范围1%-18%。  相似文献   

3.
熊佐恒  陈立春  王宁 《山东冶金》2012,(5):15-16,19
由于新钢5#、6#焦炉干熄焦(9#高炉入炉配比50%)变为水熄焦,焦炭冷强度M40下降约4%,造成9#(2500m3)高炉料柱透气、透液性变差,压量关系紧张,炉况波动较大,甚至悬料。通过上下部调剂相结合稳定炉况,加强管理保证生产,高炉炉况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煤料水分、焦油渣配量、型煤生球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对不同煤种所制型煤强度的影响。对抗压强度相对较高的气煤配入焦炉生产产生的固废后进行了型煤强度变化的试验;同时对不同比例型煤配入后的焦炭质量的变化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八钢以艾维尔沟煤为基础的配煤结构,型煤配入可明显增加入炉煤堆密度,增加焦炭产量,同时改善焦炭质量,也为型煤工艺的确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酒钢从研究炼焦用煤的性质入手,分析了灰和硫、粘结性和结焦性、成煤地质年代、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等因素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优化配煤结构、加强采购管理、稳定入炉煤质量、采用干熄焦等技术、建立稳定可控的供煤基地等改善焦炭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酒钢从研究炼焦用煤的性质入手,分析了灰和硫、粘结性和结焦性、成煤地质年代、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等因素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优化配煤结构、加强采购管理、稳定入炉煤质量、采用干熄焦等技术、建立稳定可控的供煤基地等改善焦炭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机焦炉炼制高强度、高密度焦炭,受配合煤原料性质和炼焦工艺的影响。在制定配煤方案时,可以V-g1作为主要参数,综合平衡G、Y、TI(TR)等参数对强度的影响;在炼焦工艺方面,应严格控制入炉媒粒度、水分、堆比重、干馏温度、延时出焦等工艺指标,以改善焦炭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8.
谢东 《冶金丛刊》2010,(5):22-25
鉴于7m大型焦炉与其它焦炉在焦炭质量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从配煤系统管理、炉体结构、炼焦生产管理、热工管理以及干熄焦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提高7m焦炉焦炭质量进行了实践性研究。指出7m焦炉的焦炭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指标多范围广,各项指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对整个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才能整体提高焦炭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煤压机压制的无黏结剂型煤块进行炼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型煤配量从0到10%、15%、再到20%,焦炭冷热态指标整体呈改善趋势。当型煤配量达到20%时,与型煤配量为0时相比,焦炭的M30改善2.8%、M10改善2.5%,入炉煤多装约3%。在保持焦炭强度不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配用型煤减少价格高的主焦煤配量,达到降低配煤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40 kg小焦炉模拟唐钢炼焦制气厂的生产过程,研究高温焖炉时间、堆密度和配合煤的细度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焖炉时间控制在180 min,配合煤堆密度控制在0.8 t/m3左右,配合煤的细度控制在77%左右时,焦炭的冷态强度和高温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治理焦化煤焦系统上下工序产生的烟尘,对焦炉出焦采用车载移动式除尘技术、干熄焦装焦增加烟尘活动盖板、运煤配煤及运焦倒焦实施水雾除尘、管道密封处理、布袋式除尘器改造等措施,除尘设备设施得到有效运行,2011年1~8月份工业粉尘排放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286.4t,职工工作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国内外提高装炉煤堆密度对改善焦炭质量影响的研究,总结了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煤调湿、煤预热、微粉预成型等工艺的特点、效果及装炉煤堆密度的改善情况。指出在优质炼焦煤资源匮乏和高炉炼铁对焦炭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装炉煤堆密度改善焦炭的质量,可扩大炼焦用煤范围。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40kg小焦炉配返洗中煤进行的配煤实验,证明返洗中煤在顶装焦炉中应用是可行的。同时通过大量生产试验也找出了返洗中煤在配煤中合理的配量,来优化配煤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实施经济配料结构,利用40kg小焦炉进行了配煤结构的优化试验,确定了降成本配煤结构,焦煤配量由38%减少到了29%,瘦煤配量由10%提高到了14%,气肥煤配量由7%提高到了15%。应用表明,焦炭质量虽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仍能满足高炉炼铁的需求,配煤结构成本降低了27.8元/t。  相似文献   

15.
针对武汉平煤武钢联合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4套配煤系统的配煤细度(80%~82%)过高,无法满足焦炉生产需求的问题,通过实行选择性粉碎生产方式,将1号和3号配煤系统配合煤细度降低到68%左右,提高了焦炭产量,确保了焦炉生产顺行,同时也节省了能源和备件费用。  相似文献   

16.
干熄焦焦炭质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观和宏观技术手段研究了焦炭质量特性,分析了在6m焦炉140t/h的条件下干熄焦与湿熄焦的质量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干熄焦和湿熄焦相比,灰分略有升高,抗碎强度M40提高,耐磨强度M10降低,焦炭反应性CRI降低,而焦炭反应后强度CSR提高。干熄焦和湿熄焦之间灰成分无明显差异,干熄焦焦炭的气孔率比湿熄焦低,干熄焦焦炭的显微结构各项异性指数OTI提高。研究表明,气孔率和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是焦炭冷热强度变化的内在原因,其中焦炭气孔率变化达到8.8%,是引起焦炭反应后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兰天  朱子宗  田辉  盛建文  王鑫海 《钢铁》2009,44(4):20-0
 在2 kg试验焦炉开展配白煤炼焦试验,研究了煤粉改性剂(zzz)对配合煤、焦炭质量的影响。确定出白煤的最佳配加粒度、最佳配加量以及zzz的最佳配加量。通过试验确定出最佳配煤方案:白煤配加量达到8%(粒度小于3 mm),zzz量配加0.10%。由最佳试验方案炼得焦炭的冷态强度M40、M10和热态性质CRI、CSR都可以达到南钢生产焦炭质量的水平。试验方案在南钢40 kg试验焦炉中进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对特征煤基础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用特征煤替代部分肥煤和气煤进行了40 kg小焦炉及4.3 m顶装焦炉炼焦试验,结果表明,特征煤代替肥煤配量控制在20%以内,焦炭质量变化不大,热态强度略有改善,在常规顶装焦炉上用10%~15%的特征煤代替肥煤炼焦是可行的。增配10%特征煤、相应减少肥煤配量8%、气煤2%,可生产出高强度一级冶金焦(M40=84.3%、M10=7.2%,CRI=23.5%、CSR=69.7%),降低配煤成本19.1元/t。  相似文献   

19.
纪同森  齐婳 《山东冶金》2010,32(6):28-29,35
吨焦耗煤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配煤挥发分、焦炭挥发分、焦炭烧损率、焦灰产量、进厂煤水分化验、焦炭称量等,分析表明,因计算基础不同,各企业间的吨焦耗煤指标缺少比较的统一性。济钢焦化厂在焦炭全干熄和干熄焦灰不计入焦炭产量的前提条件下,经推算,吨焦耗煤指标值在1.375t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