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拉伸与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超高强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热处理参数为:淬火温度920℃,保温时间10 min;低温回火温度150℃、300℃,保温时间分别为60 min、30 min;高温回火温度500℃、550℃,保温时间15 min、10 min。淬火得到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低温回火得到的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高温回火得到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经淬火+回火热处理后的钢板,力学性能可达到GB/T16270《高强度结构用调质钢板》标准中的890 MPa级别及更高级别牌号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拉伸、冲击与微观组织分析等试验研究了风电锻件用Q345E钢经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与性能,试验结果表明:890℃淬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Q345E钢的强度逐渐下降,塑性和韧性逐渐增加;550℃回火时,当淬火温度890℃时,Q345E钢综合力学性能最好;Q345E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90℃淬火+550℃回火。在后续生产实验中,经过890℃淬火+550℃回火后,Q345E钢的力学性能均满足要求,屈服强度大于395MPa、抗拉强度大于530MPa,-40℃冲击功大于185J。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SA738Gr.B核电站用钢较高的性能要求,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工业化生产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板淬火时冷却速度5℃/s时,能够避免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淬火温度较高时,钢板具有更细小和均匀的板条贝氏体;随着淬火加热的保温时间延长,晶粒组织粗化且铁素体含量减少;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晶粒粗化,同时贝氏体含量减少,铁素体含量增多;在工业化生产中,较大淬火水量下钢板的拉伸性能更优;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钢板强度下降而冲击韧性提高。以920℃×2.0 min/mm加热、较高水量的Q2工艺淬火,并采用650℃×1.5min/mm的工艺回火,可使钢板的强韧性达到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4.
对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16 mm厚度规格NM450耐磨钢板进行930℃+保温20 min淬火、200℃+保温25 min回火处理,并对热轧态、淬火态及回火态的钢板取样进行组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热轧后钢板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以及少量贝氏体,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以及少量贝氏体,回火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针状贝氏体。试验钢淬火+回火处理后Rm1 378 MPa,A5021.5%,-20℃夏比冲击功61 J,表面布氏硬度443 HBW,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回火工艺对在线淬火NM360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M360钢经过控制轧制+在线淬火后,钢板强度和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直线下降,冲击功在400℃上下呈两阶段不同变化趋势。从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尤其是耐磨性考虑,450℃为最佳回火工艺温度。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低碳Mn-Mo-Nb-Cu-B系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结构用钢,研究了在同种成分条件下TMCP(thermo-mechan-ical control-process)+回火与控轧+直接淬火+回火两种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热处理前后钢板各项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工艺条件下钢的屈服强度和冲击性能的变化趋势相似,经500~620℃回火1h后钢的屈服强度均有大幅度提高.控轧+直接淬火+回火得到的钢板综合性能明显优于TMCP+回火,前者在600℃回火后屈服强度仍达到1000MPa以上,同时延伸率达到18%,-40℃冲击功大于30J,而后者塑性较好但强度稍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控轧+直接淬火+回火工艺条件下的组织演化速度要快于TMCP+回火工艺.  相似文献   

7.
为拓宽高强钢板的回火工艺窗口,采用轧后空冷弛豫技术结合在线淬火(DQ)的工艺生产出了综合性能优良的低合金高强钢板Q960D,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钢板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60~650℃回火处理后,钢板显微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板条宽度逐渐增大,板条内部和界面的析出物逐渐增多。屈服强度较直接淬火后强度有所升高,但整体较稳定;维氏硬度范围为350~410 HV,且随回火温度升高,硬度逐渐下降。试验钢板回火后强度稳定、塑韧性佳,说明采用轧后空冷弛豫技术结合在线淬火(DQ)工艺生产的Q960D高强钢板热稳定性好,可拓宽其回火工艺窗口。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回火温度对F/B结构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控轧+弛豫+控冷工艺生产的420 MPa级结构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回火过程中F/B钢两相比例未发生变化,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M-A岛发生了分解且F晶粒长大;同时,钢板的屈服强度上升明显,但抗拉强度变化较小,由此带来屈强比由0.80升至0.88,为回火过程中组织的回复、F晶粒长大、析出以及位错的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结合去应力目的及满足屈强比技术条件的要求,推荐的回火工艺为:(400±10) ℃, (2×厚度)min。  相似文献   

9.
将20mm厚1 000MPa级钢板在线淬火后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观察了组织及屈强比的变化。结果表明:回火区间在400~550℃范围,屈强比从0.81增长到0.93;回火区间在550~650℃范围,屈强比从0.93降低到0.88。试验钢单相回火索氏体组织屈强比最高,屈强比上升按组织形貌排序为:回火贝氏体加回火马氏体、回火贝氏体加回火索氏体、回火索氏体。  相似文献   

10.
针对1种800MPa级高强钢的调质过程,分析了不同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在880~920℃之间时,随着淬火温度升高,实验钢的强度逐渐降低,-40℃冲击韧性是先升高后降低,并在900℃达到最大;回火温度在550~700℃之间,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强度逐渐下降,-40℃冲...  相似文献   

11.
以高碳、高铬、高镍、高钼为特征,采用多元合金变质强化,通过铸造、热处理和机加工,山东省四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出了高性能高铬辊。材料基体组织为奥氏体、贝氏体或马氏体,碳化物主要是M7C3,含量20%左右,显微硬度可达HM1800,并呈不连续的条块状、颗粒状和菊花状。抗拉强度540MPa,冲击韧性7.5J/cm2,距表面120mm处硬度达HRC59.3。用于矫直辊及焊管轧辊,材料利用率达77.5%以上。同时指出,轧辊制造的发展趋势是高性能、高合金化、以铸代锻及双金属结构等。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5种高速钢轧辊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并通过硬度测试、冲击韧性试验和磨损试验,对含硼低合金高速钢轧辊材料在铸态、回火后的组织与性能及其耐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含硼低合金高速钢轧辊材料铸态组织包括马氏体基体、残余奥氏体和不同种类的碳硼化合物,其铸态硬度大于HRC 64,碳硼化合物沿晶界呈网状分布。经RE-Mg-Ti复合变质处理后,晶界出现明显的颈缩和断网。对轧辊材料进行回火发现,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轧辊硬度逐渐降低。相同条件下,未变质轧辊材料的韧性较变质轧辊材料韧性略低,加入过量的变质剂反而降低轧辊材料的韧性。磨损试验发现,经RE-Mg-Ti复合变质的含硼高速钢的耐磨性大于对比试样高碳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高碳高速钢是取代普通耐磨合金制造轧辊的新材质,淬火高速钢辊套硬度高,内孔加工性能差.采用控制辊套内层冷却技术,在热处理条件下,获得了内外层组织和性能呈梯度分布的高速钢复合辊套.利用神经网络对保温板的厚度和导热系数、保温涂料的厚度和导热系数与辊套内层硬度样本集的学习,采用改进的BP网络算法,建立了复合辊套热处理保护工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很好的泛化能力,且运算速度快,可方便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4.
高速钢轧辊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速钢轧辊具有硬度高,红硬性好,耐磨性好等特点,在轧钢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高速钢轧辊的在成分,组织,性能,制造方法和应用效果以及高速钢轧辊使用中的注意问题,并展望了高速钢轧辊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高速钢复合轧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 《鞍钢技术》1997,(12):38-41
概述了高速钢复合轧辊的机械性能、组织状态、制造方法及使用情况。高速钢复合轧辊,由于芯部使用高韧性材质,表面为高合金材质,从而使轧辊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热疲劳性能,大大提高了轧辊使用寿命,改善了轧材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速钢轧辊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期高速钢轧辊材料方面的研究结果,总结了高速钢轧辊材料的成分设计及其元素的作用,各类型碳化物的特点以及高速钢轧辊的主要性能研究。建议加强碳化物控制研究和优化制造工艺,以进一步提高高速钢轧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高速钢辊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高速钢成分、离心铸造工艺参数和复合变质处理对高速钢辊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择高V高Nb并经Y—K—Na复合变质处理的高速钢 ,在离心铸造条件下制造的辊环 ,具有成分偏析小、硬度高、硬度均匀等特点 ,用于高线预精轧机 ,其使用寿命比常用的合金铸铁辊环提高5~8倍  相似文献   

18.
肖宇  朱立  徐承明 《鞍钢技术》2005,(3):17-19,24
介绍了彩色涂层钢板生产线对所使用的聚氨酯胶辊的要求、控制硬度的意义和硬度测量方法以及聚氨酯胶辊性能对工艺和新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出了胶辊管理和磨修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The interlock of a roll formed U-section sheet steel piling under loading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eanwhile the tensile failur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same load, the interlock corners of roll formed steel piling are not only the regions with the lowest safety factor, but also the regions with the highest stress; there are two slippages in the tensile instability process of interlock. Each slippage can be regarded as a failur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failure mode sh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steel piling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s. Due to the work hardening effect during the roll forming process, the hardness of the interlock material increases by 16%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sheet steel.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instability strength obtained in tensile failure test is only 15.6% of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original sheet steel.  相似文献   

20.
单芳 《山西冶金》2004,27(4):41-42
不锈热轧带钢精轧机组工作辊材质问题是决定产品表面质量、板形、生产效率和成本的重要因素。介绍了现用轧辊材质的状况及使用高速钢的轧辊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