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产纤溶酶霉菌固体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伟红  李佳  王影  张锦玉  李玉 《食品科学》2008,29(1):207-211
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菌株,初步鉴定为枯青霉,经诱变后纤溶酶活力为660U/g.本实验以其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产酶最佳条件为:m(麸皮)∶m(豆粕)=1∶3,自然pH值,加水量0.75ml/g物料,MnSO4·H2O和(NH4)2SO4加量分别为0.25%和1.4%,接种量17.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h,在该条件下固体培养纤溶酶活性平均达到873.76U/g,比优化前提高了213U/g.  相似文献   

2.
以三株经过筛选诱变得到的纤溶酶高产突变株作为实验菌株,以大豆为原料,选取诱变后纤溶酶活性较大的黑曲霉3.4309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纤溶酶活性为指标,确定其产纤溶酶活性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0℃、接种量为10%、料水比0.6mL/g、装料量20g/250mL、pH5.5,发酵72h纤溶酶活性达到1.16TAME U/mL。在此条件下,运用混料设计确定最适的混菌接入量为黑曲霉3.4309添加4.3%、米曲霉3.800添加2.1%、米曲霉3.5232添加3.6%,72h发酵纤溶酶活性最大达到1.311TAME U/mL,比最优条件下单菌发酵纤溶酶活性高13%。  相似文献   

3.
以产纤溶酶的菌株根霉 12 # 为出发菌株 ,对其进行紫外线 氯化锂复合诱变 ,筛选到74株制霉素抗性突变株。所有抗性突变株经进一步固态发酵筛选 ,获得了 4株稳定高产纤溶酶的正突变株 ,其纤溶酶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 3 2 9%、2 1 5 %、2 2 3 %和 18 0 %。以其中的 1株为菌种 ,研究了固态发酵产生纤溶酶的培养基组成。采用单因素试验、均匀设计方法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加水量、无机盐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实验范围内根霉 12 # 固态发酵产生纤溶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 :m (麸皮 )∶m (豆粕 )=1∶2 ,初始 pH5 0 ,加水量 0 75mL/g物料 ,MnSO4·H2 O和 (NH4) 2 SO4加量分别为 0 2 5 %和1 42 % (对物料 )。优化条件下的固态发酵纤溶酶产量平均达 744 5 7U/g物料。  相似文献   

4.
枯草杆菌纤溶酶高产菌株的物理化学诱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枯草杆菌FM-S2作为出发菌株,经γ-射线和2.5%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结合牛奶蛋白平板从2341株存活菌中初筛得到200株诱变菌株,经摇瓶测定纤溶酶活性进行复筛得到7株生产性能较出发菌株显著提高的突变株,它们的纤溶酶活性超过2000UK.U/ml。其中突变株γ-DES36纤溶酶活性最高达到2719.89±242.51UK.U/ml,同时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5.
利用实验室自行从亚洲传统发酵食品虾酱中筛选到一株产纤溶酶能力较强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nov.SK006)进行发酵,考察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对该菌种产纤溶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酶最佳的组分(质量浓度)为:葡萄糖20 g/L,胰蛋白胨30 g,L,Na2HPO4·12H2012 g/L,NaH1PO4.2H20 1.3 g/L,Mgs04·7H20 1.0 g/L;培养条件:种龄18 h,接种量3%,发酵周期24 h,初始pH为7.0,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温度37℃,在此条件下发酵液纤溶活性(以Plasmin为标准)达2.63 U/mL,优化后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产量是优化前0.70 U/mL的3.76倍.  相似文献   

6.
从豆豉中筛选出一株产纤溶酶活力为295.34 U/mL的菌株DXR25,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DXR25经过紫外线、60Co、硫酸二乙酯(DES)、亚硝基胍(NTG)诱变,筛选得到突变株DXR7,其产酶活力为55.42.是出发菌株的2.2倍,最后对DXR7进行了10代的培养,结果表明,该突变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异甘露聚糖酶活性,对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分泌异甘露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K-6(Bacillus subtilis K-6)进行紫外诱变育种,并优化一株正突变株的固态发酵条件。出发菌株枯草芽孢杆菌K-6的酶活力为206.0U/mL,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挑选在培养基上透明水解圈较大的菌株进一步复筛,获得枯草芽孢杆菌K-6-9高产突变株,酶活力为349.3U/mL,高于出发菌株69.6%。连续5代发酵,K-6-9的酶活力范围为343.0~350.3U/mL,表明该突变菌株产酶性能稳定。以K-6-9为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最佳固态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该突变株的固态发酵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h、接种量3%、初始pH 7.5、装料量25g/250mL;培养基组成为:酵母细胞壁添加量8%、料液比1:1.2、麸皮添加量40%,此优化条件下固态发酵K-6-9菌株产酶酶活力最高达601.6U/mL。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分离自豆豉样品中产豆豉纤溶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C-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且稳定遗传的菌株,并以豆豉纤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豆豉纤溶酶活力且稳定遗传的诱变菌株DC-V5,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装液量70 m L/250 m L、发酵温度34℃、初始pH 6.5。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诱变菌株DC-V5产豆豉纤溶酶活力最高达到(451.26±11.09)IU/m L,是优化前出发菌株DC-1的1.74倍。  相似文献   

9.
从大豆发酵物中分离出一株高产纤溶酶的菌株,经API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该菌株发酵产生的纤溶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产生的纤溶酶为碱性丝氨酸金属蛋白酶,并且具有直接水解纤维蛋白和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为一种新型的纤溶酶。同时,为了提高鹰嘴豆的经济价值,首次采用液态发酵方法利用筛选得到的菌株发酵鹰嘴豆产纤溶酶,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结合的方法,确定其最优培养基组分(质量浓度)为:蔗糖50.0 g/L,鹰嘴豆34.85 g/L,氯化钙0.42 g/L,硫酸镁0.35 g/L,磷酸氢二钾5.00 g/L,磷酸二氢钾6.00 g/L。优化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鹰嘴豆产纤溶酶活力为3210U/mL,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2.01倍。  相似文献   

10.
豆豉纤溶酶是从我国传统发酵食品豆豉分离得到一种具有强烈纤溶作用丝氨酸蛋白酶。该文对豆豉纤溶酶产生菌筛选与诱变、发酵工艺、酶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同时还简介豆豉纤溶酶活性测定方法和抗栓、溶栓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高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米曲霉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J2、M2和Q2三株米曲霉菌中选择出总酶活力最高的J2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后,得到突变菌株Y3,其酸性蛋白酶活力由出发菌株的313 U/g提高至986 U/g,提高了215%,碱性蛋白酶活力由出发菌株的6936 U/g提高至10385 U/g,提高了49.7%,中性蛋白酶活力由出发菌株的5675 U/g提高至9034 U/g,提高了59.2%,且淀粉酶活力也由出发菌株的284 U/g提高至412U/g,提高了45.1%.经传代实验表明,突变菌株Y3的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香型大曲为筛选源分离出霉菌96株,在透明圈法初筛、糖化力测定法复筛的基础上,以清香大曲和糖化酶为对照,模拟白酒酒精发酵过程,将酿酒酵母与霉菌纯种曲混合发酵,以出酒率作为评判指标,从中筛选出1株优质霉菌Rh-07。其纯种曲糖化力、发酵结束后培养基中酒精浓度、出酒率分别为2657.00 U/g、15.40 mL/100 g、42.73%;且以Rh-07纯种曲为糖化剂,其发酵速度基本与对照大曲一致。采用传统微生物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Rh-07进行了鉴定,初步确定为Rhizopus oryzae。同时发现,霉菌糖化酶活力大小与其在酒精发酵中的作用不成严格的正相关关系;在评价霉菌在白酒酒精发酵过程中作用时,不能单纯以糖化酶作为评价指标,应以原料与霉菌作用后的整个物系对酒精发酵作用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汾酒发酵过程中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应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对其中的霉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菌株,并对其相关的生化基本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分离菌株的糖化酶酶活性和 α-淀粉酶酶活性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糖化酶酶活 m-0-01 最高(2829 U/g),最低 m-0-03(96 U/g);α-淀粉酶酶活 m-0-06最高(684U/g),最低为 Pm-100318-2(186U/g)。霉菌可以有效地分解酿酒原料中淀粉等物质,是白酒双边、复式发酵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微生物,为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提供较充足的原料、底物。  相似文献   

14.
从白酒大曲中筛选出酸性蛋白酶产量高的菌株S-01和S-02,测定其酸性蛋白酶活力为1OU/g左右。通过紫外诱变、亚硝基胍诱变及温度驯化,进一步得到1株耐高温菌株GS-06,其产酶量达到29.2U/g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为目标,研究了9种新菌株能产水解甘草苷糖醛酸基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产率。结果:细菌甘E-1、霉菌甘M-3和甘M-6等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较好,产率分别为56.73U/ml、42.52U/ml和31.26U/ml,产酶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细菌18h和霉菌48h。酶解甘草苷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6,反应时间为12h,反应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16.
两株麸曲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曲酱香酒醅中筛选出GQ-c和GQ-d 2株霉菌,以这2株霉菌与白曲霉分别制备麸曲进行发酵酿酒。GQ-c属于高产糖化酶菌株,其糖化酶活力在60℃左右达到最大1823 U/g曲,是适合高温麸曲制作的霉菌;GQ-d糖化力低,但其产酸能力对改善酒的风味和口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小米糠的附加值,本实验以多个枯草芽孢杆菌为起始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HC值)为初筛指标,通过酪蛋白平板培养法进行高产蛋白酶菌株的初步筛选。将初筛所获得菌株在小米糠基础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对其发酵上清液的总蛋白酶活力、多肽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进行测定,进一步筛选出最适菌株。用此菌株对小米糠进行发酵,并对其最适发酵时间及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attoD-3为最佳发酵菌株,其产蛋白酶活力为90.22 IU/mL,发酵小米糠72 h时所获得发酵上清液4 种体外抗氧化活性相对最高,分别为T-AOC值38.04 U/m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75.37%、总还原力0.18及Fe2+螯合能力44.34%,最终发酵上清液的多肽含量为4.28 mg/mL,纤溶酶活力为522.64 IU/mL。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酱香大曲中分离筛选霉菌,结合形态观察和真菌16S rDNA-ITS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根据大曲功能和散囊菌特点,测定该菌酶活力;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固态发酵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分析。筛选分离得到一株散囊菌,归类并命名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s),该菌的酸性蛋白酶、脂肪酶、果胶酶酶活力较高,分别为594.62 U/g,45.29 U/g和410.26 U/g;固态发酵物具有花香和果菜香,挥发性香味物质以高级醇、酮和呋喃类为主体,其中L-芳樟醇、1-辛烯-3-醇、3-辛酮、2-戊基呋喃是主要的呈香物质。分离得到的冠突散囊菌的产酶特点和产香功能反映了霉菌在酱香型大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伍玲  秦礼康 《食品科学》2012,33(3):105-109
为缩短传统大豆发酵制品后熟期,基于转氨反应这一主要风味形成途径,现从贵州各地采集风味良好的豆豉、腐乳等发酵样品,经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得到150株细菌。通过支链氨基酸转氨酶活力测定,从中筛选出WDH-8菌株具有最高酶活力,菌种鉴定后确定其为地衣芽孢杆菌,属安全益酵菌株,其支链氨基酸转氨酶活力达36.53U/mL。为便于生产应用,对该菌株进行固态菌剂培养基配方实验,以转氨酶活力为指标,培养基最佳配方为:黄豆粉25g、水料比1:1(V/m)、氯化钠添加量5%、葡萄糖添加量3%,其酶活力达到37.965U/mL。  相似文献   

20.
白英  刘彩艳 《中国乳品工业》2012,40(1):32-33,45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SDS-PAGE电泳的方法,以鲜乳为原料,分别对酸沉,酶凝和钙凝的酪蛋白胶粒中的纤溶酶活性进行测定,对酪蛋白凝固与乳纤维蛋白溶酶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酸沉酪蛋白纤溶酶活性及总纤溶酶活性最高,分别为212.00 U/mL和250.00 U/mL,酶凝次之,Ca2+凝酪蛋白纤溶酶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