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硫碳氮共渗及稀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渗剂中不加稀土和加入不同量稀土的条件下,对3Cr2W8V钢进行了硫碳氮共渗试验。用金相法和显微硬度法测定了硫碳氮共渗动力学曲线。利用二次离子质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稀土在试样表面分布与存在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稀土对硫碳氮共渗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稀土能渗入钢中,渗入试样表面的稀土以氧化物和固溶态的形式存在;稀土通过促进碳氮硫原子在表面的吸附及破坏表面氮化层,清洁界面,加速硫碳氮共渗  相似文献   

2.
通过真空感应碳氮共渗技术对纯钛合金(TA2)在900 ℃下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研究了经过碳氮共渗处理后TA2钛合金表面强化层的组织结构、耐磨损及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经900 ℃碳氮共渗处理后,TA2钛合金表面生成了一层以C0.3N0.7Ti为主的复合层;表层的显微硬度高达2236 HV0.25,相较于未经碳氮共渗处理的试样提高了约4.4倍;碳氮共渗后试样表现出典型的氧化轻微磨损特征。在模拟体液(SBF)溶液中,碳氮共渗TA2钛合金试样的腐蚀电位向正移动,自腐蚀电流密度明显降低,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将45^#钢表面进行碳氮共渗试验,再将碳氮共渗层在进行激光重熔试验,通过试验的前后对比结果显示:碳氮共渗层表层出现的裂纹、黑带、组织粗大、网状化合物合成等组织缺陷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应用气体渗碳的计算机精确控制技术,对常用低碳钢(AISI8720)进行了高温气体碳氮共渗试验,对不同渗碳条件(在不同时间加入不可比例的甲酰胺)下低碳钢的渗层深度和硬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得出渗氮介质比较例、时间等因素对于高温气体碳氮共渗过程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激光重熔对45~#钢碳氮共渗层性能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5#钢表面进行碳氮共渗试验,再将碳氮共渗层在进行激光重熔试验,通过试验的前后对比结果显示:碳氮共渗层表层出现的裂纹、黑带、组织粗大、网状化合物合成等组织缺陷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18-8型不锈钢固体法氮碳共渗渗剂的组成、工艺、渗层显微组织、渗层深度、硬度以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7.
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PN)和离子碳氮共渗(PNC)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粗糙度检测仪和三坐标测量仪对试样渗层厚度、显微硬度、耐腐蚀性、表面粗糙度和变形量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316L钢经离子碳氮共渗处理后的渗层硬度分布较好,可提高耐腐蚀性能。离子碳氮共渗技术可应用于阀内件(包括球芯和阀座)的表面硬化处理,在保证零件尺寸配合公差的条件下,大幅提高阀内件的表面硬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工件在升温排气期可以渗氮的特点,采用气体碳氮共渗剂大剂量排气,使工件表面活化并有一定氮渗入.结果表明,共渗速度明显提高,获得适宜的表面碳氮浓度,并有效地防止了组织缺陷,缩短了工艺时间.  相似文献   

9.
20CrMnTi钢压辊深层稀土硼碳氮共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20CrMnTi钢深层稀土硼碳氮共渗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共渗层的组织、硬度及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与碳氮共渗工艺相比,深层稀土硼碳氮共渗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明显提高。将其应用于20CrMnTi钢粮机压辊,模具寿命提高了4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对TA1纯钛进行了离子碳氮共渗。用扫描电镜对离子碳氮共渗的TA1纯钛改性层进行了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改性层的物相。用能谱仪对改性层作成分分析。用显微硬度计测定改性层的硬度。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摩擦系数,在往复式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经离子碳氮共渗的TA1纯钛表面获得了金黄色、均匀的Ti2N/TiN改性层,显微硬度为840HV0.01。碳氮共渗表面改性层能明显提高纯钛TA1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体粉末法对20钢在不同渗剂配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Cr-Al共渗,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Cr-Al共渗试样渗层的组织和物相进行了分析,并对渗剂成分及配比对渗层的影响做了研究,对在950℃,1000℃和1 050℃所得渗层的组织和性能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经Cr-Al共渗后的20钢,随温度的提高,共渗速...  相似文献   

12.
An anticorrosive and wear-resistant superficial top layer was distinctly produced in AISI 321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by rf plasma carbonitriding. Details about the elemental distribution profiles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arbonitrided samples, as a function of treatment temperature, were characterized by glow discharge optical spectroscopy (GDOS), grazing incidence X-ray diffraction (GIXRD) and optical microscopy (OM).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ball-on-disc tribometer. Further the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the treated samples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one was examined using electrochemical tests with potentiodynamic anodic polarization curves. Glow discharge optical spectroscopy indicated that, the nitrogen and carbon contents diffused into the surface during carbonitriding were found to be treatment temperature dependent. The lowest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superior wear resistance in the presence of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were observed for the samples carbonitrided 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of 818-863 K. According to Arrhenius plot analysis, the activation energy was 4 eV/atom while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was found to be 199.3 × 102 μm2/h.  相似文献   

13.
杨金花 《模具工业》2008,34(1):66-68,76
CrWMn钢制滚丝模采用碳氮共渗再进行螺纹渗硼的复合渗强化工艺后,滚丝模表面共渗层深度达0.3mm,共渗层表面硬度高于碳氮共渗强化表面硬度,取代了氰化盐浴渗碳工艺,保护了环境。新工艺已应用于工业生产,滚丝模平均使用寿命达到了120万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自保护碳氮共渗膏剂,探讨了该膏剂的自保护机理、碳热变化和碳扩散距离,测定了碳氮共渗层的成分、相组成、显微组织及性能。试验表明,经该膏剂碳氮共渗处理试样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及渗速均优于气体碳氮共渗,该工艺适用于工件的局部碳氮共渗。  相似文献   

15.
自攻螺钉碳氮共渗黑色组织的产生及防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来生 《金属热处理》2000,(4):30-31,43
对集装箱自攻螺钉在180KW无马弗网带炉机组上进行碳氮共渗后,出现渗层表面硬度分散的现象,进行金相分析,发现在离表面40μm的范围内存在着点状黑色组织,导致渗层表面硬度偏低。检验证明点状黑色组织属孔洞,通过工艺试验找到可有效防止黑色组织产生的措施,使碳氮共渗表面硬度趋向集中并服从正态规律分布,使产品的质量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碳氮共渗齿轮材料接触疲劳性能试验和接触表面剥落过程的断裂力学分析及裂纹顶端塑性区的能量计算,研究了表层组织中的残留奥氏体在提高此类材料接触疲劳强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20Cr钢耐火砖模具表面进行了碳氮共渗-深层稀土硼碳氮共渗复合处理的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处理硬化层的硬度梯度较平缓,稀土硼碳氮共渗层、碳氮共渗层以及基体形成了冶金结合,使模具寿命提高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碳氮共渗工艺应用广泛,但对碳氮共渗后零部件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机理研究较少。采用气体碳氮共渗对马氏体轴承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对碳氮共渗试样进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研究碳氮共渗对轴承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及其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碳氮共渗试样表面硬度、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含量显著提高,使得其接触疲劳寿命明显高于常规试样。疲劳裂纹萌生于表面和亚表面,其中大量表面平行裂纹主要由表面白色蚀刻层硬度梯度变化而导致,表面材料受到严重微观塑性变形产生晶粒细化;亚表面裂纹萌生位置受最大应力的分布和渗层厚度的影响。表面和亚表面疲劳裂纹的扩展和连接最终导致碳氮共渗试样出现浅层剥落和分层剥落的失效形貌。  相似文献   

19.
运用微脉冲电阻堆焊新技术经层表面的修复进行了研究,采用Ni35、Ni60、F505等粉材作为补材,氰化的20Cr2Ni4A钢作基体,进行了微脉冲电阻堆焊工艺试验。分析了堆焊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特点,测定了其硬度分析布及热影响区大小。研究表明,采用F505作为打底材料,能明显地减少Ni60合金粉末微脉冲电阻堆焊焊补层中的裂纹,使氰化层表面堆焊高硬度覆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闫忠琳  叶宏 《热加工工艺》2007,36(20):74-75,78
研究了碳氮共渗对16Mn钢渗硼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氮共渗预处理使渗硼层的组织、显微硬度分布、脆性、耐磨性比单一渗硼层有明显的改善。碳氮共渗预处理可以得到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过渡层,从而使耐磨性提高。通过复合渗处理的灰砂砖模板,其使用寿命可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