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贵州典型生态区烟叶质量特点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研究贵州不同生态区特色烟叶的品质特征,开发特优烟叶,选取4个不同海拔的代表性烟区,通过试验、示范分析了各自的品质特色.结果表明,在烟叶外观质量基本相同条件下,烟叶的质量风格存在明显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烟叶质量特色.随着海拔升高烟叶质量风格从中偏清香型(中低海拔)―中间香型(中海拔)―清偏中间香型(中高海拔)―清香型(高海拔);化学成分随着海拔升高烟碱含量逐渐降低,糖含量逐渐升高,其它指标变化不大;烟叶中致香物质总量、半挥发成分总量和各类致香物质以中高海拔最高,但中部烟叶随着海拔的升高致香物质总量和各类致香物逐渐增加,部位间上部烟叶高于中部烟叶,这正是贵州不同生态的烟叶质量特色.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认识特色、彰显特色,笔者对烟叶特色与质量、烟叶特色与香型、显露的特色与隐含的特色、烟叶特色与现代烟草农业的内涵与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些分析,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安徽省烟草公司基于成长战略的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管理模式,回顾了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背景,归纳了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管理主要措施,并对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思考。实践表明,该管理模式促进了“皖南焦甜香”特色优质烟叶的规模开发,特色烟叶开发产值年均增长15.40%,特色烟叶利税年均增长30.40%,成为我国烟草行业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1 工作思路 根据全国烟叶生产分布和产区生态特征,充分发挥工业主导、产区主体、科研主力作用;突出特色优质烟叶形成机理研究,特色评价先行,基础研究跟进;按照卷烟重点骨干品牌需求,突破关键技术,优化生产资源要素,改进香气质量;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着力彰显不同生态区域特色优质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形成特色优质烟叶生产理论和生产、加工技术体系,着力提高优质烟叶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特色烟叶区域划分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特色烟叶区域划分对烟叶资源优化配置、烟叶生产合理布局、彰显烟叶特色、提高烟叶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探讨了当前特色烟叶区域划分中的几个问题,明确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烟叶的质量风格特色和烟区的生态条件;提出了典型区和类型区的概念和特征;对区域划分中的二级分区、特殊类型、边界线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特色优质烟叶对我国卷烟产品结构提升和重点骨干品牌发展的重要性。并根据发展特色优质烟叶和优化烟叶资源配置的研究实践,从卷烟工业企业和产区共同发展的需求出发,提出发展特色优质烟叶的工作思路,并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对工商联办特色优质烟叶基地提出具体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烤烟“中间香型”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烤烟"中间香型"烟叶的现状,梳理了困惑"中间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三大难题。针对三大难题的破解,提出了"基于生态,重视香韵,突破传统香型束缚,突出特有质量特征"的产区烟叶特色定位模式;"以生态维护巩固特色形成的基础"、"以提高质量促进特色的彰显"、"以技术集成提升烟叶总体质量水平和特色彰显度"、"开发现代烟草农业下的特色烟叶生产技术"的四条彰显烟叶特色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烟叶风格特色的定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从中式卷烟对烟叶原料的要求出发,阐述了烟叶风格特色定位的概念,烟叶质量、特色和风格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烟叶风格特色应具备确定性、稳定性、可用性的特征,还提出了在历史记录中挖掘特色、在生产实际中发现特色、在工业使用中确立特色的定位思路。讨论了定性的感官特征表述方式和定量的理化特征表述方式。对建立风格特色的标准提出了4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式烟叶是发展中式卷烟的原料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中式卷烟对烟叶的特色要求,探讨了中式卷烟对烟叶个性、共性和安全性要求,分析了中式烟叶发展中的不足,提出了"优质是基础,特色是方向"的中式烟叶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黔西南特色烟叶质量特征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烟叶外观、化学成分、感官评吸及工业验证等方面论述了备受市场青睐的黔西南特色烟叶的质量特征,介绍了特色烟叶形成的生态条件,综述了黔西南特色烟叶的种植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菇渣发酵有机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菇渣发酵有机肥在烤烟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在减少传统烤烟基肥(化学复合肥)用量300 kg/hm2的基础上,不同用量的菇渣发酵有机肥与基肥配施对烤烟生长、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菇渣发酵有机肥可以减少烤烟基肥用量,提高烤烟产质量;其中以烤烟基肥用量450 kg/hm2与菇渣发酵有机肥3000 kg/hm2组合处理烤烟产质量效果最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烤烟经济性状,改善化学成分协调性。  相似文献   

12.
对上部烟叶配方5种不同干燥方式的工艺进行研究,卷接成烟支后从主要香韵、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口感特性四点21个分项指标全面评价不同工艺对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且从正面指标、负面指标的角度综合评价了各干燥方式的感官质量。结果表明:加料可显著改善上部烟的整体感官质量;干燥方式对上部烟的各感官指标影响显著,与其处理温度和工艺过程有一定相关性,滚筒干燥(B1)工艺对上部烟感官质量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白肋烟烘焙+滚筒干燥组合(B3)。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烟叶品牌建设的必然性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聚着巨大无形资产的烟叶品牌,是烟草企业利润最大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笔者在此介绍了黔西南州烟叶质量的特征,分析了烟叶品牌建设的必然性,提出了黔西南州烟叶品牌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全国烤烟烟叶香型风格区划》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指导全国烤烟烟叶香型风格区划成果的应用,对香型区划的主要依据、划分过程、特征描述等进行了解析。全国烤烟烟叶香型风格区划紧密围绕中式卷烟原料需求,以生态为基础、以香韵为依据、以化学成分和物质代谢为支撑,遵循了“特征可识别性、工业可用性、配方可替代性、产地典型性、管理可操作性”原则。通过生态、感官、化学、代谢四个维度的划分和交叉验证,将全国烟叶划分为八大香型;依据生态特色、尊重历史等原则,确立了相邻香型边界;依据香型风格突出和稳定、生态资源优良、管理技术规范、规模化等原则,确立了香型典型产地;通过各香型烟叶比较,得出了香型的感官、生态、化学特征。在区划成果指引下,卷烟工业企业可进一步提高配方和原料利用水平,产区可进一步彰显烟叶特色,提升原料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烟丝填充值、弹性等物理指标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卷制时烟丝回弹对卷烟质量影响的问题。【方法】建立了一套烟丝回弹特性检测方法并运用质构仪进行检测,对该方法进行重复性、差异性验证,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测试参数,探究不同烟丝结构对回弹特性的影响。【结果】(1)通过分析烟丝卷制过程烟丝压缩及回弹过程,将烟丝回弹特性P定义为烟丝束受压后回弹至固定直径时的能力。(2)质构仪测定烟丝回弹特性的最佳条件:探头型号为A/BE-d45圆板探头,测前速度12 mm/s,测中速度6 mm/s,触发力4 g,回弹速度1 mm/s,压缩时间3 s,回弹保持时间16 s。该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4.20%和2.93%。(3)烟丝回弹特性受烟丝结构影响,烟丝尺寸越长,烟丝回弹特性越大。【结论】该表征方法科学可行且精密度较好,可对烟丝回弹特性进行准确测量。适宜的烟丝结构可保证烟丝的回弹能力,保持烟支的填充的饱满度,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选取八大香型产区2020年度178份C3F初烤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量化赋分、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烟叶外观区域特征与感官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底色和光泽是焦甜醇甜香型、清甜蜜甜香型、蜜甜焦香型烟叶的主要识别依据,蜡质感是识别木香蜜甜香型烟叶的主要依据。(2)清甜香型、蜜甜香型和醇甜香型产区烟叶底色、柔韧性和叶面组织相近,清甜蜜甜香型和焦甜醇甜香型产区烟叶蜡质感、光泽和油润感相近,而木香蜜甜香型和焦甜焦香型产区烟叶厚度、叶面叶背色差和油润感相近。(3)C3F初烤烟叶底色、蜡质感和柔韧性与烟叶感官评吸品质呈显著相关性。八大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可为烟叶识别归类和分类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八大香型典型产地烤烟中部烟叶较适宜的复烤干燥温度范围。【方法】选取八大香型典型产地中部烟叶,在不同复烤干燥温度下对烟叶感官质量、风格特征进行评价。【结果】(1)清甜香型、清甜蜜甜香型和木香蜜甜香型中部烟叶适宜在70℃复烤干燥温度下加工;(2)蜜甜香型、醇甜香型和焦甜醇甜香型烟叶适宜在75℃复烤干燥温度下加工;(3)焦甜焦香型和焦香蜜甜香型烟叶适宜在75℃~80℃复烤干燥温度下加工。【结论】根据不同香型烤烟烟叶适宜的复烤干燥温度进行配方模块设计、配方模块复烤加工,可彰显烟叶香气风格特征,提升总体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